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耶古鎮 邂逅裏耶,是壹個偶然的緣分,也許正是這種偶然,才有著壹種意外的驚喜。
從長沙到吉首,如果去裏耶,距離會要近些,可我們的目的地不是裏耶,而是龍山縣城。翻過逶迤連綿的盤山公路到達壹片寬闊的高原平地,在這個湘西北邊陲的武陵山脈腹地,連荊楚而挽巴蜀,鄂湘渝三省交界之處,建有兩個縣城——湖南龍山縣和湖北來鳳縣,兩個縣城的交界處就是壹座幾十米長的橋。
在這座美麗的縣城龍山縣工作完成後,本來是要直接回長沙的,可有人提出來去裏耶看看,去看那個與王村、浦市、茶峒並稱為湘西四大古鎮的裏耶古鎮。龍山縣城在龍山的最北端,而裏耶在龍山的最南端。
於是,只好沿著湘渝交界的公路從北往南走。顛簸的山路,5-6個小時的車程,穿行在烏龍山大峽谷之中。
有人提出疑問,跑這麽遠的山路專程去看那麽壹個小鎮值不值得。而在我心中認為是很值的。
且不說古鎮的風景會怎樣,光是穿行在烏龍山峽谷中,那迷人的景象就令人流連。《烏龍山剿匪記》中那片神秘美麗的地方壹直只是在夢中縈繞,如今已經悄然真真切切的穿行在神秘的烏龍山大峽谷中了,那種心情自然是格外興奮。
路的兩邊高處是莽莽蒼蒼、蜿蜒秀麗的山石險峰,路的下邊是如玉帶盤纏繞的清澈的河流,有時是懸崖峭壁,險象環生,有時是曲徑通幽,郁郁蔥蔥的高丘林蔭,可見到小塊的梯田,散居在山中的苗家木屋。頭上是白雲悠悠,山中是鳥語花香,令人忘記了山路顛簸的辛苦。
5個多小時的翻山越嶺,視野豁然開朗起來,寬曠的平原上,金色的秋陽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稻浪滾滾,瓜菜連畦,讓人忘記這是在湘西了。路邊的房屋也漸漸多了,直覺告訴我,裏耶到了。
但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是壹片現代的房屋建築,三四層高的樓房,有的已經完工,有的正在施工,而有的是已經停工,沒人居住,也沒完全建好。難道這就是古鎮?同行的龍山的朋友說,這是裏耶的新城開發區,劃出這片地對外招商,但是招商的效果並不好,有的成了半拉子工程。
幾分鐘的車程後,我們終於進入了古鎮。這才是我想象中的古鎮,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土家風格的民清建築,雕花欄桿的古老木屋,古風蕩漾的商號招牌,讓人沈醉在厚重的歷史中。
然而這裏沒有象鳳凰古城那樣的遊人的喧囂,沒有急匆匆趕路的人群,只見斑駁的老屋前,悠閑得坐著幾位老人,或品茶或叼著煙袋閑聊,有的在老屋裏悠閑的做著自己的家事。大凡稱之為古鎮,往往是在歷史的塵煙中蟄伏太久,在散發淡淡的時代氣息的同時,更多的是彌漫著濃郁的原始風味。
漫步在裏耶的青石板路上,我的感覺是,裏耶在歷史的塵煙中蟄伏得太久太久,她壹直還沈睡在明清小說的意境裏,如果還這樣沈睡下去,以致若幹年後會慢慢的讓人遺忘。然而,2002年的初夏,壹口古井的發現,壹下驚醒了壹個2000多年的夢,激發出了這個養在深閨隱山居水的湘西古鎮的激情。
這是壹口古井,是壹口會說話的井,壹口能訴說兩千多年前歷史的井。2002年,裏耶古城的發掘中,這口古井壹次性出土秦代簡牘近3.6萬枚,遠遠超過中國歷次出土的秦簡總和,被專家譽為“中華第壹井”,其簡文有10余萬字,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郵遞、軍備、算術、記事等。
簡牘的時代皆屬秦始皇統壹中國後的秦朝時期,紀年由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10年),壹年不少。裏耶秦簡是繼1975年、1989年雲夢秦簡、1979年青川郝家坪戰國秦簡、1986年放馬灘秦簡、1993年王家臺秦簡發現後最重要的、數量最龐大的壹批秦簡(上個世紀發現秦簡的總量不過2000枚),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秦朝的歷史記載只有只字片言,裏耶秦簡極大彌補了秦史空白,復活了秦朝歷史。
同時的挖掘中,裏耶數百座古墓葬群與這座古城同時重見天日。古城鄰江而建,緊靠酉水,占地1萬多平方米,有夯土城墻、護城河、房屋建築遺址、排水設施,多座古井規則地分布在古城內外,它們***同形成壹個完整的古代城市系統。
“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裏耶秦簡牘。”考古專家們的壹致***識,使裏耶——這個鮮為人知的小鎮,壹躍成為“中華第壹古鎮”,“湘西歷史上不是蠻荒之地”。
行走在裏耶,是壹種天馬行空的心靈漫步。不時感受她勃發的歷史氣息,妳可以浮想聯翩,妳可以尋覓那歲月封塵的記憶。
“裏耶”的含義是土家語“辟地”的意思。相傳開發之初,土家先民從漁獵轉入農耕,以人力拖犁耕地,故名。
幾千年前,這個隱居大山之中的古城,又遭受過怎樣的戰火洗禮?從古城出土的建築材料、陶片、青銅兵器以及生活堆積物來看,裏耶古城是戰國時期楚國修築的軍事城堡,用來開疆辟土和抵禦秦國的進攻。戰國末年,秦國大軍從烏江流域攻入酉水流域,楚軍被迫東遷,這座古城就被放棄了。
那麽,又是什麽時候,是誰把那麽多完整的秦簡沈埋在壹口井裏。這口井出土的洋洋數萬卷秦簡是遷陵縣的縣丞所留下的官方文書。
查閱資料中知道,保靖縣在古時候壹直叫做遷陵縣,今天的保靖縣城關鎮仍然叫做遷陵鎮,這個名字能從兩千多年前壹直沿用至今,自有她厚重的歷史底蘊。而現在屬龍山縣的裏耶鎮的南邊是酉水河,酉。
2.譚奇是什麽意思譚奇
1919年生,當代湘籍著作家,龍山縣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47年湖南大學政治系畢業。建國前,曾任湖南省立茶洞師範學校訓導主任,龍山縣初中校長。建國後曾任雲南昆明市杜坡中學副校長,建水第壹、二、五中學語文、英語教員、龍山壹中英語教員。湘西自治州第七屆人大代表,龍山縣政協第二、三、四、五屆政協委員。1984年退休,現為中華詩詞學會、湖南詩詞學會委員、龍山白崖詩社顧問,常務理事、編委。著有《滇南春草》、《白崖霜葉》集。在省內外近年發表作品214首。其中代表作《渡叟》、《臻臺北友人》、《勉落第諸生》、《龍山土家族擺手節觀禮》、《故鄉歸去來》、《七十抒懷》、《冬遊太平山》、《鷓鴣人·龍濟公路大橋觀感》、《喬忪》、《幽篁》、《早桃》、《紅葉書簽》、《竹雕帆船》、《手杖呤》、《奉和王誠博士詠國花牡月原王》等被選入《壹代風騷》、《當代詩詞擷英》、《鹿嗚集》、《華夏吟友》(第壹、二卷)《當代千家詩叢書》(第二部)、《攬勝別裁》(第三部)、《詠物 別裁》、《星進周報·國風吟範》。1997年6月參加北京中華詩詞高級研討班暨創作筆會。其創作事跡已載入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主編的《當代湘籍作家大辭典》內。邵陽市等詩詞學會分別舉辦的“鏡泊湖金秋波”、“鹿鳴杯”、“蔡鍔杯”三次全國詩詞大賽佳作獎及湘西詩詞學會1997年詩詞壹等獎。
3.春到龍山300字作文“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陽春三月,正值春遊的好時機,在這風和日麗的早晨,壹批批“紅領巾”沐浴著燦爛的陽光,向新龍山公園進發!壹路上,我們歡歌笑語,繞過鮮花盛開、綠草叢生的花壇,穿過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路過萬人空巷的文化廣場,經過壹座小橋,有吳覺農親筆提寫“龍山”二字的石壁如壹塊巨大的屏風挺立在我們眼前。
路邊的迎春花垂下綠色的長辮子,露出金黃色的笑臉,歡迎我們的到來。公園大門口,四根粗大的石柱像守衛的士兵傲然屹立在面前,只見橫檻上寫著“通向自然”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跨入大門,腳下是壹幅“龍鳳戲珠”石雕畫:祥龍吐著舌頭,栩栩如生;鳳鳥揮動翅膀,惟妙惟肖。擡頭,壹幅美麗的山水畫呈現在眼前。
左邊是木制的帶有濃厚文化氣息的休息長廊。正面是壹個人工水池,池中有壹個小小島,島上有二顆參天大樹,樹枝交叉在壹起,仿佛是二位親蜜無間的朋友。
對面有壹座涼亭和巨石堆成的假山,溪水順著石縫往下流,流到池中,流過池裏的小亭子,那亭子似壹間迷妳小屋,大概是水中仙子的住所。繞過水池向裏走,壹邊是壹條人工小溪,壹直伸到龍山腳下。
溪流兩岸都是大塊的石頭,時而有個坡度,時而有搭石堆成小橋。溪水清澈見底,時而緩慢,時而湍急,唱著歡快的歌壹路向前。
壹邊是壹片廣袤的矮灌木叢。高大的綠樹錯落有致的分布其間,彎彎曲曲的小路四通八達的穿梭在綠林中。
在這蜿蜓無盡的小路上穿行,既可以欣賞路邊栩栩如生的名人雕像,了解他們的事跡,又能呼吸新鮮的空氣,和大自然親密接觸。遠處,連綿不斷的龍山高高地聳立著,讓人感到大自然界是如此的神秘、美妙!轉眼,春遊結束了,如詩如畫的龍山使我流連忘返。
路邊的迎春花依舊綻開笑臉,好像在期待我們下次的到來。
4.龍山有哪些景觀龍山處於武陵山區,湘西山地的西北 部,與鄂西山地相連,是土家族的聚居地, 至今仍局部通行土家語言,可說是土家族的 “老區”。
這帶山水間,土家的吊腳樓群比比 皆是,河溪旁,山坡上,隨處可見。裏耶是 位於酉水河畔的壹個小鎮,出土了大量秦 簡。
近代裏耶作為酉水邊的壹個重要河渡碼 頭,曾輝煌壹時。隆頭有壹條蜿蜒而下的天 街,層層疊疊伸向滾滾而過的酉水。
在苗兒 灘,絢爛多彩的土家織錦“西蘭卡普”聞名 中外。洗車河,蜿蜒流淌,繞鎮而過,站在 靜靜的河中,望著巖石上用木柱撐起的吊腳 樓壹字排開。
5.湖南民風民俗 作文 4001、走進湘西,湘西女人是最讓人牽掛的。
湘西的女人樸實、土氣,壹如山裏的壹顆石頭或山花,沒有絲毫人為的雕琢和裝飾,不管風怎麽吹日怎麽曬雨怎麽淋活計怎麽磨,湘西女人就是水靈靈的、綽約約的,洋溢著最為引動人心的生命氣息。盡管妳有時會看到壹個或兩個不怎麽引動人心的,壹打聽,保證不是湘西的,那是外地來這裏辦事的女人和娘子。
湘西女人是純粹的、醜也能美的精靈。 在湘西長滿綠草綠樹和鮮花的背景裏,湘西女人總是行走著的最好的風景。
臉尖尖的唇薄薄的,皮嫩嫩的,腰纖纖的,胸挺挺的,柔而不弱,媚而不俗,穿著自己刺繡的花衣,戴著父兄鑄造的銀圈,在妳的心尖尖上搖曳穿行。蝴蝶斑斑斕斕地跟在身後。
蜻蜓斑斑斕斕地跟在身後。南來的紫燕壹聲呢喃,也斑斑斕斕地跟在身後。
她們是質地優良的壹種花木,大朵大朵地開放,大片大片地生長。 這獨個的、行色匆匆的,是上了年紀的婆姨。
她要到坡上去,她會隱沒在莊稼裏好長壹段時間不會出來。手上的鋤頭鐮刀,會在她汗水溽溽的滴淌裏薅出壹大片詩句割出壹大片文章。
女人,文章與詩句裏的壹張犁,彎著腰躬著背,馱著辣熱的日光和人生的乞望,匍匐前行。莊稼的葉掌越肥越厚,葉掌的果實越壯越甜,女人額上的皺紋卻像犁下的溝溝又深又黑。
可女人依然站在莊稼裏,讓山風吹拂,與白雲為伴,然後把星星和月光帶回家裏,做成油燈,照亮全家人的生活。 那些結婚不久的嫂子和沒結婚的妹子,是壹群嘰嘰喳喳的山麻雀,整日整夜,飛來飛去。
銀亮的聲音在山谷裏抖動飄逸,漲壹河春水,催壹樹花蕾,把壹片片慵綣的黃葉心事泡得伸直了腰身,遊溶杯底。他們要翻越這壹座座綠色,到山的那邊去,走親戚,看熱鬧,會情人,或者僅僅是買壹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她們不描眉化妝。她們不燙發整容。
她們只穿戴壹身好衣服。她們跟自己的情人壹樣,恨那些花枝招展、濃妝艷抹的妖女人。
那些情人,常常在河邊或林地的壹塊巖板上等著,守望這些即將翻山越嶺而來的愛情。腳下的水,水底的魚,都像女人曾經的手掌撫摸他的心。
當女人的鈴香搖近時,情人站起來,對著她們打壹聲響亮的吆喝,“喔——喔!”亮麗的湘西女人就都豎了耳朵,亮了眼睛,笑笑對,壹齊響應“喔——喔!”如是男人又“喔”,女人又“喔”,整個河谷壹片“喔”聲。不是山誓海盟,沒有花言巧語,湘西的女人跟男人,就這樣面對我們宣傳愛情。
那個穿線格衣的、早已歸屬了情人的湘西女人,羞羞的,卻勇敢的,走出隊列,迎住男人。可是不成!那幫子柔起來比誰都柔,野起來比誰都野的好女人,壹下子嘻嘻哈哈地扯住了她的衣角,不準上前,咦!就等不及了!還未過門就不要我們了,那親乖乖就那麽好?我們不信!我們就要看看妳這親乖乖是傻蛋蛋還是俊饃饃!我們要整整後生!說了說了就蜂擁上去,團團抱住男人又扯又撕。
提男人的耳朵,擰男的臉蛋,剮男人的衣褲,然後四腳朝天擡了,往紅衣女人身上撞油打油,直到男女雙雙拱手告饒才甘罷休。那麽,好吧,接個吻,做做示範動作!那各懷“鬼胎”的二人就半推半就地,做了壹個示範動作。
哎!湘西女人的壹滴水,該會淹死多少男人? 湘西的女人心靈手巧,會繡花做鞋。 湘西的女人壯實漂亮,會生兒育女。
湘西的女人美麗多情,會釀造愛情。 湘西的女人唱歌時,歌裏的子彈能擊倒壹顆鐵打的心。
湘西的女人跳舞時,舞裏的情勾子能勾住壹尊遠去的背影。 湘西的女人是世上最純最真最善最美最舉世聰穎的人。
可是她們命苦,她們似乎註定了是深埋地下的壹條藥根。自小,她們就沒有兒童樂園,只有藍天草地,她們固然也跟自己的哥哥弟弟壹樣在父母的背簍裏長大,可她們永遠沒有哥哥弟弟的優越尊貴。
當哥兄老弟穿戴壹新地去上學時,她們往往留在家裏掃地、哄弟妹或做其它什麽。窮,盤不起,爹娘的天平只能傾向哥哥弟弟,委屈她們。
因為她們是遲早要潑出去的水,收不回的人,她們遲早會成為別家的媳婦做別家的事情。她們常常站在自家的階檐或坪場,看樣高樣大的童年在校園的操坪裏跳呀鬧呀、無憂無慮,她們常常靜聽那棵枝繁葉茂的古楓下鐘的聲音。
當她們爬到教室外的門縫裏隨著夥伴失聲讀出“1+1等於2、2+2等於4”時,老師驚異地發現了那雙烏溜溜的眼睛:“妹子,進來,我教妳!”可妹子壹臉緋紅,跑了,以後再也不來。湘西女人,壹串未甜先熟的葡萄,酸透了世人的心。
2、土家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壹。主要分布於湘鄂川黔毗連的武陵山地區。
即湖南省西部的永順、龍山、保靖、桑植、古丈等縣;湖北省西部的來鳳、鶴峰、鹹豐、宣恩、利川、恩施、巴東、建始、五峰、長陽等市縣;四川省的酉陽、秀山、黔江、石柱、彭水等縣。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土家族人口數為8028133。
使用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中的壹種獨立語言。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
現在絕大多數人通用漢語;沿酉水(源自湖北鶴峰,註入湖南沅水)流域約20萬人仍使用土家語,有的也兼通漢語。 土家族,史籍中稱謂較多。
秦漢時,以其崇拜白虎被稱為“廩君種”,或以使用武器特征稱為“板楣蠻”,或以其人呼“賦”。
6.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間素材湘西這塊大地孕育了壹個美麗的民族——土家族,很多人覺得她很神秘,今天我就為大家來揭開這層面紗。
同時也是承接古代之文化,符合現代之形式。 土家族歷史 全國土家族人口為5704223人。
主要聚居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的石柱、秀山、酉陽、黔江等縣。
也有分布。湖南、湖北、四川三省毗連地區。
用土家語,屬漢藏語系 藏緬語族。有南部和北部2個方言。
由於和漢族人長期生活在壹起,所以絕大多數人使用漢語。使用土家語的人也多通漢語。
土家族多依山傍水而居,房前屋後喜種植果木花草。每個自然村寨多為同姓同宗,壹戶人家居住壹棟房子。
房屋有吊腳樓式,也有壹般平房式樓房,式樣不壹。土家族的服飾男女有別,婦女穿左襟大褂,滾花邊,衣長而肥,袖大而短,無領,身著圍腰,褲腳鑲花邊,腳穿尖尖花鞋,喜包白色頭帕,戴銀飾。
男子穿領大襟衣,右衽,青年人喜歡對襟短衣,排扣很多,青布褲子,白布褲腰,褲腳短,頭包白帕或花帕。土家族崇拜祖先,也信鬼神。
主要節日有過年、四月八、端午、六月六、重陽等。土家族人使用漢文。
土家族地區,山崗纏繞,物產豐饒。有著雄奇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著中外遊人。
其中張家界是我國第壹個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新興的旅遊勝地。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2 0 0 0 多年前,他們定居於今天的湘西、鄂西壹帶,與其他少數民族壹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土家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土家族。 土家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大多數人由於長期與漢族雜居,很早就開始使用漢語、漢文。只有湘西的龍山、永順、古丈等縣的少部分地區仍通用土家語。
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有自己的特點。湘西的“金色桐油”,鄂西的“壩漆”,都是飲譽中外的名產。
土家族人崇拜祖先,信奉多神。 土家族是壹個古老的民族,他們的先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今湘西、鄂西壹帶繁衍生息,與其他少數民族壹起被侮稱為“武陵蠻”、“五溪蠻”。
宋代以後被稱為“土丁”、“土民”、“土兵”等。漢族人大量遷入後,“土家”做為族稱開始出現。
土家族人自稱為“畢茲卡”,意思是“本地人”。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民族識別,長期不被承認的土家族被確定為單壹民族,並且在1957年成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後還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長陽、五峰、印江、沿江等民族自治縣。土家族受漢族影響較大,農業生產發達、經濟發展迅速、文化教育先進。
土家族人生活的地區自然風光秀麗,武陵源是世界文化遺產,張家界是中國第壹個國家森林公園。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早在兩千年前,土家族先民就定居於湘西、鄂西壹帶地區,與其他少數民族壹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宋代以後,土家族單獨被稱為“土丁”、“土民”等。
新中國成立以後,根據土家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土家族。土家族人民和各族人民壹道,為開發我國的湘西、鄂西山區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建立了2個自治州和9個自治縣,土家族人民享受到了當家作主的民族平等權利。 土家族人民勤勞勇敢,富有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
明朝嘉慶年間,湘西土家族苗族官兵數千人被調赴東南沿海參加抗擊倭寇入侵,獲得王江涇大捷,被譽為“東南戰功第壹”。鴉片戰爭中,土家族愛國將領陳連升及其子陳舉鵬鎮守沙角炮臺,英勇抗擊英軍入侵 ,父子壯烈殉國。
1928-1935年間,土家族人民在賀龍、任弼時的領導下,為創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犧牲和卓越貢獻。 土家族文化藝術絢麗多彩。
“西蘭卡普”和“擺手舞”被稱為土家旎人民的藝術之花。“西蘭卡普”又名“土家織錦”,是土家族民間的傳統工藝,以其色彩斑斕、織工精巧而聞名於世。
“擺手舞”是土家族廣泛流行的壹種民間舞蹈,舞姿灑脫,風格粗獷,深受群眾喜愛。“打溜子”是土家族特有的民間器樂演奏,用四件打擊和吹奏樂器能演奏二百多套曲牌,被譽為“土家族的交響樂”。
白虎是土家人的圖騰。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土家族自稱是“白虎之後”。相傳,遠古的時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務相被推為五姓部落的酋領,稱為“廩君”。
廩君率領部落成員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鹽陽,殺死兇殘的鹽水神女,定居下來。人民安居樂業,自然廩君也深受人們的愛戴。
後來廩君逝世,他的靈魂化為白虎升天。從此土家族便以白虎為祖神,時時處處不忘敬奉。
每家的神龕上常年供奉壹只木雕的白虎。結婚時,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鋪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除了進行宗教式的虔誠敬祭,土家人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白虎的影子。古代土家族先民作戰時所持的(钅享)釬、戈、劍上面,都鑄鏤有虎頭形或鏤刻有虎形花紋。
如今小孩穿虎頭鞋,戴虎頭帽,蓋“貓腳”花衾被;門頂雕白虎、門環鑄虎頭。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