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大學者們把樂音當命,知道每個聲音都事關重大的關系到陰陽的磁場。
古琴不僅滋養了中國人的性情,更為祖國醫學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支撐。下面,帶著大家詳細了解古琴的療愈和 養生 功能。
古人把古琴視為 養生 之物,嵇康在《 養生 論》中說:“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玄,忘歡而樂後足,遺生而後身存。”
晉代文學家在《答難 養生 論》中說:“竇公無所服禦而至百八十,豈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養神之壹征也。”
白居易在晚年患風疾,尤愛聽琴:“本性好絲桐,塵機聞即空。壹聲來自耳裏,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
告訴我們彈琴可“銷疾”“ 養蒙”。又有 “壹彈壹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
“久而樂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平其心以養其疾”,彈琴能夠治療疾病。
告訴我們彈琴可“銷疾”“ 養蒙”。又有 “壹彈壹唱再三嘆,曲淡節稀聲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氣,聽之不覺心平和。”(《五弦彈》)
宋代的歐陽修,又號“六壹居士”,這其中之壹便是琴。他曾經寫了壹篇彈琴能療疾的文章《送楊公序》送給他的朋友當做臨別的紀念。
歐陽修將自己作為例證告訴朋友彈琴助益於身體,提出疾病的由來是因為內心憂愁,久而久之,淤積體內,藥物能馬上使疾病好轉,但有毒性,不及聲音能使心平。
古琴的名詞釋義: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的傳統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 歷史 。
古籍記載伏羲作琴,又有神農作琴、黃帝造琴、唐堯造琴等傳說;舜定琴為五弦,文王增壹弦,武王伐紂又增壹弦為七弦;可見古琴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