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每到端午節,我們都會唱這首童謠:“廚房裏褐色種子的香味真香。艾葉清香撲鼻。桃枝插在柵裏,出門就能看到麥子黃了。這裏陽光明媚,那裏陽光明媚,哪裏都陽光明媚。”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壹。同時,端午節也叫端午、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時節、崇武節、五月節、玉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龍舟節等。雖然名字不同,但總體來說,各地人民的風俗是相似多於不同的。
端午節已經流傳了兩千多年。因此,這已經成為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故事傳說眾多,不僅產生了許多不同的節日名稱,而且各地也存在不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迎鬼船,下午藏,下午粘樹葉,掛菖蒲艾草,百病遊,戴香囊,備祭祀碗,賽龍舟,競賽,擊球,蕩秋千,用雄黃畫孩子,喝雄黃酒,菖蒲酒,吃毒餅,鹹蛋,粽子,時令鮮果。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如: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的理論;紀念曹娥;從三代夏至日節;驅邪月邪日說,吳越民族圖騰祭祀說等等。以上各有出處。根據聞壹多《端午考與端午歷史教育》所列的100多部古籍和專家的考古研究,端午節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人舉行的圖騰祭,早於屈原。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肺腑的詩篇已深入人心,所以人們“惜之而悼之,議其言於世,以傳誦千古”。所以紀念屈原的理論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間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和在端午節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壹起。
今天,端午節仍然是中國人民中壹個非常受歡迎的盛大節日。如今,端午節已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
第二章端午節的感受和收獲
北平端午節忌打井水,往往節前預抽,據說是為了避免井毒。端午節,街頭小販也賣櫻桃桑葚。據說他們端午節吃櫻桃桑葚,壹年四季都不誤食蒼蠅。“五毒餅”,就是用五種毒蟲圖案裝飾的餅,在各個食品店都有賣。灤縣讓男女公婆在端午節互相送禮。在趙縣的端午節,當地政府會在城南舉行宴會,邀請城裏的文人墨客盛宴賦詩,稱為“踩柳”。
在鄒平縣的端午節,每個人都需要每天早上喝壹杯,據說可以辟邪。日照端午給孩子纏上七種顏色的線,要穿到節後下第壹場雨,才解開扔到雨裏。在臨清縣的端午節,七歲以下的男孩戴上符號(用麥子稗子做的項鏈),女孩戴上石榴花,還會穿上媽媽自己做的黃色鞋子,用毛筆在鞋面上畫五種毒蟲。意思是用屈原的墨汁殺死五種毒蟲。在端午節的早晨,即墨用露水洗臉。
在解州的端午節,男女穿艾葉,這被稱為“驅除疾病”,而年幼的孩子在他們的脖子上綁壹百根繩子。據說這是“為屈原綁龍”。在西周的端午節期間,村莊會向龍王獻祭,並在田野裏懸掛紙。懷仁縣的端午節也叫“祝門”。定襄縣端午節,要求學生給老師送禮。六安府用小麥粉蒸餃,稱為“白團子”,和粽子壹起互相贈送。
在興安盟的端午節,當地官員帶領下屬觀看比賽,這被稱為“踩石”。興平縣端午,用絲縫壹個小角粟,下面縫壹個小娃娃,叫“玩娃娃”。潼關縣的端午被稱為“鎮病”,有蒲艾、紙牛貼門。
靜寧地區端午節采摘玫瑰,以蜂蜜腌制為主。鎮遠縣在端午節向新婚夫婦贈送香扇、羅綺、毛巾手帕和艾虎。孩子們還邀請他們的父親和兄弟宴請他們的老師,這被稱為“享受節日”。在張喜安縣的端午節,牧童崇拜山神。積薪山,雞叫前燒,俗稱“燒山”。
嘉定縣端午節,無論貧富,都要買石鍋魚(俗稱鱖魚)做菜。儀征縣也有句俗話“當褲子,買黃魚”。南京端午節,各家用壹箱清水,加壹點雄黃和鵝眼錢。全家人都用這種水洗眼,叫做“破火眼”。據說可以保護他們壹年不患眼疾。晚上武進有龍舟表演。晚上,龍舟周圍掛著小燈籠比賽,還有笛子和鼓和諧地歌唱。
桐廬縣農村學校的學生在端午節給老師送壹份禮物,叫做“憶思”。醫師中午采藥,據說這壹天天醫在天。
建昌府中午用草藥水洗澡防疥瘡,新昌縣用雄黃朱砂酒喝,稱為“開目”。
第三篇端午節的感受和收獲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說到端午節,人們會想到粽子。在許多城市,“粽子節”已經成為端午節的代名詞,端午節意味著吃粽子。說起端午節,許多媒體宣傳它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
其實以上兩種說法忽略了端午節的文化內涵。為什麽我們不知道壹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節日所蘊含的真實文化?原因很簡單:長期以來,傳統節日在中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早在春秋時期,端午節就是壹個多民族的節日。除了漢族,大約有28個少數民族,包括滿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等,都慶祝這個節日。後來慢慢傳入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當然,端午節的精神內涵遠不止吃。
在端午節的活動中,自古以來就有賽龍舟,用五顏六色的絲綢包裹粽子、手腕、粽子、艾葉、雄黃酒、朱砂酒、洗眼露、各種草藥、掛在人身上和屋內各處的香囊等。這些都告訴我們,最早的端午節是壹個預防疾病、避疫驅邪、祈求健康長壽的節日,體現了人們的祥和與和諧。後來逐漸增加紀念當地名人,如長江中遊兩湖的屈原,長江下遊江浙無棣的端午節伍子胥,或越王勾踐,其孝女曹沫。
第四篇端午節的感受和收獲
壹年壹度的端午節又到了。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它是怎麽來的呢?通過對資料的調查,了解到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這樣壹位愛國者,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粽子,賽龍舟,做香囊。我喜歡吃粽子,這次也不例外。我和媽媽壹起包粽子。
我們準備了很多材料:粽葉、糯米、紅棗、臘肉。
我開始包粽子。媽媽先把糯米泡在水裏,然後把葉子和紅棗用水洗幹凈,去掉棗核;然後,將泡好的糯米放入扁扁的粽葉中,包裹成三角形,不要封口;然後,把處理好的紅棗放進去,上面撒壹層糯米,封口;最後在粽子外面綁壹根帶子。我照著做了。很快,不同口味的小粽子就做好了。他們排成壹排,非常可愛!媽媽把它們放進鍋裏,用中火蒸。我開始了等待的旅程。
很快,好吃的粽子就出鍋了。香噴噴的香味把我引誘到鍋前,打開鍋蓋,抓起壹個粽子:“唉!”呼呼!太熱了。”我慌忙扔掉粽子,抽回伸出的手。我媽轉頭提醒我:“小心點,妳這個小饞嘴!"!別鬧了,讓我來!”之後,我媽拿來筷子,把粽子壹個個放在盤子裏,端上桌。這些三角形的粽子,像小山壹樣,堆在盤子裏。多好啊!我耐心地等了壹會兒,等粽子不熱了,我拿起壹個粽子,解開它的腰帶,脫下它的綠衣服,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父親見我吃得這麽香,笑了,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者。我們不能忘記他們。”我若有所思地點點頭:爸爸說得對。我們永遠不能忘記這些為國家付出的人們。
這個端午節,我感覺自己又長大了壹歲:作為壹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我壹定要向屈原學習,做壹個熱愛祖國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