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稱“傣”,意思是“自由”或“人”。按分布地區又有“傣那”、“傣雅”、“傣繃”等。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宏、西雙版納、耿馬、孟連及新平、元江、金平等3O余個州、市、縣。人口為 102.513萬人(1990年)。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主要有德宏、西雙版納和金平三種方言。傣文,來源於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20世紀50年代經過改進,現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宗教文化
十世紀後,小承佛教逐漸傳入,至十五、六世紀時,被普遍信仰。但同時仍保留信仰萬物有靈和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
傣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文獻方面有千年的傣文文獻(包括“貝葉經”和著名的傣歷;敘事長詩《召樹屯與桶木諾娜》;《峨並與桑洛》等。藝術方面有優秀民間歌手“贊哈”動人的演唱;有優美的孔雀舞;動聽的象腳鼓和銘鑼;歡樂的潑水節等。主要傳統民族節日有開門節、關門節、潑水節等。
習俗及社會
鑲牙套、染齒和紋身是傣族的習俗。尤其男女青年喜歡用金片、銀片等作成套子,套在牙上。姑娘們從十幾歲就開始染齒,用鍋底灰或中草藥吧牙齒染黑,認為牙齒越黑越美麗。紋身的主要是男青年。花紋有幾何圖案、鳥獸、花卉、以及文字符號等。男子如果不紋身,就會被姑娘看不起。
男子著無劣讜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婦女著白色或緋色內衣,腰身細小、下擺寬,下著各色統裙。
他們居住“幹欄”式竹樓,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無墻,用以飼養牲畜及堆放什物。行壹夫壹妻制,具有等級內婚特點。
傣族以種植水稻為主,有較完整的耕作體系,耕作技術精細。“普洱茶”中外馳名,制茶業設備先進,近年來還成功地發展了橡膠等亞熱帶經濟作物。飲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也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區愛吃糯米,喜飲酒和食酸辣。
新中國成立後,通過社會改革,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建立了1個自治州與景頗族及佤、拉祜、哈尼、彜等族先後建立了1個聯合自治州和4個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