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湯是《傷寒論》中的方劑,由人參、白術、炙甘草、幹姜組成。理中湯是由人參、白術、炙甘草、幹姜等組成的藥物。該方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證、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及中寒霍亂、陽虛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虛證、胸痛徹背、倦怠少氣、四肢不溫,都可以用理中湯進行治療,現代醫學主要將理中湯用於急性、慢性胃炎、胃竇炎、潰瘍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屬於中醫的脾胃虛寒證者,效果不錯。
古方記載:
仲景原文並沒有把理中湯、丸作為太陰病主方。理中丸見於《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篇。太陰病以吐、利、腹痛、腹滿為特征,屬太陰脾虛寒證,仲景提示治法是“當溫之”,“宜服四逆輩”。理中丸由人參、白術、幹姜、炙甘草組成,當屬“四逆輩”。理中丸及湯的加減法中,本有腹滿(陽虛寒凝),去術加附子壹枚,寒者加幹姜,足證其當屬“四逆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