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長出自《孟子公孫醜上》。
作者孟子(約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軻,字子輿,鄒國(現山東省鄒城市)人。課文講的是古時候有個種田人用拔苗的辦法幫禾苗長高,結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訴人們做事情不能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會受到懲罰。
賞析
《揠苗助長》的寓言故事告訴人們,客觀事物的發展有它自身的生長規律,僅靠良好的願望和熱情是不夠的,搞不好其效果適得其反。
文中嘲笑了那些不按客觀規律辦事,壹味求快,反而把事情弄糟的人。它對人們的啟示是,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要辦好壹件事,就必須遵循它的自然規律,任何人都不能違背。此文還告知人們壹個具體的道理:“欲速則不達”,凡事要按照客觀規律循序漸進,穩紮穩打,不可主觀冒進,不能好高騖遠,靠幻想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