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孫子、孫武、孫臏是同壹個人嗎?

孫子、孫武、孫臏是同壹個人嗎?

先來說孫子。孫子,即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孫子是對他的尊稱,他也同樣被尊稱為兵聖,"百世兵家之師"以及"東方兵學的鼻祖"。

周景王十三年(前532)齊國內亂後,孫武由齊入吳,潛心鉆研兵法,成十三篇,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孫子兵法》。衛靈公二十三年(前512),經由伍子胥的推薦,孫武得以面見吳王闔閭。在與闔閭的交流中,他的獨特見解與深刻思想令闔閭大喜,這位有著稱霸之心的吳王需要的就是孫武這樣的人。於是他連聲稱贊,甚至安排了壹百八十名宮女讓孫武來操練陣法。宮女們都未受過專門的軍事訓練,而且嘻嘻哈哈十分難以管理,但是孫武通過淩厲手段,成功讓這些宮女展現出了他所設計陣法的威力,這更讓吳王闔閭欣喜,於是拜客卿身份的孫武為將軍。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吳楚大戰爆發,孫武指揮下的吳國軍隊,以三萬人千裏奔襲,深入楚國腹地,並且五戰五捷,直搗黃龍,直逼楚國都城,造就了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傳奇,為吳國做出了卓越貢獻。

在闔閭去世後,他依然輔佐著下壹位吳王,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夫差。勾踐三年(前494),越王勾踐進攻吳國,孫武以計詐之並進行反擊,越軍大敗。在連續多次的失敗後,越王勾踐不得已,向吳國求和。可以說,吳王闔閭能成為春秋五霸之壹,吳國能成為壹大強國,孫武都功不可沒。

《孫子兵法》即孫武的軍事著作,是現存最早的兵書。這本書凝聚著孫武的智慧結晶,其中闡述了他對於戰爭的理解,以及對戰略部署、戰鬥方式以及治軍方法等方方面面的見解。也正是由於這樣先進的軍事理念,孫武被稱為孫子,與孔子以及老子並列。

所以,孫子就是孫武,這是壹個人。那麽孫臏又是誰呢?

孫臏,原名孫伯靈,是受了臏刑之後,人們才稱呼他為孫臏,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他出生於阿、鄄之間,是我們前面所介紹的孫武的後代。他與龐涓同為鬼谷子門生,是師兄弟。龐涓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師弟孫臏,在魏國出仕時,他私下裏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孫臏到魏國後被龐涓誣陷,捏造罪名以施加臏刑和黥刑,也就是砍去孫臏的雙足並在臉上刺字,想讓孫臏無法像常人壹樣同人交往,無法施展其才能。孫臏身受重刑且被囚禁,本來永無出頭之日,但碰巧這時齊國的使者見到了他,覺得他是有大才能之人,於是偷偷用車將孫臏帶回了齊國。

在齊國,孫臏有了施展才華的空間。當時齊國名將田忌喜歡與諸公子賽馬,孫臏發現賽場上的馬匹腳力都差不多,田忌的取勝往往是靠運氣,於是孫臏將馬匹分為上、中、下三等,分別應對,這樣就能取勝。這是壹個機會,他建議田忌加大賭註,並作出保證,後來果然田忌勝利,這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田忌賽馬的故事,這也被認為是"策對論"最早的實際運用。把握住了這個機會的孫臏讓田忌大為賞識,在齊王面前出了很大的力來贊揚孫臏。最終,孫臏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田忌攻打魏國。

周顯王十五年(前354),趙國攻打魏國的盟國衛國,並且奪下了兩座城池,此舉招來了魏國的幹涉。魏國派兵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這時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提出攻打魏國來解趙國之圍的計策,齊王采用。果然,魏軍撤離趙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周顯王二十七年(前342),齊魏交戰,孫臏用計做出齊國軍隊軍心渙散,逃兵眾多的樣子來麻痹魏國軍士,此計果然成功,追擊了詐降的齊軍。在馬陵道上,孫臏早已設下埋伏,只等龐涓率領的魏國軍隊進入,當龐涓發現事情不對,想要撤退時已經太遲了,魏軍壹敗塗地,而龐涓也自殺在了此地。這對師兄弟的恩怨了解,以孫臏技高壹籌勝過龐涓為最終的結果。

有記載,孫臏著成壹部兵書,古籍稱作《齊孫子》,也就是《孫臏兵法》,但壹直都沒有找到相應的實物,這部書也就成為了傳說。直到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考古人員在發掘兩座漢墓的時候,發現了數量龐大的***四千九百四十二枚的竹簡。這些竹簡中包含了《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等春秋戰國時期的經典著作。考古學家把這些竹簡命名為《銀雀山漢墓竹簡》,其書寫時間大約在"文景之治"至漢武帝在位之間。失傳了壹千多年的《孫臏兵法》浮出水面,為後人研究孫臏的軍事思想以及戰國時期的歷史提供了真實可信的歷史資料。

孫武與孫臏,都是我國古代偉大的軍事家,他們的思想影響了壹個時代,影響了中國歷史,影響了世界歷史。直至今日,他們的思想結晶仍能為新時代的生產生活提供指導,他們雖然不是同壹個人,但他們都是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是名垂青史的偉人;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