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淵閣書目詳細資料大全

文淵閣書目詳細資料大全

《文淵閣書目》是現存不多的官修書目,在目錄學史上有著不可低估的地位。屬於明初國家藏書的第壹部書目。

基本介紹 中文名 :文淵閣書目 概述 :明初國家藏書 產生 :典籍為基礎 編修 :登記性書目 產生,編修,評價, 產生 明初國家藏書是以元內閣所藏宋、金、元三朝典籍為基礎的。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北伐軍攻入元大都,大將軍徐達盡收元內閣圖籍送回南京。 以後,明 *** 又廣求遺書,國家藏書日豐。明成祖遷都北京,收貯於左順門北廊,明英宗正統年間,移貯至文淵閣。 正統六年(1441),少帥兵部尚書兼華益殿大學士楊士奇等,始以文淵閣說貯書籍,頗多“本朝禦制及古今經、史、子集之書,自永樂十九年南京取來,壹向於左順門北廊收貯,未有完整書目”,故為打點清理,逐壹勘對,編置字號,厘定部類,寫成書目壹本,名曰《文淵閣書目》。 編修 《文淵閣書目》是登記性書目。 楊士奇整理圖書時,是將七千二百九十七部圖書,進行分類,然後以《千字文》排次,按天字至往字,分為二十個字號,裝進五十只大書櫥中,編目就是逐字逐櫥登記。 號和櫥之下,才按圖書的內容劃分類別,而後依類登錄圖書。 天字五櫥,收藏明朝禦制禦定文集等書。 地字四櫥,收易、詩、禮、周禮、春秋、儀禮、禮記等書。 玄字壹櫥,收禮書、樂書、諸經總類等書。 黃字三櫥。收四書、性理、經濟(附奏議)等書。 宇字六櫥,收史部之書。 宙字二櫥,收史附、史雜之書。 洪字壹櫥,收子部之書。 荒字壹櫥,收子雜、雜附之書。 日字三櫥,收文集之書。 月字二櫥,收詩詞之書。 盈字六櫥,收類書之書。 昃字壹櫥,收韻書及姓氏之書。 辰字二櫥,收法帖、畫譜等書。 宿字壹櫥,收政書、刑書、兵法、算法之書。 列字二櫥,收陰陽、醫書、農圃等書。 張字壹櫥,收道書。 寒字二櫥,收佛書。 來字壹櫥,收古今誌書。 署字三櫥,收舊誌。 往字三櫥,收新誌。 以上二十字號五十櫥。***7297號,即7297種書。達43200冊,估計在十萬卷以上。 《文淵閣書目》分類在整理圖書時即已確定。由於楊士奇周詳考慮,分類很是齊全。 其所分國朝、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禮書、樂書、諸經總類、四書、性理(附實錄、傳、年譜等)、經濟、史、史附、史雜、子書、子雜、雜附、文集、詩詞、類書、韻書、姓氏、法帖、畫譜(諸畫譜)、政書、刑書、兵法、算法、陰陽、醫書、農圃、道書、佛書、古今誌(雜誌附)、舊誌、心誌等四十類目,可滿足各種需求。並且它不恪守四部法成規,開創了有明壹代分類的新風氣。 還有,其某些類目的設定還有可取之處,如將禮書、樂書與“周禮”、“儀禮”分開,比較合乎實際;將地方誌析為“古今誌”、“舊誌”、“新誌”,在誌書大量湧現的情況下,也有利於讀者檢索。因此,其分類體系,還可作為編制古籍書目的借鑒。 因此該書考訂功用不可忽視。因為其編寫之時,明內閣藏書尚完整,所收元朝舊藏,有價值的宋、元刻本和抄本頗多,另外,還有不少明初典籍。 然而,明嘉靖以後,文淵閣藏書大批流失,若幹珍本秘冊無可再見。所以,其就成為考訂宋、元、明初散失之書的重要資料。清乾隆時修《四庫全書》,對勘《永樂大典》所收之書,世無傳本者,往往見於《文淵閣書目》。 因此,《四庫全書總目》的編者深有感觸地評介其價值說:“惟籍此編之存,尚得略見壹代秘書之名數,則亦考古所不廢也。” 《文淵閣書目》原不分卷。傳世之本,各家以意厘定,《四庫全書》本分為四卷,《讀畫齋叢書》本,按《千字文》二十字號為卷數,分為二十卷。又,黃虞稷《千頃堂書目》著錄有十四卷本。今流傳較廣的為《叢書集成初編》本,該本源出讀畫齋本。 評價 在明代官修目錄中最為著名的《文淵閣書目》,作為我國現存為數不多的官修目錄之壹,在目錄學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於考查典籍的流傳和存佚,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由於草率成書,難免有不足之處。 1記壹代藏書之盛 唐初發明雕版印刷術後,極大 *** 了藏書事業的迅猛發展。 宋遼金元,刻書業通天下,而官家藏書也日益豐富,如百川歸海壹樣,宋遼金元豐富的官家藏書統統歸功於明代。 明朝創建,把宋遼金元的國家藏書全部承襲下來,多是宋、元刻本和抄本,無不精美。 不幸的是,明代搜羅的大批歷代精品,從明中期開始溢有亡佚,今天我們要考察了解明代的琳瑯之藏和典籍的流傳、真偽,除了殘存的壹部《永樂大典》之外,就只有借助於《文淵閣書目》了。 《文淵閣書目》體現了明朝精品藏書極盛時的狀況,為研究宋遼金元藏書、刻書提供了珍貴的線索。 2目錄體制獨特 2.1在分類上,打破傳統四部分類法,另創新制。所設類目細密,並特辟“性理”、“經濟”二類,“類書”不附於“子”,“韻書”不附於“經”等。都較為合理。其不足之處在於類目之間缺乏邏輯聯系,難免雜亂,如史、子的分類既嫌漫又無界限。 2.2首列禦制 第壹號天字櫥,收藏明朝禦制禦定文集等書。列禦制第壹,突出皇帝的尊位,與當時封建君主制的政治思想有關。這壹分類形式,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3著錄簡單 《文淵閣書目》雖為官修藏書目錄,但體制簡單,不僅沒有提要小序,連作者、卷數亦壹並缺如。如此簡陋的體制,在目錄學史上尚屬空前。藏書線索確實是留下了,而參考價值和利用價值就不能不大大地打折扣。 3對官修目錄之影響 明以前各朝官修目錄壹般不過三、兩部,而明代官修目錄卻不少。繼《文淵閣書目》以後的國家目錄,據《千頃堂書目》著錄,尚有馬愉的《秘閣書目》二卷、錢溥的《內閣書目》壹卷、張萱的《新定內閣藏書目錄》八卷、《內府經廠書目》二卷、《國子監書目》壹卷、《南雍總目》壹卷、《禦書樓藏書目》壹卷、《都察院書目》不分卷、《寧獻王書目》壹卷、《行人司書目》二卷。 這些目錄,有存有佚,其中以張萱等所撰《新定內閣藏書目錄》最為著名。 此目為萬歷三十三年,中書舍人張萱等人奉命校理內閣藏書時所撰,受《文淵閣書目》影響,分為十八類,全目八卷,以“聖制”、“典制”二部居首,以表明其官撰性質,然後於經史子集之外,增置類錄、金石、圖經、樂津、宋學、理學、奏疏、傳記、技藝、誌乘、雜部等。 各書略註撰人姓名、官職及本書殘全情況。 並間有解題,雖文字簡略,原書卷數也未全著,體例也不夠完善,但稍勝於《文淵閣書目》,而成為考求明代官藏的重要目錄之壹。 4對私撰目錄之影響 宋以後由於雕刻印刷普及,私家藏書日漸增多,私家藏書目錄隨之興起。私家藏書目錄既可反映某壹時代文化學術的發展水平,也可為研究著名藏書家和學者提供資料,還可作為編制當時國家目錄的重要依據。 明代的私家目錄較興盛,許多書目明顯地受到《文淵閣書目》的影響,除高儒《百川書誌》外,大多沒有撰寫提要,只錄書名,大多不註著者亦無卷數,編寫形式為帳薄式。雖有分類但極不精密。 5學者的評論 關於《文淵閣書目》有如下三種評說:壹種以清人朱彜尊為代表。他認為:“其目不詳撰人姓氏,又不分卷。俾觀者漫無考稽,此牽率之甚者”。另壹種以清人錢大昕為代表。他說:“此目不過內閣之簿帳,初非勒為壹書,如《中經簿》、《崇文總目》之比。 必以撰述之體責之,未免失之太苛矣”。三為批評缺點,肯定價值,以《四庫全書總目》為代表。它壹方面指出:“今以《永樂大典》對勘,其所收之書,世無傳本者,往往見於此目。亦可知其儲庋之富。”“士奇等承詔編錄,不能考訂撰次,勒為成書。 而圖草率以塞責,較劉向之編《七略》,荀勖之敘《中經》,誠為有愧”。另壹方面,它也指出:《文淵閣書目》編成後,書漸散失,後人“惟借此編之存,尚得略見壹代秘書之名數,則(此書)亦考古所不廢也”。《總目》的評價是最允當的。 總之,《文淵閣書目》是壹部體制簡單而價值極高、對後世古文獻整理研究有廣泛影響的官修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