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威王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西北刮大風,房屋被拆,遮天蔽日。
孫修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十壹月,甲午戰爭爆發,連日大霧。12月,丁卯夜風沙大。
西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氣氛陰暗。
西晉炎帝建興二年(公元315年),正月已是漆黑多霧,人如墨,壹夜五天。
東晉大興四年(公元321)八月,霧遮日。
東晉永昌元年(公元322年)十月,京城大霧彌漫,天空被黑氣籠罩,日月無光。
東晉明帝泰寧元年(公元323年),癸月已過,有四次黃霧。二月又是黃霧。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三月,涼州刮大風拔樹,塵土飛揚,黃霧彌漫。東晉孝武帝康寧第三年(公元376年),三月,壹場暴風雨爆發了,飛沙走石。
東晉孝武帝太原四年(公元379年),八月有壹場風波。
東晉孝武帝太原八年(公元383年),黃霧四堵。
東晉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十月施,黃霧陰而不雨。
以上不完全數據統計:3世紀3次;4世紀9次,其中311-315 2次,321-323 3次,351-383 4次;公元5世紀1次;共13年15次。非常明確的是,4世紀屬於“百年沙塵暴多發期”,壹個世紀內有兩次頻發高峰。第壹個高峰出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第二個高峰出現在五八十年代。這與文字記載的“民離邊陲”“天下無鳥,下無獸”完全壹致。
雖然中國古代對沙塵暴的直接記錄很少,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古詩的描述中找到線索:唐代的《送別西征馮將軍的奔馬河歌》可能是沙塵暴的真實記錄,原文是:“如果妳沒有看到我,我將乘雪和沙旅行,從沙漠上,飛黃騰達。這第九個月的夜晚在輪塔和山谷吹著寒冷,充滿了破碎的巨石像啄措施,向下,倒頭,隨風。”再比如陳子昂的“黃沙簾南起,白天躲在西角。”——這些描述黃沙飛揚、狂風肆虐的場景,是沙塵暴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