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稍有成績就驕傲自滿。要虛心好學,追求多學多問。不要淺嘗輒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
出自:《列子·湯問》。
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釋義: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徹底掌握秦青的歌唱技藝,(就)自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用酒食設宴(給他)送行,秦青打著節拍,高唱悲歌,唱著慷慨雄壯的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流動的雲。
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壹生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古文告訴人們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有成功就驕傲自滿的心態,不要淺嘗輒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犯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為有壹點皮毛知識就驕傲自滿,要努力刻苦地學習,超越自我。因為學海無涯,永遠精進。
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虛心求教,要沒有止盡地學下去。不能驕傲自大,要知錯就改。
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不能驕傲自滿。同時這裏也給我們以啟示:壹方面可以說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四有人才”,進而激勵他們銳意進取的可貴精神。
列子生前禦風而行逍遙遊,終得成仙升天,給後人留下了八卦禦風臺。八卦禦風臺在鄭州東二十裏鋪南高崗上,為壹八角形高臺,上繪八卦圖,旁有列子塑像。那裏山高林密,雲纏霧繞,風吹樹響,站在禦風臺前,望著列子爺像,真能感覺到幾分神風仙氣。
故鄭州人將此景色謂之“卦臺仙景”,列入鄭州八景。後人來瞻列子祠(列子道觀),遊禦風臺,佩服先賢的高風亮節,羨慕列子的禦風而行,不由慷慨贊嘆,吟詩題詠。
宋皇佑年間鄭州知州宋癢的《過列子觀》:“兩作朱墦守,重登羽客宮。故墟墻舍壞,塵案酎杯空。款戶殊無屨,乘衣尚有風。軒遊曾駐蹕,高意掩崆峒。”
歌頌了列子的高貴品質:清代鄭州人侯爾梅的《登禦風臺》:“昔讀泠然句,今登列子臺。閬風春草綠,姑射野花開。仙子何時返,牧童去復來。乘風素有誌,恨朱徒崔嵬。”張鉞《卦臺仙景》:莊老堪同調,蕭寥托遠遊。 當年人不識,此地跡偏留。
夜月涵浮世,閑雲擁古丘。滄桑經幾易,笙鶴響高秋。清光緒二十年鄭州學正朱炎昭的《卦臺仙景》:“矯矯仙才總自豪,禦風壹去其徒勞。先天卦向龜文衍,拔地臺因鶴駕高。粵想羲陵雲黯黯,遠臨汴水影滔滔。著書艷說虛荒事,應與漆園史***褒。”寫景言情,抒發了自己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