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番薯之父——福建陳振龍

番薯之父——福建陳振龍

明末,農學家徐光啟總結番薯13條優點,1786年皇帝向全國下發廣栽番薯,以為救荒之備的詔書,從此,番薯成為我國的重要糧食作物。

根據有關資料,番薯是福州長樂的陳振龍引進的,陳振龍生於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福建長樂鶴上鎮青橋村,後迀到福州臺江達道,去菲律賓經商,在那裏,他發現朱薯被野,生熟可茹。他想讓老家鄉親解決糧食問題,就想引種,在經商之余,陳振龍努力學習掌握番薯栽培技術。明萬歷二十壹年(1593年),他買了壹些薯藤,回到福州,就在臺江達道的自家屋後門紗帽池試種,陳振龍的兒子陳經綸向福建巡撫金學曾介紹番薯的六益八利,功同五谷,請求官府大力推廣栽種,金學曾巡撫同意試種,正好第二年碰上鬧饑荒,番薯在荒年發揮了作用,迅速推廣到了山東,河南,河北,浙江,臺灣等地,人們為紀念金學曾巡撫的推廣,又稱番薯為金薯!

番薯有紅,白,黃,紫等多種,番薯可以當飯吃,蒸食,切片,切絲,可以做成糊狀,餃狀,餅狀食物,番薯可以制澱粉,釀酒。番薯的引進對我國山地,雜地的利用,對雜糧種植的多樣化,對改善農作物的結構和百姓食譜,起了很大作用。據古籍記載,荒年時,鄉民活於薯者十之七八,番薯成為我國度荒救饑的重要食物之壹。

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藏書家何則賢倡議在烏石山興建先薯亭,紀念陳振龍!國際上將陳振龍帶薯苗回鄉的時間定為甘暑傳入我國的時間。195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重修先薯亭,1999年,長樂縣政府在鶴上鎮青橋村陳振龍故居附近興建紀念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