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早年出生於中國紹興會稽縣東長坊口(今紹興市越城區)的書香世家周章壽。祖父周福清是同治十年(1871)辛維克的進士,在北京做官。父親周伯宜是壹位學者,母親魯瑞。魯迅和周恩來同宗,祖上是北宋理學鼻祖周敦頤。
1892年,魯迅,11歲,在紹興老家守開辦的私塾“三潭印月”讀書。
1893年(光緒十九年),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因科舉作弊被革職下獄,而魯迅的兄弟們則被安置在離城三十余裏的叔父皇甫莊家中。
周福清被判“砍頭候獄”,入獄8年。所以周家每年都要花壹大筆錢來維持周福清的生活,於是他的家庭開始走下坡路。與此同時,他的父親周伯宜重病在床,於1896年去世。
家庭變故對青年魯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香草園、鹹亨酒店、外婆家周圍的鄉村等童年生活場景,成為魯迅《吶喊》、《仿徨》、《散文》兩部小說集的重要素材來源。
擴展數據
他是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論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藝術理論介紹、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整理研究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對“五四”以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世界文壇上,尤其是在韓國和日本思想文化領域享有盛譽。他被譽為“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
性格評估
毛澤東(無產階級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奴顏婢膝。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品格。魯迅是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大革命的領袖。他不僅是壹位偉大的作家,也是壹位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金良壽(韓國文學評論家):“20世紀在東亞文化版圖上占據最大版圖的作家。”?
法德耶夫(蘇聯作家):“魯迅是壹個真正的中國作家,正因為如此,他為世界文學貢獻了大量的民族作品,這是不可模仿的。他的語言是民間形式的。他的諷刺和幽默雖然具有和人類壹樣的個性,但也具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色。”他還評價魯迅是“中國的高爾基”。
郭沫若(詩人、學者):“魯迅是革命思想家,劃時代的文學作家,現實主義的歷史學家,以身作則的教育家,渴望人類解放的國際主義者。”
竹內好美(日本文學評論家):“魯迅是現代中國民族文化之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