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彌勒佛是何來歷?

彌勒佛是何來歷?

彌勒尊佛 即未來佛,藏語謂“強巴”。 “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昧怛[口*履]曳。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無能勝。或言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紹釋迦如來之佛位,為壹生補處菩薩。先佛入滅,生於兜率天內院。彼經四千歲(即人中五十六億七千萬歲),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正覺,初過去之彌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稱為慈氏。乃至成佛,猶立是名也。 註維摩經壹曰:“什曰:彌勒,菩薩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羅門子。” 法華嘉祥疏二曰:“彌勒,此雲慈氏也。過去值彌勒佛發願名彌勒也。出壹切智光仙人經,彌勒昔作壹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說慈心三昧經,故曰慈也。 華嚴經雲:“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臺凈名疏五曰:“言彌勒者,有雲從姓立名,今謂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彌勒,此翻慈氏。過去為王名曇摩流支,慈育國人,國人稱為慈氏。自爾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雲無勝。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親見正文,未可定執。” 俱舍光記十八曰:“梅怛,此雲慈。儷藥,此雲氏。菩薩於慈姓中生,從姓立名,故名慈氏。舊雲彌勒,訛也。” 玄應音義二十五曰:“梅怛麗藥,此雲慈,即舊雲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緣:壹值慈佛發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彌勒或雲梅低黎,並訛也。” 慧苑音義下曰:“彌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為慈氏也。” 慧琳音義十四曰:“彌帝隸,古雲彌勒,皆訛略不正也,正音雲每怛哩。” 西域記七曰:“梅怛麗耶,唐言慈,即姓也。舊曰彌勒,訛略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彌勒,坐於中臺八葉院東北方之蓮上,金剛界之彌勒在賢劫十六尊中,坐於東方,羯磨會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剛因菩薩,即為此尊之本誓,大輪金剛者,此尊之教令輪身也。密號曰迅疾金剛。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壹尊佛。此佛常懷慈悲之心。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壹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牟尼佛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弟子,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入滅。現在兜率天內院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從兜率天宮下生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托生於此城中壹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壹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以三會的說法,化度無量無邊的眾生。 在我國彌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時就已出現了繪制的彌勒像,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彌勒像,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分別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創作。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這時的彌勒像是菩薩裝束,兩腳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腳下垂,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後的形象,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別。大致從北魏開始,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同時也開始出現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由於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還有壹些彌勒的巨像產生。最大的彌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又稱大佛樓)。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總長二十六米,由壹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彌勒佛像則為四川淩雲大佛,此佛立於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淩雲山上,大佛依斷崖造成,坐像世稱“樂山大佛”。通高七十壹米,肩寬二十八米,雕像相好莊嚴,比例勻稱,氣魄雄偉,臨江端坐,也是世界第壹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彌勒,最大的銅制彌勒佛就是西藏劄什倫布寺中的強巴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