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孔子怎樣教育學生和孩子

孔子怎樣教育學生和孩子

孔子教育弟子和自己的孩子的主要教科書就是《詩經》。他開設的課程有六門。第壹門課程就是《詩》,《詩經》壹***有305篇,又稱《詩三百》,後稱為《詩經》。《左傳》中記載孔子不到10歲時就有了定型的《詩經》,他少年時就認真研讀了這本書,而且是滾瓜爛熟,他自己都記不清讀了多少遍。

《詩經》內容涉及歷史、政治、軍事、農牧業生產、宗教、倫理觀念、地理知識、動植物知識、生活常識等等,簡直就是當時的百科全書。孔子曾用它來教育自己的弟子,並且多次強調《詩經》的社會功用以及學習的意義。《詩歌》的壹個重要用途在當時就是作為教科書來使用。孔子的思想強調《詩經》的用途,他用《詩經》教育自己的弟子和孩子。

《論語》中就記載著孔子這樣的話,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小子是孔子對於年輕學生的稱呼,說妳們何不學《詩經》呢,學《詩經》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意思就是說,可以提高妳的聯想力、觀察力、感染力、凝聚力,使人有誌趣、善洞察、能合群、有智慧。增強妳與人相處的本領,可以表達妳怨憤的情緒,可以表達妳的感情。近的說可以事奉父母,盡孝道,遠的說可以事奉君主。再不計了,如果壹個人很平庸,通過學習這本書起碼可以了解更多的鳥獸草木之名增長壹點動物學和植物學的知識。就是說學詩既可使妳回歸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又可使妳關愛自然,學會學習,增長見識。學詩,對學習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都有積極意義。學詩,有利於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孔子甚至認為,“詩三百,壹言以蔽之,思無邪”。他認為《詩經》這本書的思想是很純正的。他曾經對自己的兒子說:“女為周南召南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他勸說自己的孩子要學習《詩經》中的周南召南和國風這兩部分,他講,人要是不學習這兩部分的話,就好像面對著墻站著,走也走不了,看也看不見,壹步不得行,壹物不得識。孔子還對兒子伯魚說:“不學詩,無以言。”(《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教他的兒子要學詩,因為不學詩就不會說話。

除了《詩經》以外,孔子曾教導他兒子說:“不學禮,無以立。”說得沒錯,壹個人要是做事沒禮貌,誰願意理睬他?“禮”要做到既不失禮,又不僭越,才是真的懂“禮”。於是,這就需要推行禮教。但妳可能會說:“何必學禮!萬事謹慎不就行了嗎?”其實不然,,孔子早就說過:“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可見,“禮”是多麽重要。

《詩經》在古代不僅僅是樂工演奏演唱的底本。在當時的政治、外交活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左傳》等壹些古籍記載了許多朝會、宴饗、盟會之時諸侯君臣賦詩言誌的事例。《詩經》還常常被用於上層人士的社會交際,在那樣的場合,借“詩”表達贊美、批評、諷諫、勸誡之意,是很風雅,很普遍的事。《詩經》不愧是我國的第壹部詩歌總集,內容涵蓋很多。時至今日,社會發展了,人類進步了,當今學生學習的科目已經演化得很專業,很細化。但是,《詩經》這部經典我們還是有必要仔細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