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頭鳥的傳說起源甚早,傳播極廣,在久遠的傳播之中,各時代各地區差異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難。從現存古籍文獻中,我們找到幾個起源。 《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壹名天帝少女,壹名夜行遊女。……壹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誌,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壹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壹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這是最早的關於仙女下凡的傳說故事。仙女下凡之後,穿著毛衣是鳥,脫下毛衣是女。她在與豫章男子結婚生女後,回到天上,後來又把三個女兒都接走了。所謂“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指她飛回天上未接女兒時,再到凡間來尋找女兒。為了防止她把別人家的小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接走,於是漢族民間形成了這種對它的禁忌。這個傳說壹直延續下來,各個時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
如: 《搜神記》卷十四:豫章新豫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壹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雲,壹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水經註·江水》:陽新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遊女矣。 《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略雲:昔有田昆侖者,家貧未娶。禾熟時見三女於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飛去,昆侖攫得小者天衣,遂挾以為妻,攜回見母。經年產子,名曰田章。昆侖被點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屢經懇求,母不忍拂其意,即發藏畀之。女著衣便騰空上天而去,雖母哀號,不之顧也。然終念兒子,乃與二姊復下凡遊戲,冀見其兒。其時田章五歲,受董仲先生教來覓母。三女遂將天衣***乘小兒上天。天公憐憫外甥,遂教其方術伎能。經四五日,兒年已十五矣。天公即與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兒三才俱曉,天子聞知,即召為宰相。後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明代劉基(劉伯溫)《郁離子》壹書有《九頭鳥》壹文,寓意在“壹頭得食,八頭爭食”。
《郁離子·九頭鳥》原文及翻譯譯文
原文
孽搖之虛有鳥焉,壹身而九頭,得食則八頭皆爭,呀然而相銜,灑血飛毛,食不得入咽,而九頭皆傷。海鳧觀而笑之曰:“而胡不思九口之食同歸於壹腹乎,而奚其爭也?”
註解
① 九頭:即九頭鳥,古代傳說中的不祥怪鳥。
② 孽(nie)搖之虛:即孽搖虛,作者虛擬的地名,虛,大土山。
③ 海鳧(fu):鳧,泛指野鴨,這裏指海鴨。
④ 而:通“爾”。
譯文
孽搖山上有壹種鳥,壹個身子卻長了九個頭,壹個頭得到食物後,那八個頭就都去爭著吃,呀呀叫著就相互爭著銜啄,灑血飛毛,即使吃到嘴裏也不能咽下去,而九個頭都受了傷。海鴨看見了,就笑話它說:“妳怎麽不想壹想,九個嘴吃下的食物還不是都歸到壹個肚子裏去了麽,為什麽還這樣拼命地爭呢?”
評語
壹身九頭,壹頭得食而九頭皆傷,如此不顧全大局,不識大體,自相爭頭,自相殘殺,是絕對不會有什麽好結果的。 傳說產婦所化的厲鬼形象是壹只有九個頭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