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務府造辦處是說的壹個機構吧?

養心殿造辦處和內務府造辦處是說的壹個機構吧?

不是

清代,造辦體系分化為兩個機構,壹個是專供宮中用度的“養心殿造辦處”,另壹個是設於內務府北側的“內務府造辦處”,又稱“匠作處”。

養心殿造辦處

位於紫禁城內養心殿,後在圓明園設分支機構,康熙三十年間因宮中所需急增,又將隆宗門西慈寧宮的茶飯房改建為造辦處,後又增加白虎殿後房百楹為造辦處的工作房(見《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造辦處卷》、《欽定內務府現行則例圓明園卷》。專門應承制造皇帝所需的各種器物、日用品、藝術品的機構。

當時內務府的人和太監戲稱為“揍笨處”,意為這裏全是頂尖的能工巧匠,本事不高,手腦不靈的工匠師不能到這裏來當差的,來了也只有挨揍的份。

養心殿造辦處集中了國家最優秀的藝術和技術人員,這裏的工匠創造了當時中國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無數國寶級的工藝品都是出自他們之手。

養心殿造辦處的職能主要有三大類

1、皇家需求的孤本創作,比如玉雕、金器、宮廷繪畫等;

2、皇家用品的開發,例如大部分皇室用度,包括親王所用補服、用品等均在養心殿造辦處確定紋飾、型制等,甚至制成樣品,然後下發到相應的官辦機構進行生產;

3、先進科技的研發,康熙時,養心殿造辦處不僅集中了國家最優秀的工匠,還引進了大批西洋藝術家,著名的如朗士寧等人就承以宮廷畫家的身份參與過這樣的研發工作。砝瑯彩、正黃瓷、三釉瓷(正紅、正黃、影青)、皇家琉璃器等很多傳世的工藝顛峰之作,均是在養心殿創造出來的。

內務府造辦處

朝廷的內務府下設有造辦處,位於內務府北側,據記載:造辦處在最鼎盛時,下設42個作坊,每個作坊都薈萃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這些能工巧匠囊括了朝廷幾乎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從吃的、穿的,到用的,甚至於休閑和擺設的應有盡有。當時民間把這個造辦處叫做“百工坊”。

內務府造辦處的職能也有三大類

1、皇家小批量用器的生產,這些作品由於使用數量有限,規模不大,往往是在養心殿造辦處設計研發完成,皇帝批復後,交內務府就近生產。

2、非制式器的開發。古代皇家用品分為制式器和非制式器兩種,制式器以龍為例,皇帝用五爪金龍,親王用四爪行龍,民間就只能用無爪龍(爪隱於雲水之中),這些都必須嚴格地與《車服制》對應,錯則重罪;相對而非制式器的題材就廣泛很多,花鳥蟲魚,山水奇物,均在其中,這些用器可謂官民通用,很多可以從民間采辦,但需精良者,則由內務府開發。

3、日常的采辦與督造生產。但是,遇到大型皇家禮儀用度時,壹般則由皇帝指派重臣,協養心殿造辦處督辦,內務府配合。例如:同治大婚瓷就是當時的“輔政王”兼“內閣總理大臣”恭親王奕?親自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