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永樂大典》其實大家都知道真的很神秘的壹本書籍了,但是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本誰被燒毀了,真跡不在,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的,話說最近永樂大典就現真身了,那麽具體的是什麽情況呢?下面就著這件事情我們來仔細的分析看看吧!
永樂大典現真身 國家圖書館展出鎮館之寶永樂大典原件12冊。北京時間9月28日,以“曠世宏編文獻大成”為主題的文獻展,在國家圖書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盛大舉行。當天,***有12冊館藏珍品《永樂大典》原件,在博物館第壹展廳展出,永樂大典真身壹曝光,瞬間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欣賞。
永樂大典現真身
據悉,國家圖書舉辦的這場文獻展,展覽被分為5個單元,除了展出《永樂大典》原件外,還展示了諸多館藏珍貴古籍,如輿圖、名家手稿、各個時期出版的《永樂大典》影印本、海外收藏《永樂大典》影印本等。
永樂大典現真身
這場文獻展,將《永樂大典》飄搖多舛的命運,以及這部宏編巨著的不朽光輝,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了市民眼前,市民們也對這部恢弘巨著,有了更加深刻直觀的理解。
據了解,《永樂大典》不僅是國家圖書館的四大專藏之壹,同時也是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如今,該館***收藏了224冊《永樂大典》,其中有62冊,仍暫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中,這些藏品占存世《永樂大典》的壹半以上。
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懸案之《永樂大典》下落之謎!
永樂三年(1403年)傳奇帝王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永樂大典》 高僧姚廣孝和翰林院學士解縉,帶領3000多文臣接手了這項工作,前後耗時四年,大典***輯錄圖書七八千種,將中國古代典籍盡量收集齊全,大典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保存了大量的我國十四世紀以前的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應用科學等方面的豐富資料。
《永樂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錄60卷 裝成11095冊,總字數約3.7億字,《永樂大典》是壹部古今中外所罕見的大型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為成熟,最為傑出的百科全書。
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我們看到這樣壹張《永樂大典》收藏表,目前《永樂大典》散落在八個國家和地區的,三十多個單位和個人手中!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公私所藏《永樂大典》僅800余卷400冊左右,這也就是說,我們所能見到的《永樂大典》加起來不到原書的百分之四!百分之九十六的《永樂大典》不知下落!從11095冊到不足400冊,壹萬多冊《永樂大典》是怎麽遺失的呢?
永樂大典修成之後,最初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經過十來年的精心準備和大規模營建後,朱棣的新皇宮和未來的國都北京落成之後,《永樂大典》就是在這個時候從南京搬遷到了這座神秘的皇宮裏。作為皇家藏書 秘不示人。
在整個明朝,別說壹般讀書人,就是高層官員,也沒有機會接觸和閱讀《永樂大典》,成為了封建帝王個人的禦用品,對於深藏禁宮的《永樂大典》明朝歷代史書中很少提及,即使有記載,也只是寥寥幾句!隨著時間的流逝,《永樂大典》似乎已經漸漸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清朝康熙年間,徐乾學 高士奇等官員推開了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大門,讓人意外的是,經過明末戰爭到清朝初年的上百年時間,壹直下落不明的《永樂大典》也安靜的躺在這些金匱中,這個時候《永樂大典》已經殘缺不全了。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開四庫全書館的時候,要利用《永樂大典》,對《永樂大典》進行了壹次清查,發現已經缺失壹千多冊合2422卷,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翰林院衙門時,清點大典已不到5000冊!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六月,溫同和曾入翰林院檢查 竟只存800冊!短短二十年時間,從5000冊到800冊!《永樂大典》以驚人的速度在流失,讓人疑惑的是,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導致《永樂大典》流失的如此之快!
據清人記載《四庫全書》修纂完之後,壹些官員視《永樂大典》為多余之物!清政府對《永樂大典》的保管也不如以前了,此後,《永樂大典》被束之高閣 蛛網塵封無人過問!壹些官員也開始趁機偷竊。據載 光緒年間壹位翰林侍讀 文廷式 壹人就盜走100多本《永樂大典》,文廷式死後,這些書又被其後人出售,賣給洋人或者古董商!就這樣《永樂大典》被大量流失出去!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在文明古都燒殺搶掠,翰林院坐落在東交民巷 靠近使館區,已經被淪為戰場,那些價值連城,有些甚至從未在皇宮之外面世的古版書籍,正在被大火壹點壹點的吞沒!壹些沒有被焚燒的書籍,被隨意的拋在院子裏 池塘中!侵略者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在這場災難過後,《永樂大典》幾乎喪失殆盡,僅存的數百冊也散落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