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花椒簡介

花椒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花椒的別名 7 花椒的處方用名 8 花椒的來源 9 花椒的原植物形態 10 產地 11 花椒的采制 12 花椒生藥性狀 13 花椒的炮制 13.1 炮制方法 13.1.1 花椒 13.1.2 炒花椒 13.2 炮制成品性狀 13.3 質量要求 13.4 炮制的作用 13.5 花椒的貯存 14 花椒的化學成分 15 花椒的藥理作用 16 花椒的性味歸經 17 花椒的功效與主治 18 花椒的營養價值 19 花椒的選購 20 花椒適合的人群 21 花椒的食療功效 22 花椒的食用建議 23 花椒的加工利用 24 花椒中毒 24.1 不良反應機制 24.2 臨床表現 24.3 治療 25 花椒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25.2 來源 25.3 性狀 25.3.1 花椒 25.4 鑒別 25.5 含量測定 25.6 花椒飲片 25.6.1 炮制 25.6.1.1 花椒 25.6.1.2 炒花椒 25.6.2 性味與歸經 25.6.3 功能與主治 25.6.4 用法與用量 25.6.5 貯藏 25.7 出處 26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花椒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花椒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花椒 1 拼音

huā jiāo

2 英文參考

fructus xanthoxyli [朗道漢英字典]

prickly ash berry [朗道漢英字典]

xanthoxyli fructus [朗道漢英字典]

Xanthoxylum bungei [朗道漢英字典]

Japan pepper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ricarpium zanthoxyli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icklyash peel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zanthoxyli,fructus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Zanthoxylum bungeanum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ericarpium Zanthoxyl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ricklyash peel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花椒

花椒為中藥名,出《日用本草》。是蕓香科植物青椒 Zanthoxylum,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幹燥成熟果皮[1]。

花椒味辛,性溫;有小毒,歸脾、胃、腎經[1]。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1]。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生品辛熱之性甚強,外用殺蟲止癢作用較強[1]。用於疥瘡、濕疹或皮膚瘙癢[1]。炒花椒可減毒,辛散作用稍緩,長於溫中散寒,驅蟲止痛[1]。用於脘腹寒痛,寒濕泄瀉,蟲積腹痛或吐蛔[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Pericarpium Zanthoxyl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ricklyash peel(《中醫藥學名詞(2004)》)

Bunge Pricklyash Peel.

6 花椒的別名

川椒、紅椒、蜀椒、大紅袍。

川椒、蜀椒、點椒[2]。

7 花椒的處方用名

花椒、蜀椒、南椒、川椒、炒花椒、炒川椒[1]。

8 花椒的來源

花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 Zanthoxylum,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幹燥成熟果皮[1]。

花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或花椒z.bungeanum Maxim.的果皮[2]。

花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 et Zucc. 或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的幹燥成熟果實[3]。

9 花椒的原植物形態

高大灌木或小喬木。小葉5~11,卵形,橢圓形至廣卵圓形,長1.5~7cm,寬0.8~3cm,邊緣有細圓鋸齒,齒縫處有粗大透明腺點;葉軸具狹翅,下面生有向上升的小皮刺。花序頂生;花被片4~8;雄花雄蕊5~7;雌花心皮4~6。果成熟時紅色至紫紅色,密生疣狀突起的油點。花期3~5月,果期7~10月。

生於山坡灌木叢中或向陽地、路旁。

10 產地

主產遼寧、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河南;四川亦產[2]。

主產四川、陜西、河北。

11 花椒的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除去種子及雜質[1]。

12 花椒生藥性狀

分果瓣多單生,偶有2個,罕為3個並生,直徑4~5mm,果皮由腹面開裂或延伸至背面亦稍開裂;外表面紅紫色或紅棕色,極皺縮,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內果皮淡黃色,常由基部與外層果皮分離並向內反卷。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13 花椒的炮制

漢代有炒去汗(《金貴要略方論》)[1]。

晉代有“熬令黃末之”(《肘後方》)[1]。

南北朝劉宋時期有“凡使,須去目,及閉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須酒拌令濕蒸,從巳至午,放冷,密蓋,除向下火,四畔無氣後取出,便入瓷器中盛,勿令傷風,用也”(《雷公炮炙論》)[1]。

唐代有“開口者,醋浸”(《食醫心鑒》)[1]。

宋代有“醋浸壹宿,取出用炭火半秤,先燒地令通赤,將椒薄攤於地上,以盆子蓋壹宿取出”(《太平聖惠方》)[1]。

金代有炒黑色(《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1]。

明代有酒、醋、童便、米泔制,去油,酒悶(《普濟方》)。“甘草二兩,水二碗,煮盡,去甘草”(《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1]。

清代有面炒制(《食物本草會纂》)、酒蒸、鹽炙(《得配本草》)[1]。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黃等[1]。

13.1 炮制方法 13.1.1 花椒

取原藥材,除去椒目(另作藥用)、果柄及雜質[1]。

13.1.2 炒花椒

取凈花椒,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炒至出汗,呈油亮光澤,顏色加深,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晾涼[1]。

13.2 炮制成品性狀

花椒略呈球形,裂開為兩瓣狀[1]。外表灰綠色至暗綠色,散有多數油點及細密網狀隆起的皺紋,內表面類白色[1]。氣香,味甜而辛(青椒)。或外表紫紅色至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內表面淡黃色,氣香,味麻辣(花椒)[1]。

炒花椒顏色加深,具油亮光澤,香氣更濃[1]。

13.3 質量要求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 (ml/g)[1]。

13.4 炮制的作用

花椒味辛,性溫;有小毒[1]。歸脾、胃、腎經[1]。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1]。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生品辛熱之性甚強,外用殺蟲止癢作用較強[1]。用於疥瘡、濕疹或皮膚瘙癢[1]。如治女陰潰瘍、漆瘡、過敏性皮炎、疥蟲感染的壹掃光(《串雅內編》);治療婦人陰癢不可忍的椒茱湯(《醫級》)[1]。

炒後可減毒,辛散作用稍緩,長於溫中散寒,驅蟲止痛[1]。用於脘腹寒痛,寒濕泄瀉,蟲積腹痛或吐蛔[1]。如治胸中大寒痛、嘔吐不能食的大建中湯(《金貴要略方論》);治胸中氣滿,心痛引背的蜀椒丸(《外臺秘要》);治蛔厥證的烏梅丸(《註解傷寒論》)[1]。

13.5 花椒的貯存

貯幹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幹燥處。

14 花椒的化學成分

花椒含檸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alcohol)、龍牛兒醇(geraniol)、植物甾醇、不飽和有機酸。

青椒果實含揮發油,其中含愛草腦;果皮還含香柑內酯、苯甲酸和香葉木苷[2]。花椒果實含揮發油,其中含牻牛兒醇、檸檬烯等。尚含甾醇,不飽和有機酸等[2]。

15 花椒的藥理作用

小量牻牛兒醇對兔離體腸管呈興奮作用,大量則抑制[2]。稀醇液還有局部麻醉作用[2]。煎劑在體外對甲、乙型鏈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變形、傷寒、副傷寒、大腸、宋氏痢疾、綠膿等桿菌和霍亂弧菌均有抑制作用[2]。

16 花椒的性味歸經

花椒味辛,性溫;有小毒[1]。

歸脾、胃、腎經[1]。

17 花椒的功效與主治

花椒具有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的功能[1]。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蛔蟲癥。

生花椒辛熱之性甚強,外用殺蟲止癢作用較強[1]。用於疥瘡、濕疹或皮膚瘙癢[1]。如治女陰潰瘍、漆瘡、過敏性皮炎、疥蟲感染的壹掃光(《串雅內編》);治療婦人陰癢不可忍的椒茱湯(《醫級》)[1]。

炒花椒可減毒,辛散作用稍緩,長於溫中散寒,驅蟲止痛[1]。用於脘腹寒痛,寒濕泄瀉,蟲積腹痛或吐蛔[1]。如治胸中大寒痛、嘔吐不能食的大建中湯(《金貴要略方論》);治胸中氣滿,心痛引背的蜀椒丸(《外臺秘要》);治蛔厥證的烏梅丸(《註解傷寒論》)[1]。

花椒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燥濕,殺蟲的功效[2]。

治胃腹冷痛,嘔吐,瀉痢,風寒濕痹,肺寒咳喘,疝痛,蛔蟲病[2]。煎服:3~6g[2]。

治蟯蟲病,煎液 *** ;陰癢帶下,凍瘡煎水洗;齒痛,醋煎含漱[2]。

18 花椒的營養價值

果皮含有揮發油,油的主要成分為檸檬烯(Limonene)、枯醇(Cumic alcohol)、?牛兒醇(Geraniol)。此外並含有植物甾醇及不飽和有機酸等多種化合物。

1. 花椒氣味芳香,可除各種肉類的腥膻臭氣,能促進唾液分泌,增加食欲;

2. 有研究發現,花椒能使血管擴張,從而能起到降低血壓的作用;

3. 服食花椒水能驅除寄生蟲。

19 花椒的選購

花椒以籽小、殼淺紫色的為好;

花椒受潮後會生白膜、變味。保管時要放在幹燥的地方,註意防潮;

本品的同屬植物青椒(Z.schinifolium Sieb.et Zucc.),民間亦作川椒用。二者的分別是川椒的果實為單個果,而青椒的果實則由2~3個果集生。

20 花椒適合的人群

壹般人群均能食用,孕婦,陰虛火旺者忌食。

21 花椒的食療功效

花椒味辛、性熱,歸脾、胃經;

有芳香健胃,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毒,止癢解腥之功效;

主要治療嘔吐,風寒濕痹,齒痛等癥。

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花椒堅齒、烏發、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22 花椒的食用建議

烹調用途:為四川菜使用最多的調料,常用於配制鹵湯、腌制食品或燉制肉類,有去膻增味作用。亦為“五香粉”原料之壹。

1. 炒菜時,在鍋內熱油中放幾粒花椒,發黑後撈出,留油炒菜,菜香撲鼻;

2. 把花椒、植物油、醬油燒熱,澆在涼拌菜上,清爽可口;

3. 腌制蘿蔔絲時放入花椒,味道絕佳。

4. 過多食用易消耗腸道水分造成便秘;

5. 炸花椒油時油溫不宜過高

23 花椒的加工利用

1.花椒幹制

傳統的花椒幹制方法是集中晾曬或在陰涼幹燥處陰幹,所需時間比較長,壹般需6——10天,且在此期間如果遇到陰雨天氣就容易出現黴變等問題造成損失。現在多采用人工烘烤方法,用土烘房或烘幹機進行幹制。人工烘烤的花椒色澤好、能夠很好地保存花椒的特有風味。

具體方法是:花椒采收後,先集中晾曬半天到壹天,然後裝烘篩送入烘房烘烤,裝篩厚度3——4厘米。在烘烤開始時控制烘房溫度50——60℃,2——2.5小時後升溫到80℃左右,再烘烤8——10小時,待花椒含水量小於10%時即可。在烘烤過程中要註意排濕和翻篩。開始烘烤時,每隔1小時排濕和翻篩壹次,之後隨著花椒含水量的降低,排濕和翻篩的間隔時間可以適當延長。花椒烘幹後,連同烘篩取出,篩除籽粒及枝葉等雜物,按標準裝袋即為成品。裝袋後的花椒應在陰涼幹燥處貯存。

2、花椒粉的加工

取幹制後潔凈的花椒,放入炒鍋中,用文火炒制,壹邊炒壹邊不停地翻攪;或用炒貨機在120——130℃下炒制6——10分鐘,取出自然冷卻至室溫,用粉碎機粉碎至80——100目,按定量裝入塑料薄膜復合袋中,封口即為花椒粉成品。

3.花椒油的加工

壹般以新鮮花椒為原料。加工時先把食用菜油放入鍋中,加熱燒開使油沫散後,停止加熱,待油溫降至120——130℃(憑經驗或用溫度計測)時倒入花椒(菜油與花椒的比例為1:0.5),立即加蓋密封,以減少芳香物質的揮發散失。冷卻後用離心機在1600——2000轉/分的速度下離心除去果渣等雜質,裝瓶即為花椒油成品。

用此法加工花椒油時,要嚴格掌握油溫。否則,當溫過高時會使麻味素受到破壞,芳香物質也迅速揮發;油溫過低又不能使麻味素和芳香物質充分溶出,這都會影響產品質量。

24 花椒中毒

花椒又名大椒、秦椒、蜀椒、南椒、漢椒、川椒、點椒、巴椒、紅椒、大紅袍、青椒、香椒子。本品為蕓香科植物花椒及青椒的果皮。花椒果實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檸檬烯、l,8案葉素(月桂烯)等,以及α蒎烯、β蒎烯、香會萜及櫳牛兒醇,後者為毒性成分。本品具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止癢之功效,口服煎劑用量1.5~6g。[4]

24.1 不良反應機制

花椒所含櫳牛兒醇大鼠口服LD50為4.8g/kg,兔靜脈註射為50mg/kg。小鼠腹腔註射或靜脈註射野花椒水溶性生物堿的LD50分別為19.85mg/kg和3.61mg/kg。[4]

24.2 臨床表現

服用本品過量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口幹、惡心、嘔吐、頭暈,嚴重者出現抽搐、呼吸困難、譫妄、昏迷、呼吸衰竭。[4]

24.3 治療

花椒中毒的治療要點為[4]:

對癥治療。

25 花椒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花椒

Huajiao

ZANTHOXΜLI PERICARPIUM

25.2 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青椒Zanthorμlum schini foliumSieb. et Zucc.或花椒Zanthoxμlumbungeanum Maxim.的幹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除去種子和雜質。

25.3 性狀

青椒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瞢莢果,集生於小果梗上,瞢莢果球形,沿腹縫線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綠色或暗綠色,散有多數油點和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內表面類白色,光滑。內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25.3.1 花椒

瞢莢果多單生,直徑4~5mm。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lmm,對光觀察半透明;內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25.4 鑒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充分振搖,浸漬過夜,濾過,濾液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花椒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壹乙酸乙酯(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紫外光好(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熒光主斑點。

25.5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Ⅹ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5%(ml/g)。

25.6 花椒飲片 25.6.1 炮制 25.6.1.1 花椒

除去椒目、果柄等雜質。

25.6.1.2 炒花椒

取凈花椒,照清炒法(2010年版藥典壹部附錄Ⅱ D)炒至有香氣。

25.6.2 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脾、胃、腎經。

25.6.3 功能與主治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於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蟲積腹痛;外治濕疹,陰癢。

25.6.4 用法與用量

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25.6.5 貯藏

置通風幹燥處。

25.7 出處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