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唐伯虎是哪個朝代的

唐伯虎是哪個朝代的

唐伯虎即唐寅(明朝蘇州才子)。

唐寅,字子畏,漢族,明朝南直隸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朝著名畫家、文學家。據傳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華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吳門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征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為“明四家”。

唐寅生於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死於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壹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民。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裝瘋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刻骨銘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在紀念唐寅誕辰540周年時,楹聯家陳誌歲《紀念唐寅》聯雲:“畫臻三昧境,夢覺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歸思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臨水芙蓉圖》、《秋風紈扇圖》、《百美圖》、《枯槎鸜鵒圖》、《兩岸峰青圖》、《看泉聽風圖》、《牡丹仕女圖》、《震澤煙樹圖》、《吹簫圖》、《班姬團扇圖》、《杏花茅屋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遊、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被革黜後,遂漫遊名山大川,後築室於桃花塢,致力於繪畫。生活放浪,與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稱“吳中四才子”。收藏圖書和書畫富為壹時,文征明贈詩有:“君家在臯橋,暄闐市井區。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左陳四五冊,右傾三兩壺”。每夜讀書壹卷,用朱黃識別於書旁。每閱壹卷,寫山水、人禽、竹木,或書小詩,或記月日。藏書樓有“夢墨亭”、“學圃堂”等,所藏以宋元版本為多,如收藏有成玄英註疏《莊子》20卷,北宋佳本;《三辰通載》為南宋精刻;袁樞《通鑒紀事本末》為宋刻本中佳本。藏書、藏書畫印記有“南京解元唐寅”、“唐伯虎印”、“夢墨亭”、“學圃堂珍藏書籍”、“唐居士印”、“夢墨亭六如居士”、等。他不僅有較多藏書、藏書畫印,更珍貴的是在其收藏的古籍中,有較多的親筆題記,如“蘇臺唐寅子畏學圃堂珍藏書籍”、“晉昌唐寅醉中讀”、“唐子畏夢墨亭藏書”、“吳郡唐寅桃花庵中夢墨亭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