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雪中獵人》無論如何都會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或許剛開始的時候說不清為什麽,但至少分明的黑白對比已經映入了觀者的視線。在壹片銀妝素裹的雪景中,畫面左邊頂立著深黑色的樹木,它們與畫幅邊緣形成垂直線,壹棵棵沿著獵人前進的方向,遵循透視的“短縮法”逐漸推遠。順著視覺的指引,觀眾看到山谷中的冰面,以及在上面嬉戲的村民們,他們的頭頂飛過壹只展翅的黑喜鵲,正好將近處的樹木與遠景的山峰聯系起來。看到這裏,細心的讀者便能感覺出壹些門道了:作者在如此不著痕跡地安排布局和構圖,以精確嚴謹的秩序統轄紛繁復雜的表象。帶著這壹發現再去欣賞畫面,慢慢地,便會令人在這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裏流連忘返。我們會在畫面上找到不同的三角形和對角線,或許,僅用這兩個詞來概括還不是很合適,因為提到“線”或者“形”,它們只讓人想到二維平面而忽略了空間,可是在實際面對畫面的時候,我們卻感覺到明顯的高低變換和距離上的深遠。兩條對角線事實上位於高、低、前、後的不同空間,而兩個三角形也分別伸向近景和遠點,即使從正面看,壹條條由白色小路構成的水平線也與形成透視關系的樹木壹樣,將觀眾的思緒帶向遠方。
2,《林間小道》荷蘭 霍貝瑪(1638.10~1709.12)。
凡是壹幅好的風景畫,總是情與景相交融的。霍貝瑪是壹位對故鄉懷有濃厚情感的田園風景畫家。他壹生的作品雖然不多,可是對每壹幅畫,他都作實地觀察,認認真真地去體驗大自然的美與詩意。《樹間小道》展現了壹種鄉野景色的平遠透視美。畫家用詩的語言再現了這種具有強烈透視感的田園景色,給觀者心靈以舒暢的美感。極目遠望使人心曠神怡,兩邊是那樣地對稱,顯得很平穩,可是那細微的、有節奏的、多樣又統壹的各種細節,卻象鋼琴上發出的跳躍的強弱略有變化的音符,絲毫也不平板單調,相反,顯得輕松愉快。妳看,成行的樹枝是錯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樹叢與種植林疏密相間,在遠處,左旁有壹座教堂的尖頂,右旁是兩幢高頂茅舍,這壹切都經過畫家的精心構思。嚴格的透視消失點,把觀眾的心情也帶向遠處。
3,《靜物》 法國 夏爾丹(1699-1779)
他主要描繪下層市民的生活,體現了他的民主思想,作品重視構圖和人物精神狀態的表現
4,舞蹈紋彩陶盆
馬家窯文化(距今5100~4700年)遺物
舞蹈是以有節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現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藝術形式,壹般用音樂伴奏。舞蹈在原始社會已經產生,先民們用舞蹈來慶祝豐收歡慶勝利祈求上蒼或祭祀祖先,這件彩陶盆就表達了歡樂的主題,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們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彩陶盆的設計制作,還體現了當時制陶工藝的熟練和審美思想的進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單色平塗的手法繪成,造型簡練明快,三列舞人繞盆沿形成圓圈,下有四道平行道紋,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時,舞人可與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靜的池塘,池邊歡樂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的韻味讓人心醉。
關於舞蹈的內容,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壹致認同的是它不僅真實生動地再現了先民們群舞的熱烈場面,更形象地傳達出他們生機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國學者格羅塞所說:“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審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卻又最有力的表現。”
5,版畫:造型藝術之壹。作者在各種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過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壹種繪畫;可有限制地復印出多份不影響其藝術價值的原作。中外最早的版畫的形式是木刻復制版畫,如我國唐代鹹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剛經》扉頁畫《說法圖》等,系由技工根據畫家畫稿刻印的版畫。十八世紀起才開始有畫家自己繪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創作版畫。作為造型藝術的版畫,是指創作版畫。由於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質與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為不同的品種。
獨幅版畫 在不經過制版的光滑版面上繪畫或刷色,後再拓印為成品的壹種版畫形式。 拓片 直接拓墨在覆蓋於凸版版面的紙張上的壹種版畫形式。如石刻拓片、磚刻拓片等。 凸版型版畫 受墨在版材的凸面部位,其代表是木版畫。其中用油溶性墨色印刷的稱“油印木版畫”或“木刻”;用水溶性墨色印刷的稱“水印版畫”或“水印木刻”。另有取麻膠、石膏、石塊、磚塊等為版材而仍用木版畫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種凸版型版畫。 凹版型版畫 受墨在版材的凹面部位,其代表銅版畫。其中由於制版方法不同可分為“線刻銅版畫”、“幹刻銅版畫”、“網線銅版畫”和“腐蝕銅版畫”等。另有取鋅版或其他金屬等版材而仍用銅版畫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各種凹版型版畫。 平版型版畫 受墨在版材的表面部位,其代表是石版畫。由於制版方法的不同可分為“直接石版畫”和“轉寫石版畫”等。另有取鋁版、鋅版等為版材而仍用石版畫制版、印刷方法制成的平版型版畫。 孔版型版畫 又稱“漏孔版”,墨色通過有孔眼的版材,漏泄到成品承受面,其代表是絲網漏印。另有以絲網漏印制版印刷方法而取尼龍網、卡普龍網、金屬網及其他網料為版材的孔版型版畫。 玻璃版畫 在玻璃上制版後,再結合攝影技術而為成品的壹種版畫形式。7,造紙術的發明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關於蔡倫發明造紙見之古籍記載,《後漢書·蔡倫傳》中說:“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筒;其用縑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後世遂尊他為我國造紙術的發明人。
8,三原色:紅黃藍
9,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三種屬性,即色相、亮度、飽和度。HSB模型以人類對顏色的感覺為基礎,描述了顏色的三種基本特性:
(1) 色相是從物體反射或透過物體傳播的顏色。在0°~360° 的標準色輪上,按位置度量色相。在通常的使用中,色相由顏色名稱標識,如紅色、橙色或綠色。
(2) 亮度是顏色的相對明暗程度,通常用0%(黑色)~100%(白色)的百分比來度量。
(3) 飽和度(有時稱為彩度)是指顏色的強度或純度。飽和度表示色相中灰色分量所占的比例,它使用0%(灰色)~100%(完全飽和)的百分比來度量。在標準色輪上,飽和度從中心到邊緣遞增。
10,色調:不是指顏色的性質,是對壹幅繪畫作品的整體顏色評價。壹幅繪畫作品雖然用了多種顏色,但總體有壹種傾向,是偏蘭或偏紅,是偏暖或偏冷等等。這種顏色上的傾向就是壹副繪畫的色調。通常可以從色相、明度、冷暖、純度四個方面來定義壹幅作品的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