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北堂書鈔的流傳版本

北堂書鈔的流傳版本

《北堂書鈔》的版本流傳,頗為復雜。《新唐書·藝文誌》著錄此書為173卷,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誌》與之同;《中興館閣書目》與《宋史·藝文誌》則皆作106卷。兩相比較,似此書傳之於宋時,已非全帙。宋王應麟《玉海》載:“二館舊缺《書鈔》,惟趙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內侍取之,手詔褒美”。說明在宋代,這部書已極為罕見。

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所錄《北堂書鈔》,為內府所藏明常熟陳禹謨校刊本。陳氏對此書大加刪改增補,纂入唐貞觀之後及五代十國雜著,盡失原貌。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誌·舊鈔本北堂書鈔》:“此本系永興原本未經陳氏增刪竄亂者,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冊,卷壹百三十九《車總載》篇,俱系大字無註,與全書異,陳氏改從壹律,立題分註,遂使原本面目不可復識。且所增補,或孱如五代十國事,更失限斷。藏書家每以不得壹睹原書為恨。今細核陳氏之書:大約原書所引之句與題不甚協者則刪;絕無文義可通者則刪;其書人人習讀無所用註則刪;其書世無傳本不復可校者則刪。或改引他書:如謝承、袁山松等《後漢書》,則改引範蔚宗書;十八家《晉書》,則改引房玄齡書是也。有原本正文而改作小註者;有原本小註而改作正文者;有陳氏所增而未註補子者;有陳氏稍加增改而註補字者。攙亂刪改,不可枚舉。”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雲:“世行《北堂書鈔》,攙亂增改,無從訂正”,所指即陳本。並言自嘉禾收藏家處見原本,翻閱之下令人心目朗然。清朱彜尊《曝書亭集》亦指陳本之誣,稱曾風《大唐類要》160卷,反復觀之,即《北堂書鈔》。明人好竄改古書,以己意刪改增補,為世所譏,陳氏故不能免俗,知其不可而為之,不尊重華夏文化。而錢、朱二人所言嘉禾木今亦不復見。明人俞安期稱看到壹個舊抄本,纂入《唐類函》本,亦多訛誤。《大唐類要》本,今發現國家圖書館藏有《大唐類要》的四種抄本,壹為清顧湘藝海樓藏本,***線裝20冊,160卷;另壹種也為藝海樓藏本,***12冊,有清莫友芝、丁日昌跋語,卷數未著錄;第三個為明代抄本,僅存4卷(139、158—160),清勞權校並跋;第四個為清姚覲元咫進齋藏本,***13冊,存115卷。據朱彜尊介紹,《大唐類要》“大略出於原書”,有很高的版本價值,期盼能早日影印出版,以便學術利用。

本次據以影印的本子,為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南海孔氏33萬卷堂影宋刊本。此本先是清代學者孫星衍得影宋本,約嚴可均、王引之等分別校訂,但有數十卷未校完。後南海孔廣陶又約林國賡、孔昭熙、傅以禮等續校成書,鏤版梓行,陳禹謨妄改之處,多加以更正,使本書大體復其舊觀。故這個本子雖然在刻印年代上晚於陳本,卻被公認為傳之於今世的最好的本子。

《北堂書鈔》的體例為先立類,類下摘引字句作標題,標題之下征引古籍。如:征役十二“以役國事”條下載:“《周禮·族師》雲: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五人為伍,十人為聯;四閭為族,八閭為聯,使之相保相愛,以役國事”。征引資料重在溯源,敘述還是很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