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姓的發源地在哪裏,始祖是誰,
古有曲沃氏復姓,與曲姓同出壹宗。 曲姓望出平陽郡(今山西臨汾西南)、陜郡(今河南陜縣壹帶)、雁門郡(今山西北部,壹說今四川宜賓西南)。 曲姓歷史名人,根據古籍記載,漢代有代郡太守曲謙、曲澄,太常卿曲仲尼;唐朝有曲元衡、曲承裕、曲珍、將軍曲端、貞元中陳許節度使曲環北宋有登科曲全昌;明朝有揚州同知曲從直、蒲田知縣曲廉;當代有曾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部長的曲保健,等等。 從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遷民之曲姓後裔分布於陜、甘、冀、魯、豫、京等地曲姓是中國姓氏排行第壹百六十四位的姓氏,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零六。 曲(Qū)姓源流純正,源出有二: 1、出自姬姓,以地名為氏。據《風俗通義》所載,上古周朝時期,周武王將第三個兒子封在晉地,這位王子叫叔虞。叔虞的第八代孫子即春秋晉國的晉穆侯,晉穆侯又封其少子成師於曲沃那個地方(在今山西省聞喜縣東北)的首領,成師的支孫就以封地名作為了姓氏,為曲沃氏。後來又改為單姓曲,遂有曲氏,世代相傳2、得姓始祖:曲沃桓叔。成師,西周末東周初時晉國人,周武王第三子叔虞之九世孫,穆侯林之子,文侯仇之弟。仇子昭侯時,封其叔於曲沃,是為曲沃桓叔。曲沃之地大於晉之國都,再加上桓叔德行高尚,頗得曲沃國民擁戴。後晉臣潘父弒昭侯,而迎立桓叔,由於晉之臣民同仇敵愾,桓叔敗回曲沃,於數年後(公元前732年)郁郁而終。其子曲沃莊伯亦曾興兵攻晉,但不得結果。傳至其孫曲沃武公姬時,族強勢大,民心多附,他連殺三君(哀侯、小子侯、侯緡),盡並晉地,而代晉為諸侯,史稱晉武公。武公代晉後,仍都原晉之國都壹翼(今山西省翼城),而留居曲沃之宗族,後以地為氏,稱曲姓,並尊曲沃桓叔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