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張獻忠屠川的歷史究竟是真是假的,他真的有這麽暴虐嗎?

張獻忠屠川的歷史究竟是真是假的,他真的有這麽暴虐嗎?

張獻忠屠川有很多資料,無論是正史、野史還是私人筆記,多傾向於張獻忠為主兇,不過有些資料過於誇張,根據那上面所說的被屠殺的人數來計算,張獻忠壹***殺了六千萬人,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個人認為張獻忠即使說不上是主兇,但這“始作俑者”恐怕是跑不了的,因為從他1644年攻陷成都,到他於西充山被清軍射殺,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他不僅未能將四川建設成為壹個牢固的根據地,反而對於四川的經濟造成巨大破壞,致使“天府之國”遍地餓殍,在戰亂、饑謹、瘟疫的打擊下,四川人口銳減,據說清軍入川時,四川人口已不足五十萬。

轉壹個外國傳教士的紀錄(既然很多人認為滿人寫的歷史不可靠):

《聖教入川記》由天主教會用西文撰寫,主要講述天主教傳入四川的歷史。國內長期不知此書,直到1917年上海教會把它翻譯成中文,由傳教士古洛東翻譯印。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利、安兩名傳教士的口述。他們在張獻忠稱帝那年經人推薦,被張封為天學國師,直到張獻忠被清軍射死都在獻忠身邊。張獻忠衛隊潰散後,他們才轉入清軍手中。

原文摘錄:

1644年9月5日張獻忠大排隊伍進入成都,隨即稱王。即位之初,假施仁義,以搏民心。初成都官吏以為暴雨之後將見太平,於是均出任事。不知張獻忠性情殘暴,稍有不順,狂怒隨之,或刑或殺,視任命如草芥。故當時之人均稱之為人面獸心。後利、安兩位司鐸見張獻忠殘虐如此,殊覺不安,屢被召見,皆先準備,如赴殺場。

兩位司鐸屢見張獻忠震怒,無論宮人、大小官吏,稍有不順,怒即隨之,或令絞死,或令斬決,或令淩遲碎剮以緩斃命,種種虐刑,令人寒心。又親見張獻忠將吳繼善,已任兵部尚書,因奉命散給馬匹給各兵人,請開兵人之名,以此細故觸怒張獻忠,即受虐刑斃命。又某教友已任軍官,為張獻忠寵幸。因冬至令讀祭文,未尊張獻忠之意,因而冒犯,剝去衣服受極重鞭打,血肉橫飛,痛極而死。又某官見張獻忠殘殺無辜,心中不忍,遂上前諫阻,張獻忠不聽反將此官受重刑而死。處此驚懼危險中,命如懸絲。張獻忠殺人無算,屢自解雲:“吾殺若輩,實救若輩於世上諸苦。若殺之而實愛之也。”

某官得西文書壹本(是超性學書)呈之獻忠。張獻忠以為是天文書隨即請二司鐸講解。張獻忠聞之,贊之曰:“此法律如此精妙,故歐洲各國風俗純美,實由此聖律而來也。然此等法律於川人無益,伊等固執於惡,不從聖教聖令,寧願從我刀劍之下。故吾奉天主之命,珍滅此種僧黨及世間惡人”雲雲。此時,成都城中僧人最多,已達兩千之數。因張獻忠慘殺,無壹漏網者。期於川中各州縣人民,多遭殺戮,因張獻忠疑若輩所為為謀亂,故下令剿洗。張獻忠深惡川人,以為漢中等處之敗皆由川人使之,故狂怒大發,大加殺戮。已殺去川人十四萬之多,擬將川省變為曠野,無人居住。然後率同黨離川,占據他省。各州縣城便皆有大墳曰萬人墳者,其中所葬屍首不知凡幾。後張獻忠命將屍骨堆積,作為百骨墳。其近江河之城,命將屍首拋入水中亦不知凡幾。而逃避他省者亦不凡人。

張獻忠如此殘殺,招致眾怒,各處川民,皆舉義兵,為父母妻兒親戚林碰報仇雪恨。張獻忠聞之,瘋病忽作,故發剿洗成都之令。1645年冬11月22日,張獻忠先暗譴壹人捏詞誑報,以惑眾心。謂某路敵軍大隊將至,須當操練兵馬,以作禦敵。次日,大集人馬,若將赴戰場壹般。張獻忠暗將毒謀通知各營軍官,飭令剿洗全城,不留壹人。詭言:“百姓等已經暗通敵人,勾引大隊入川,以圖大舉,故當剿滅此城居民。爾等各宜秘密準備,不得遺漏軍情”雲雲。眾官聞之各自回營,預備明天大屠之事。剿後即當渡河以迎敵軍。

次日,兩位司鐸見軍隊紛紛出城,聚於平原,不知作何舉動,並不知昨日會議何事。後聞張獻忠命各官各保己家,否則妻室兒女不保,俱遭屠戮。兩位司鐸始知張獻忠惡謀,於是急奔寓所,欲救安當先生及用人。此時眾傭人勢難保全,因各軍人皆奉命認真嚴剿,毫不容情,凡城內居民壹律殺絕。各軍分隊把守城門,余軍驅百姓到南門就刑。時利司鐸在南門上,安司鐸在東門上,見無辜百姓男女被殺,呼號之聲,慘絕心目,血流成渠,心如刀割,欲救不能。急向刑官求赦,均屬枉然。兩司鐸各在壹方,惶極恐極,慘痛欲絕。繼聞張獻忠領馬隊將由南門往東門,兩司鐸皆伏地悲求,情詞懇切,聲淚俱下,為百姓求赦,未蒙允準。

後張獻忠因利司鐸之請,免殺司鐸宅內人等。如寓內人已被獲者從速釋放。利司鐸以救傭之故救了許多教友。安司鐸在東門,終日在城樓上見無數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被獲就刑,慘不忍睹,不時高聲痛惜雲:“此等無辜之人,未必無壹人救之耶!”不時見教友被拘,押往殺場,尤為傷心,恨不能救,悲痛不已。

此時被拘百姓無數,集於南門沙壩橋邊,壹見張獻忠到來,眾皆跪伏於地,齊聲悲哭求赦,雲:“大王萬歲!大王是我等之王,我等是妳百姓,我等未犯國法,何故殺無辜百姓?何故畏懼百姓?我等無軍器,亦不是兵,亦不是敵,乃是守法良民,乞大王救命,赦我眾無辜小民”雲雲。獻賊之心,禽獸不如,聞如是之言,不獨無哀憐之意,反而厲聲痛罵百姓私通敵人。隨即縱馬入人群,任馬亂跳亂踢,並高聲狂吼:“該死該殺之反叛!”隨令軍士急速動刑。冤呼痛哉!無罪百姓齊遭慘殺,終則息靜無聲。真是屍積成山,血流成河,逐處皆屍,河為之塞,不能行船。錦繡蓉城頓成曠野,無人居住。壹片荒涼景象,非筆舌所能形容。

安司鐸見張獻忠大殺之後,不禁淒涼,乃漫步而回。是時日落西山,正直黃昏之際,見道旁死屍狼籍,其中尚有小孩呻吟者,遂為之付聖洗,統計付洗12名,救若輩靈魂入天國矣。

張獻忠血洗成都之後,旋即命令曉諭各鄉場鎮村莊之民,均可移居成都為居民。此時張獻忠將壹切政事交某閣老攝理,自己帶領軍隊除外迎敵。然在外頗久,竟未遇敵兵。按歷史學家馬而定言,謂張獻忠分兵四出,名為迎敵,實為嚴剿。所到之處,無論男女老幼與牲畜等類,悉行誅滅,幾無遺類。凡城鎮村莊房屋皆縱火焚毀,而倉秉山林也遭毀滅。四鄉無人跡,皆成曠野。東、西、南三方受害尤甚,唯北方獨存,蓋擬由此地出川也。某閣老也殘暴不仁,和張獻忠無異,自攝理政事以來,勤行張獻忠之命,探知人民避跡山洞巖穴者,皆擒而殺之。

接著敘述禮部尚書某向張獻忠舉報兩司鐸暗藏人民。張獻忠有令私藏人民者將受剝皮之刑。隨即下令除留仆人兩人外皆殺。兩司鐸苦苦哀求,刑官心堅似鐵。安當被利司鐸說成是養子才得幸免。仆人、老弱孤貧教教友10余人皆被殺。三名小學生,壹14歲,壹10歲,壹8歲,安司鐸聲淚俱下哭求並言願同死,也不能幸免。)

野蠻屠殺之後,成都省恒為之壹空。除少數官員以及文士輩外,別無居民。荒涼景象,不忍矚目。

張獻忠率領人馬凱旋而歸,謂外患已除,當享太平。1646年2月稱帝。張獻忠喜怒無常,舉報兩司鐸的太監和副閣老也受鞭刑而死,刑部大臣和閣老也受刑罰,幾乎斃命。連他的嶽丈也被殺害。

張獻忠無論軍民人等,任意殘殺。計其即位之初,在朝之官統計千人,離川時也有700人,臨死時僅有25人。皆因張獻忠殘暴過甚,殺人眾多。或命死於刀下,或令鞭死,或令將頭皮揭去,或淩遲碎剮,種種非刑,壹言難盡。並聞張獻忠惡言,謂官員立功多者當處以極刑,以報其功,雖殺之,實惠之也。

張獻忠由川往陜,離成都時下令將皇宮焚毀。其在城外見隆煙騰空,火光燭地,大為狂喜。復令全城四面縱火。壹時各方火起,公所私地,樓臺亭閣,壹片通紅,有似火海。大明歷代各王所局之宮殿以及民間房屋均遭焚毀。轉瞬間,川中首城已成焦土,人畜同化灰燼。實屬可惜,欲恢復舊觀,非數千萬銀兩不可。

張獻忠出川時,深慮人馬上路,各營婦女眾多,有礙進行。如張獻忠除正後四人外尚有妃檳300名,各文武大臣以及各營將官各有婦女多人,而兵弁尤多,皆由樓搶而來。於是下令集議,飭令次日各將婦女引至大營外壹律殺之。張獻忠除留後妃20人為服役外,余280人盡皆殺絕。

至於各營所有婦女,齊集壹處,由兵圍繞,張獻忠另選兵人壹隊為刀斧手,號令壹聲,亂砍亂殺,叫冤哭慘之聲,震天洞地。婦女屍身堆積如山,血流成河。獻賊殘暴,令人駭聞!計是日所殺婦女之數,按歷史家瑪爾定記載已有40萬人之多(原書註:瑪爾定為人誠信可靠,所記之事親耳聞之利、安兩位司鐸,當西歷1650年寫於北京。且獻賊殘暴,極喜殺人,而各兵卒喜搶婦女,乃慣常之事。以此觀之,瑪爾定所言非過也),張獻忠殺婦女後,狂喜欲舞,並向百官稱賀,謂已脫婦女之扼,身無掛累,前行無阻,定得天下。次日由成都城下拔隊起行。

張獻忠率領大隊人馬沿途奸淫燒殺,所過村莊場鎮,盡成丘墟。遠近居民聞虐王將至,均先期逃避他方。張獻忠率領人馬往陜西進發,初始皆有向導引路,繼因川道艱難,行程不易,每覺難處,瘋威大作,殺向導官無數,竟至無敢引導者。張獻忠自行引路,向前直去。翻山越嶺,歧途眾多。每走至無路可行之處,人馬困乏,備極辛苦,且惱且恨,逢人便殺,遇房便燒,以雪憤恨,計每日被殺者當有壹兩百人之數。

原書後附《五馬先生紀年》。簡州(今四川簡陽)傅迪吉著,敘述作者生平。作者十九歲那年誤入城賣貨。剛進城,城門落鎖不得出。作者魂飛天外。藏柴堆仍被西兵發覺,與城民同縛待刑。後九死壹生,僥幸逃出。讀來震撼極大,不亞於《揚州十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