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始皇陵真的有長明燈嗎?

秦始皇陵真的有長明燈嗎?

“長明燈”在壹些傳說裏,是壹種能夠燃燒上千年的燈,經常被放置在墓穴當中,這就給長明燈增添了壹些神話色彩。在古人的觀念裏,皇帝死之後也應該像生前居住的宮殿壹樣,長明不滅,在《史記》當中記載,秦始皇陵裏面點著這種經久不滅的長明燈。但是,畢竟司馬遷的時代,是不可能得知秦始皇陵裏面的真實情況的,那麽秦始皇陵裏是不是真的存在這種長明燈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對始皇地宮有這樣壹段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人魚膏”顧名思義就是以“人魚”熬制而成的膏油,放在始皇的地宮中做長明燈用途。但究竟有沒有人魚?人魚膏又究竟為何物?

在我國壹些古籍中有許多關於對“人魚”的記載,比如《山海經·海內南經》提到壹個“氐人國”,曰:“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搜神記》則記有鮫人:“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這壹形象描述的仿佛是英雄聯盟裏的娜美壹般,讓人津津樂道。詩人李商隱也曾引用鮫人淚可成珠的典故創作出“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的名句。

雖然古人對其有所記載,但是鮫人(人魚)是否存在本身就是壹個謎,因為現代人並沒有發現過人魚的存在。當然也不排除兩千多年前真的有過類似人魚的海洋生物,或許隨著千年時光的進化,它已經蛻變了形象。就像鯨魚,從生化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它原本屬於陸地動物,由於長期在海邊活動,漸漸四肢退化,而變成了海洋生物。

而在《史記集解》中有壹句話:“人魚似鮎,四腳”,這句話很有指向性,有四只腳的魚,無非就是“娃娃魚”,這個觀點更是在《史記正義》中得到了肯定:“鯢魚聲如小兒啼,有四足,形如鱧。”娃娃魚(即中國大鯢)正是因為叫聲像小孩兒哭聲,所以才有“娃娃魚“的昵稱。但是在《異物誌》中又有這樣壹句話:“人魚似人形,長尺余,不堪食,皮利於鮫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始皇冢只以人魚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臺州有之。”

這句話前面說是“娃娃魚”還能理解,但是“皮利於鮫魚”這個就有問題了,鮫魚指鯊魚,和娃娃魚比起來,明顯鯊魚的皮更“利”。另壹方面,鯊魚屬於魚類,用鰓呼吸;而娃娃魚是兩棲動物,在成年後用皮膚和肺呼吸,脖頸處也沒有穿小孔,更不可能生活在東海,因為娃娃魚只生活在淡水裏,所以,符合這種特征的應該只有鯨魚了。

文獻《太平禦覽》記載:“始皇冢……燃鯨魚膏為燈。”據此,有人又推測“人魚膏”就是鯨魚的腦油做成的膏油,這比娃娃魚膏油更具有科學性。也有科學證實用鯨魚腦油制作而成的蠟燭,每小時可然7.78克,而每立方米的鯨魚腦油可以燃長達幾年。按照這種記載來推斷,人魚膏似乎就是鯨魚油膏。可還有人認為,真正的“人魚膏燈”並非只采取壹種魚油,而是由多種魚油混合而成,主要包括鯨魚和鯊魚。然,無論什麽魚提煉而成的膏油,在墓室裏點燃,隨著氧氣漸漸的耗盡,都無法做到“度不滅者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