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蕭漢明的主要論文

蕭漢明的主要論文

《辨證法理論形態新議》,《河北學刊》2008年4期。

《朱熹與〈朱子本義〉》,《歷代易學名著研究》,齊魯書社2008年年。

《思維的網絡性與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春風講席》,中山大學出版社2008年。

《論朱震易學中的象數易》,劉大鈞主編《大易集釋,上海古籍2007年;嶽麓書社《朱震集》序,2007年。

《論中醫學的網絡性思維》,河北學刊2007年3期。

《〈管子〉的衛生之經與楊朱學派的養生論》,《諸子學刊》2007創刊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市場經濟的網絡結構與宏觀調節的科學性》,湖南大學學報2007年6期。

《葛洪與黃老之學》,《道學研究》2007年1期。

.《蕭氏源頭考》,載蕭漢明《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

《荊公新學與道家思想》,《哲學評論》第四輯,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

《漢代易學の基本的な特征についで》,白井順譯,渡邊義浩編《兩漢における易と易三禮》汲古書院2006年。

《五行學說的緣起、發展與思維特征》,載《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為2005年在日本關西大學講學的提綱,收入本書時略作了壹些修訂)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論莊子的人性素樸論與德行修養觀》,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2005年1期。

《魏源論老子為救世之書》,《當代道家與道教》,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又《中國哲學與易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周髀〉“周公與商高對話篇”、“榮方與陳子對話篇”與〈易·系辭〉》,劉大鈞主編《大易集奧》,上海古籍2004年。

《歐洲近代的科技之路不是唯壹的發展向度——與楊振寧先生商榷》,《傳統哲學的魅力》,中華書局2008年。(原載楊猛《楊振寧指易經阻礙科學,眾學者質疑》,《北京科技報》2004年9月22日。)

《莊生之說可因以通君子之道——論王夫之的〈莊子解〉與〈莊子通〉》,《中國哲學史》2004年1期。

《〈淮南鴻烈〉與黃老思潮的終結》,《人文論叢(2002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

《論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人文與社會》,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4年。

《道學初創》,《中國哲學史》(下冊),人民出版社2004年。

《莊子養生論思想的階段性考察》,《道學研究》2004年6月。

《虞翻易學與〈周易參同契〉》,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巴蜀書社2003年。

《論〈鹖冠子〉的素皇內帝之法》,《江漢論壇》2003年3期。

《論莊子的內聖外王之道》,《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3年1期。

《蘇秦生平考略》,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第二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李白與道家》,《思想與文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

《老子的社會歷史觀與治國思想》,《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4期。

《馬王堆四篇古佚書與黃老思潮》,丁四新主編《楚地出土簡帛文獻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現狀及其與西方文化的互動問題》,載《傳統哲學的魅力》。(本文原為2001年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學術會議發言提綱)

《從傳統文化看生存質量測定量表》,《生存哲學研究通訊》2001年1月。

《〈太壹生水〉的宇宙論與學派屬性》,《學術月刊》2001年12期。

《老子道德論中的宇宙發生與演化學說》,《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3期。

《論莊子的性命說與道性二重觀》,《人文論叢》特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關於“陽有余,陰不足”之辨》,《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0年2期。

《論〈京氏易傳〉與後世納甲筮法的文化內涵》,《周易研究》2000年2期。

《三代禮教的崩潰與人文精神的勃興——兼論中國哲學的緣起》,《珞珈哲學論壇》第四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論〈參同契〉的內丹術》,《道韻》中華大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2000年3期。

《〈周易參同契〉非偽書辨》,《福建道教》2000年2期。

《唐五代三種註〈契〉之作的外丹術異同合論》,《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4期。

《五行學說的近代遭遇及現代詮釋》,《人文論叢》(1998年卷),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

《魏伯陽及相關人物生平考》,《上海道教》1998年4期。

《醫〈易〉會通與文化進化論——與李申兄再商榷》,《周易研究》1997年1期。

《論陰陽家》,《中國哲學與倫理學》,輔仁大學出版社1997年。

《五臟模型與河圖五行數》,載《象數易學研究》,齊魯書社1997年8月。

《太極,科學與偽科學》,(比利時)《太極科學》1997年6期。

《周敦頤〈周濂溪集〉》,《塑造中國文化的200本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

《〈周易參同契〉的易學特征》,《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三聯1997年。

《論參同契的外丹術》,蕭漢明、郭東升,《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論俞琰易學中的道教易》,載《道家文化研究》(第11輯)。

《濂溪易學與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國際易學研究》第二輯。

《兵家的陰陽五行觀與兵陰陽家》,《珞珈哲學論壇》(第壹輯),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年。

《河圖·易數·思維形式》,臺灣《中華易學》1996年3期。

《關於河圖、洛書問題——答李申兄》,《周易研究》1995年4期。

《關於〈易傳〉的學派屬性問題——兼評陳鼓應〈易傳與道家思想〉》,《哲學研究》1995年8期。

《王船山貧乏的天文知識及其追求實證的時代傾向》,《船山學刊》1995年1期。

《五行方位的板塊結構及其動態運作》,《中國智慧透析》,華夏出版社1995年。

《論運氣學說的思維框架》,《羑裏易學》第壹卷第七輯,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張介賓醫學哲學簡論》,《明代思想與中國文化》,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

《河圖·五行·圖象語言》,《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文化的昨天、今天與明天》,東方出版社1994年。

《醫〈易〉會通之我見——兼與李申兄商榷》,《周易研究》1994年4期。

《太陽神話、太陽神崇拜與陰陽學說》,《貴州社會科學》1994年1期。

《易學與醫學》,朱伯昆主編《易學基礎教程》,廣州出版社1993年。

《王船山與中國傳統哲學的終結》,《船山學論》(《船山學刊》增刊)1993年10期。

《〈孫子兵法〉是壹部系統工程學》,《孫子學刊》1993年2期。

《周易的動態理論與中醫學》,《大道之源》,湖南師範大學出版1993年。

《易象簡論》,《大道之源》,湖南師範大學出版1993年。

《論〈周易參同契〉的宇宙模型》,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2輯,上海古籍1992年。

《論〈周易參同契〉的人體生命模型》,《中國文化月刊》1991年7月.

《〈雜卦〉論》,《周易研究》1988年2期。

《論〈參同契〉人體生命動態模型》,《宗教學研究》1988年1期。

《王夫之論卦象、卦德與卦序》,《齊魯學刊》1987年5期。

《論〈易緯〉與中醫氣象醫學》,《江漢論壇》1987年5期。

《試論王船山的易學體系》,唐明邦等編《周易縱橫錄》,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

《觀射父——春秋末期楚國宗教思想家》,《江漢論壇》1986年5期。

《論船山社會學說中的啟蒙特征》,《船山學刊》1986年3期。

《論〈周易〉的哲學思想與爻性爻位的關系》,《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5年5期。

《王夫之論〈易〉與象》,《江漢論壇》1984年3期。

《絪蘊發微》,《王夫之辯證法思想引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

《王夫之矛盾觀中的幾個問題》,《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2年2期。

《論中國古史上的兩次“絕地天通”》,《世界宗教研究》1981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