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

郭璞傳古本《葬經》謂:“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

『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句話出自晉人郭璞傳古本《葬經》,應是對墓葬風水而說的,主要談到的是“地氣”。“聚之使不散”應該是說要藏風,保持氣不散;“行之便有止”應該說的是要形成緩流的生機,讓“氣”能夠綿延不斷地流進來,積聚在這塊地上。『氣』有很多種,在人體當中的就有“元氣、宗氣、衛氣……”等多種和人的心理/生理健康相關的“氣”;而來自大自然的有“天氣”(來自日月星辰的能量)以及“地氣”(來自地球本體的能量);還有自然萬物、陰陽兩界各種靈體所帶的氣,對我們人類的生活造成各種不同的影響。『氣』是無形的,大多數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地接受“氣”對他的影響,是福是禍得憑他的運勢造化;稍練過氣、感覺敏銳的人能夠察覺“氣場”的不同而自然地趨吉避兇(比如說遇見氣場好的地方,會直覺/不自覺地留連,感受愉悅、吸取好的“氣”;反之,到了氣場不好的地方立刻就有不好的反應,驅使自己盡早離開……);而練成神通的人們更能夠“觀氣”甚至從遠方直接感受“氣”,直接察覺到“氣”的五光十色或氣味、濃淡而分辨其不同。這是為什麽好的風水大師經常不需用到輔助工具、甚至不需要到現場就能夠告訴妳這個地方風水的好壞。壹個地方風水好不好是當地各種“氣”的組合所形成:“天氣”是必要的,所以采光是選擇居住地和工作地點的基本要求;“陰氣”是不好的,所以要遠離墳地、殯儀館、醫院、色情場所等地方,要避免大樹過分接近住宅……“煞氣”是不好的,所以要避開各種形成“煞”的地形地物、道路(路沖、反弓水……)、建築(天斬煞、屋角煞……)“地氣”對人們的居住所在(也包括死後葬的地點)影響是最大的,“地氣”沿著山形地脈流動,遇到曲折斷口會停聚累積,也會隨水流和氣流運動。曲折委婉的水流和氣流能形成緩慢的“氣”的運行,保持生機,同時也會產生“氣”的積聚,形成好的氣場。激烈、快速的氣流/水流會讓“氣”發散。因此從山上流下來的河流,曲折地流過田野,在彎曲內的部分就形成“穴”,是好的風水所在,而在彎道背(弧形所指向的方向)就形成了“反弓水”的煞;房子孤立山巔,整天受疾風吹襲,不是好居住處、反之建在山坳,左青龍、右白虎、後有玄武、前有朱雀包圍,又有視野又有依靠的藏風處,是最佳風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