收藏基本常識:碑帖如何鑒定與辯偽
碑帖的鑒定是壹門復雜的學問,它涉及面很廣。鑒定者必須有深厚的文化積累,除對歷史的演變要清楚外,還要對文字學、金石學、繪畫、雕刻、紙、墨、裝璜等方面有壹定的修養,當然,更重要的是對金石碑誌本身的了解。對於什麽時候哪塊碑出土、斷裂、焚毀、佚失、損壞以及損壞哪幾個字或哪幾筆、現在什麽地方等都要了如指掌,不然的話就要給鑒定帶來困難。舊時收藏與鑒定碑帖,多以某權威或豪貴者的言論為準繩,或只以著錄、名人題跋、藏印為依據,缺乏全面客觀的審視,因而往往以假亂真,造成很多失誤與笑話。很多收藏家在這上面吃過大虧,可見鑒定的學問之深奧。 但我們也不要將其看得過於神秘而高不可攀,如果是假的就壹定與真本有區別,只要鑒別者通過細心觀察,逐漸具備壹定的眼力,掌握其作偽手段,平時多看多比較,壹定有蛛絲馬跡可尋,就會發現種種與真本不同的破綻。壹、偽 造碑帖多以拓本或拓片的形式出現,若壹見到黑底白字、紙色泛黃,甚或有名人題跋的碑帖,就如獲至寶,以為見到了文物,豈不知其中贗品大量存在,若不辯真偽盲目收藏,不但浪費了感情,且徒然貽笑大方。偽造現象在碑帖發展史中已不鮮見。偽造,簡言之即無中生有,無原石與拓本而憑空根據某碑誌或帖上某人的書法,再摘壹段古人文章或詩詞,二者結合刻石以欺人。如傳說中大禹時代的《□嶁碑》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偽物;周穆王吉日癸已四字也是後人妄寫;三國時張飛《立馬銘》顯見是後人所造。若史學家對此不加考證信以為真,以此訂正史實,豈不越來越糟。對偽造者,因無原石原本可對,所以需要了解其如何從碑帖摹制而來,再根據史實推斷,抓住偽造中破綻,才能證明是贗品。法帖中作偽現象更為普遍。如《淳化閣帖》,前人就曾批評編者王著鑒別不精,其中偽跡甚多,如蒼頡《戊已帖》、夏禹《出令帖》、孔丘《延陵帖》漢張帝劉□《辰宿帖》、張芝《冠軍貼》、《欲歸帖》、《二月帖》等等,都是偽物。 二、重刻壹般來講,只有當時書丹上石或按墨跡摹勒上石鐫刻的碑刻,稱之為原刻。原物已毀或早已失傳,因而重刻的叫重刻。重刻壹般分三種情況:1、依原跡重刻 如元趙孟頫《福神觀記》即清吳榮光重刻。2.依舊拓重刻 如虞世南《夫子廟堂碑》,其碑原刻未幾即毀,唐時丞相王旦重刻,又毀;宋王彥超等再重刻。3、摹寫重刻 如秦《峰山刻石》久毀,宋鄭文寶以南唐徐鉉摹寫本重刻之。古代之碑在當時就壹刻再刻者屢見不鮮,如《峰山刻石》就有許多重刻本流傳於世,後人評價其次第為:長安第壹,紹興第二,浦江鄭氏第三,應天府學第四,青社第五,蜀中第六,鄒縣第七,由此可見壹斑。總之,重刻的目的還是為了再現原物以饗後人,故刻工比較嚴謹認真,盡量恢復原狀,其用意與下面翻刻有所不同。 三、翻刻另有壹種,原石尚在,依拓本再刻謂之翻刻。翻刻之因有三:壹、古時名碑因路途遙遠椎拓困難,為取用便易而以舊拓翻刻之,如歐陽詢《九成宮碑》,宋、元、明、清皆有翻刻;二、原刻損泐過多,以舊拓翻刻之,如先秦《石鼓文》,宋、元、明、清皆有翻刻。三、原石尚在,然椎拓不便,或原石已佚,碑賈翻刻充作原拓、舊拓,魚目混珠而牟利,如:《四山摩崖》、《雲峰山全拓》、吳《天發神讖碑》等。 四、其他作偽手段為使作品更逼真,更有價值,還有壹些作偽方法。如染色充舊,即用茶葉或顏撩將新紙染色仿舊。但這種作法不是太過就是不及,看去總覺不舒服。又如題跋作偽,即將真本題跋割下,裝裱在偽本上。這種移花接木的辦法很容易蒙蔽壹些迷信名人收藏題記的人,故決不能盲目依靠題跋來論真偽。遇這種情況,除要確定題跋和原帖的真偽外,還須註意題跋內容是否與帖相符,帖內是否鈐有題跋人的印章。還有嵌蠟填、補考據處石花及在拓本石花處填墨以充舊的,這種作偽效果往往很不自然,仔細觀察即可辨認。還有偽刻名人印章作偽的,無非是騙取收藏家的信任,但此種偽印除藝術不佳、格調粗俗外,時代不同的印章而所用印色卻往往完全壹樣,且鈐印的位置也顯雜亂無章。另外,更有甚者,將整個拓本全部按舊拓用墨塗描壹遍,還有根據舊拓制成鋅版,然後將鋅版腐燭後拓墨充舊者,這些更不易辨認。 五、辨真偽綜上所述,面對如此繁雜的作偽手段,那麽,若手中捧著壹本自認為良好的舊帖,我們應如何去辨別其真偽呢?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冷靜,心靜才能詳細觀察,綜合考慮,不致急躁武斷。然後仔細觀察作品字口是否有神,有無塗墨現象,紙與墨是否相合,再觀其首尾有無名人題簽、題記,有無收傳印記,題記和印章與拓本內容是否相符,有無張冠李戴,再看整本是否染色,考據處是否有拼補或描填痕跡。若拓本真實,題跋、印章亦可靠,便有可能是善本,還須進壹步推敲。若拓本好,但無名人跋與印,亦不失為善本。但若拓本有問題,即使題跋可靠,亦只能是次品或資料,不具文物價值。總之,各種作偽無論手段如何高明,鉤摹如何精細,與原石相比總有壹定距離。第壹,字劃神氣不同。真品精神十足,偽品萎靡不振。第二,石花不同。經過天然風化而剝落的石痕非常自然,而偽品人工椎鑿痕跡頗濃。如再仔細觀察,必然還有遺漏點劃或錯字出現。舊拓本皆采用當時佳墨精心椎拓,墨色濃重黝黑、紙墨相發,神采飛動,每壹展卷,總是墨香四溢,令人神怡心曠,而偽作則多用近時劣墨,平淡粗劣,且無墨香。故作偽者其他皆可修飾,唯墨氣無能為力。 六、觀石花斷年代如果各種跡象表明,此本絕對是真品,雖非精品,但亦非偽造,就是不知是何時所拓。那我們除根據紙質與墨氣推斷外,就需要借助字口的肥瘦與觀察石花的泐損情況來斷定年代的遠近了。如今看到的碑,距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了。近年,雖已逐步采取了壹些保護措施,但在這之前,這些碑都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歷經風雨的侵蝕,有些地方開始出現石面自然剝落的痕跡,即石花。有些地方出現人為的劃痕或自然人為的斷裂現象,有的壹斷為二,有的斷為三節,更有甚者已漸為殘石碎片。經過歷代文人墨刻、商賈、盜墓者的不斷推拓,碑的字口由初刻時的肥厚圓潤而逐漸變得細瘦而枯幹。這些潛移默化的微小變化,為我們給碑帖斷代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