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明清之際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及著作

明清之際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及著作

明朝部分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術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

醫藥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

醫學家:陳實功——《外科正宗》

醫學家:張景嶽——《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嶽全書》

數學家:王文素——《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

數學家:程大位——《算法統宗》

地質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徐霞客——《徐霞客遊記》

數學和科學家、農學家:徐光啟

獸醫學家: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

植物學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學家:俞宗本——《種樹書》

植物學家:馬壹龍——《農說》

植物學家:屠本畯(jun)——《閩中海錯疏》

此外,還有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清朝部分

醫學 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九十卷,征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壹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清代名醫王清任在醫學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醫林改錯》壹書。他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他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制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壹些錯誤,為祖國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歷法和數學 王錫闡,字寅旭,號曉庵,蘇州吳江人,著有《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宣城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於我國古代歷算學的整理和闡發,同時也對西洋科學加以研究和介紹。所著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的書籍,***達86種,在中外科學知識的整理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寫的《古今歷法通考》,是我國第壹部歷學史。

他的數學巨著《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我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在該書的《方程論》部分,闡明了我國古代方程的獨創性,指出這種算法是西洋所沒有的;他在《勾股測量》、《九數存古》等部分,也都發揚了我國古代算法的成就;此外,在《塹堵測量》、《幾何補偏》部分,他介紹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學,並對西洋立體幾何作了論述和發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解》等部分中,則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伽利略的比例規等方法。

明安圖,是壹位著名的蒙古族歷算學家。他在乾隆時任欽天監監正。當時從歐洲傳進三個有關三角函數的解析式子——割圓三法(圓徑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但只有公式,沒有公式的證明方法。中國學者曾長期苦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情況給當時的數學工作者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帶來了壹定的困難。明安圖經過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寫出了《割圓密率捷法》四卷,不僅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個式子,而且進壹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壹系列的新公式。這是明安圖對數學的傑出貢獻。他是我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壹人。

地理測繪 康熙時,曾組織人力對全國進行大地測量,經過三十余年的籌劃、測繪工作,制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壹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乾隆時,又派明安圖等人兩次到新疆等地進行測繪,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制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在這份地圖裏第壹次詳細地繪出了我國的新疆地區。這兩份地圖,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嘉怯鄴十五年(1820年)繪制的《重修大清壹統誌》的清代疆域圖,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版圖。

鄒伯奇(1819——1869年),字特夫,又字壹鶚,廣東南海人。鄒伯奇在科學上是個多面手。他在數學、物理、天文、地理、儀器制造上都有較深入的研究,並取得相當的成就,是中國近代史早期即鴉片戰爭時候出色的科學技術發明家。

鄒伯奇在當時很簡陋的條件下,對光學進行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國攝影機的最早制造者,他寫過對古代所謂“格術”和關於“取景器”的光學論文。他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用鏡取火,受到啟發,制成了“取景器”,並在此基礎上,加上快門和底板,而發明了攝影機,他自拍的壹張照相底片壹直保存到現在,目前在廣州越秀公園鎮海樓廣州市博物館內還陳列著他自攝的壹張照片。在歐州,1839年發明了銀板照相法,鄒伯奇的發明較之歐洲只晚了幾年時間。他發明的科學儀器有壹些還完好地保存到現在,如在廣州市文管會和廣州市博物館還保存和陳列有他發明的“日夜晷”和“七政儀”等。“日夜晷”是在白天利用日光照射投影,晚間利用節氣和星宿位置來確定時刻的壹種計時儀器,他利用這種辦法推算出《廣州日夜晷運行時刻圖》。“七政儀”應稱“太陽系表演儀”,是由他制作的我國早期表演哥白尼日心地動學說的壹種天象儀器。它的制作,是我國科學家把哥白尼學說予以實際運用的首創。這種儀器由壹個四足圓盤底座和太陽系各星球的模型兩部分構成,圓盤中心直立壹金屬軸,上端安壹大圓球表示太陽;在“太陽”下面安有八個環套在軸上,各環外各水平面上接裝壹金屬桿,末端各垂直向上安裝星球模型。各模型可以繞軸旋轉,直觀地表演太陽系各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規律。八個圓環的支桿上各有壹組星球,中間有壹個大球表示“行星”,大球周圍的小球表示“衛星”。這架“太陽系表演儀”以形象的實體表現了天體太陽系的真實情況,在我國近代史初期對於破除“天動地靜”、“天圓地方”、“日月眾星皆斜繞大地(地球)而行”,以宣揚“天尊地卑”的長期流傳的錯誤說法起了積極作用。它對魏源在《海國圖誌》中輯錄以介紹和宣傳哥白尼日心說的有關譯文進行直接的配合,有力地批判了當時的壹些所謂宿儒阮元、戴熙等的上述謬說。此外,鄒伯奇尚制作有天球儀(在我國古代稱為“渾球”或“渾天象”)為自康熙年間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設計制作的在我國流傳至今的第二架天體儀。這架天體儀體積不大,設計精巧,連底座在內通高不過50公分,從結構到形式都具有中國的特色,與南懷仁所制作的那壹架不同。

鄒伯奇還精於測地繪圖,在這方面“尤多創解”,他的家鄉南海縣的縣誌地圖都是他“手定義例”,被評為“跬步密測,密合無憾,雖以西人為之微妙不是過也”。

同治三年(1864年),郭嵩燾任廣東巡撫時,“以伯奇專精數學,特薦於朝,請置之同文館,以資討論”,清廷命地方官咨送鄒伯奇到北京任職,鄒伯奇“堅以疾辭”。與此同時,曾國藩為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運動以兩江總督在上海創辦江南制造總局內設學堂,“請伯奇以數學授生徒,屬前任督學劉熙載致意”,鄒伯奇還是拒絕征調,壹直家居養母,堅持清貧生活,直到幾年後去世。

鄒伯奇的著作稿經其後人整理成《鄒征君遺書》,內容包括數學、天文、地理、測量及經史等,範圍廣泛。

齊彥槐 (1774—1841)

清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齊彥槐,字蔭山,號梅麓,婺源沖田人。年少時讀書聰敏,下筆成章。嘉慶十三年考舉人獲第二名,次年中進士。

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蘇金匱縣知縣、蘇州府同知、知府。任職間,專心為民謀利,民稱“齊青天”。為了抗旱,深入民間采訪,創造了提水抗旱的龍骨車和恒升車。又精心制成了壹架天文鐘——中星儀(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能準確了解天上的星象位置和運行情況。時稱為“千古以來未有之能事”。

鄭復光(1780~?)

中國清代科學家。字元甫,號浣香。安徽歙縣人。監生出身。卒年不詳。鄭復光於數學、物理學都有壹定的成就。他善於融會貫通中西算術,常與當時數學名家李銳、汪萊、張敦仁等討論天算問題。他還善於用科學的道理去解釋那些容易引起當時人們“驚駭以為災祥奇怪”的自然現象,匯集了200多條,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纂成《費隱與知錄》壹書,內容包括天文、氣象、化學、物理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鄭復光在科學上的最出色的研究是在光學方面。他經過數十年的觀察、實驗和研究,終於在道光十五年(1835)前後歸納出壹套具有獨特形式的幾何光學理論,著成《鏡鏡詅癡》壹書,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版。全書***5卷,約7萬余字,扼要地分析了各種反射鏡和折射鏡的鏡質和鏡形,系統地論述了光線通過各種鏡子(主要是凹、凸透鏡和透鏡組 )之後的成像原理。具有豐富的光學知識。書中創造了壹些光學概念和名詞來解釋光學儀器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其中有些概念名詞是錯誤的。《鏡鏡詅癡》還對各種銅鏡的制造、對銅質透光鏡的透光原理,對於冰透鏡取火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它是中國19世紀上半葉的壹部重要的光學專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國的光學發展水平。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壹卷、《重訂策算證訛》壹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壹卷。

汪萊(1768-1813)

中國數學家。清代人,生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於嘉慶十八年(1813)。字孝嬰,號衡齋,安徽歙縣人。出身貧苦,幼年讀書不多,但刻苦用功,“不由師傅,深造自得”,終於博通經史及天文、數學。成年後以教書為業,與焦循、李銳***同探討天文數學問題。1806年受聘負責測量六塘河入海口,供治河參考。1807年到北京考取八旗官學教習,入國史治纂修《天文誌》、《時憲誌》等民用歷書。因修書有功,1809年被選授石埭縣(今安徽石臺縣)儒學訓導(主管文教),直至早逝。著有《衡齋算學》7冊(1796-1805)和遺稿《衡齋遺書》9卷,由學生夏燮整理後合刻刊行(見《衡齋算學遺書合刻》)。他的主要貢獻有:發展了中國古代的方程理論,提出高次方程正根的存在及數目問題和方程系數應具備的條件,當方程的根均為正根時,得到了與三次方程韋達定理壹致的結果;系統討論了球面三角形6種基本問題的求解,分別得出了有解和無解的條件;得到壹系列組合公式。他還對勾股問題、p進位制等問題有創見,著有《遞兼數理》、《參兩算經》等專著。其中《參兩算經》是中國數學史上第壹篇專論P進位制的著作,意義深遠。此外,為觀測和修歷需要,設計制造過渾天儀、簡平儀、壹方、勺漏等天文儀器。

李銳(1769~1817)

中國清代數學家。字尚之,號四香。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曾受業於錢大昕門下,後入阮元幕府,整理數學典籍。實際主持《疇人傳》的編寫工作。著有《弧矢算術細草》、《勾股算術細草》、《方程新術草》,闡發中國古代數學的精粹。還曾對多部歷法進行註釋和數理上的考證,著成《日法朔余強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