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的例子。急!!!

古代給自己的書屋命名的例子。急!!!

西漢文學家楊雄取齋名為"玄亭",三國政治軍事家諸葛亮稱自己在南陽讀書室為"陋室",南宋大詩人陸遊晚年稱自己的書齋為"老學庵",取自"師曠老而學"之典,表示活到老學到老之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則取書房名為"聊齋",作者屢試不第,憎恨科舉,晚年以閑談鬼狐,聊以排遣寂寞之苦。清末思想家梁啟超的齋取名"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形容內心為國家前途憂慮焦灼,欲飲冰以鎮之意。魯迅的老師壽鏡吾的堂號叫"三味書屋","三味"之意是"讀經味同稻梁,讀史味同肴饌,讀諸子百家味同醯醢"。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書房取名為"三松堂",因其所居北京大學燕南園中有三棵古松而得名。以心誌或環境取齋名的還有古代楊萬裏的"誠齋"、高則誠的"柔克齋"、朱彜尊的"靜誌齋",陳與義的"簡齋"、王鳴盛的"耕養齋";當代學者則有:思想家梁漱溟的"勉仁齋",語言學家王力的"龍蟲並雕齋"、楊樹達的"積微居"、大學者胡適的"藏暉室"、文學家周作人的"苦而齋"、作家姚雪垠的"無止境齋"、文學家梁實秋在西南聯大時的"雅齋"、文學家孫梨的"耕堂"、作家賈平凹的"靜虛心",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梅花詩屋"、豐子愷的"緣緣堂"、詩人阮章競的"苦噪樓"、作家馮亦代的"聽風樓"等。

孔子說過"仁者樂山"之語,因此古代文人以"仁"為誌者多以"山房"為齋名。如明清時代李東陽的"懷麓堂",宋濂的"青蘿山房"、陳宏緒的"西陽山房"、吳敬梓的"文木山房"、袁枚的"小倉山房"、彭準孝的"彭氏山房"等。此外,還有的文人學士用"閣""堂""館""龕""坡""軒""莊"等作書齋名。以"閣"為名的如朱熹的"清邃閣"、袁中郎的"雪濤閣"、李沂的"秋星閣"等。以"堂"為名的有王士禎的"帶經堂"、錢大晰的"潛研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等。以"館"為名的有龔自珍的"病梅館"、齊白石的"惜山吟館"等。以"龕"為名的有傅山的"霜紅龕"、蘇曼殊的"燕子龕"等。以"坡"為名的有蘇軾的"東坡"、查為仁的"蓮坡"等。以"軒"為名的有歸有光的"項脊軒",胡天遊的"傲軒"等。以"莊"為名的有梁寅的"書莊",何汶的"竹莊"等。總之,書齋之雅趣有"三味":書齋之貴,在於養性明誌,使人品格高尚;書齋之妙,在於溝通天地之大造化,使人心馳神遊;書齋之靜,在於隔絕塵世喧囂,使人心寧神靜。當人們悟出個中三味時,自然會其樂無窮。

“少室山房”、“閱微草堂”已成為胡應麟、紀昀固定的別名。室名別號壹般都比較精煉,如宋代張邦基的“墨莊”、元代吳澄的“草廬”、明代範欽的“天壹閣”,也有較長的,如清釋成果別號為“萬裏行腳僧小浮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竟長達二十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