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溫中散簡介

溫中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2.1 方名 2.2 組成 2.3 主治 2.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2.5 制備方法 3 《聖惠》卷七十八 3.1 方名 3.2 組成 3.3 主治 3.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備方法 4 《癥因脈治》卷壹 4.1 方名 4.2 組成 4.3 主治 5 《醫略六書》卷三十 5.1 方名 5.2 組成 5.3 主治 5.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備方法 5.6 各家論述 6 《活幼口議》卷二十 6.1 方名 6.2 組成 6.3 主治 7 《活人心統》卷壹 7.1 方名 7.2 組成 7.3 主治 7.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7.5 制備方法 8 《聖惠》卷五十九 8.1 方名 8.2 組成 8.3 主治 8.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8.5 制備方法 9 《聖濟總錄》卷壹六三 9.1 方名 9.2 組成 9.3 主治 9.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備方法 10 《聖惠》卷八十四 10.1 方名 10.2 組成 10.3 主治 10.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10.5 制備方法 11 《胎產心法》卷下 11.1 方名 11.2 組成 11.3 主治 11.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溫中散 * 溫中散藥品說明書 1 拼音

wēn zhōng sǎn

2 《聖濟總錄》卷四十四 2.1 方名

溫中散

2.2 組成

陳曲(炒)1兩,草豆蔻(去皮)1兩,麥芽(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甘草(炙)半兩,幹姜(炮)1分。

2.3 主治

脾虛不能飲食,時發虛腫,胸脅脹滿,夜睡不穩;及傷寒瘴瘧後發浮腫。

2.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空心鹽湯點服,如睡不穩,疲倦,臨臥再服。

2.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3 《聖惠》卷七十八 3.1 方名

溫中散

3.2 組成

人參(去蘆頭)1兩,白術1兩,幹姜(炮裂,銼)1兩,當歸(銼,微炒)1兩,草豆蔻(去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

3.3 主治

產後霍亂,吐瀉不止。

3.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4 《癥因脈治》卷壹 4.1 方名

溫中散

4.2 組成

厚樸、廣皮、半夏、甘草、炮姜。

4.3 主治

外感寒邪閉結,口噤不語。

5 《醫略六書》卷三十 5.1 方名

溫中散

5.2 組成

人參1兩半,厚樸(制)1兩半,白術(炒)1兩半,幹姜1兩半,白芍(酒炒)1兩半,木香1兩半,炙草6錢。

5.3 主治

腹痛吐瀉,脈細緊澀者。

5.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米飲煎,去滓溫服。

5.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5.6 各家論述

產後脾土有虧,寒氣襲入,氣滯於中,故腹痛不止,吐瀉不已。白術崇土以健脾氣之虛,厚樸散滿以化寒邪之滯,幹姜溫中散寒,白芍斂陰和脾,炙草緩中益胃,木香調氣醒脾,人參扶元氣以助氣化。諸藥合用,使脾土健運,寒邪自散,則腹痛吐瀉自止。

6 《活幼口議》卷二十 6.1 方名

溫中散

6.2 組成

白術、人參、白茯苓、甘草(炙)、陳皮、青皮、棗子、生姜。

6.3 主治

肚腹疼痛。

7 《活人心統》卷壹 7.1 方名

溫中散

7.2 組成

白術1兩,幹姜1兩,甘草6錢,人參7錢,茯苓8錢。

7.3 主治

感寒腹痛,吐瀉。

7.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白湯調下。

7.5 制備方法

上為末。

8 《聖惠》卷五十九 8.1 方名

溫中散

8.2 組成

白芍藥半兩,白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吳茱萸1分(湯浸7遍,焙幹,微炒),桂心半兩,當歸半兩(銼,微炒)。

8.3 主治

氣痢。腹內疼痛,不欲食。

8.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入生姜半分,棗2枚,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8.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9 《聖濟總錄》卷壹六三 9.1 方名

溫中散

9.2 組成

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幹姜(炮)半兩,白術1兩,麥門冬(去心,炒)1兩,甘草(炙,銼)1兩,人參1兩,訶黎勒(炮,去核)半兩。

9.3 主治

產後胃冷嘔逆。

9.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沸湯調下,不拘時候。

9.5 制備方法

上為散。

10 《聖惠》卷八十四 10.1 方名

溫中散

10.2 組成

人參1兩(去蘆頭),厚樸半兩(去粗皮,塗生姜汁炙令香熟),幹姜1分(炮裂銼),白術3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桂心半兩。

10.3 主治

小兒霍亂,吐瀉不止,小腹痛,面色青黃,四肢冷。

10.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0.5 制備方法

上為粗散。

11 《胎產心法》卷下 11.1 方名

溫中散

11.2 組成

人參隨宜,白術1錢5分(土炒),當歸2錢,厚樸8分(姜制),幹姜4分,茯苓1錢,草豆蔻6分。

11.3 主治

產後寒滯,塊痛已除,霍亂吐瀉。

11.4 溫中散的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1片,水煎。溫服。

古籍中的溫中散 《傷寒論綱目》:[卷三]臟結

單表裏。及兩解表裏之法。俱不可用。所以難治。然溫中散邪。俾陰氣漸下而內消。客邪漸上而外散。兩相開解...

《審視瑤函》:[卷六運氣原證]眼科針灸要 *** 像

之堅痞。白通湯(治少陰腎水客寒自利。宜通陽氣。溫中散寒。故用蔥白通氣。助幹姜附子。溫中散寒可也。)...

《癥因脈治》:[卷壹中風總論]外感口噤不語

宜下者,三化湯下之;有痰,滌痰湯;寒邪閉結者,溫中散;心肝有熱,龍膽瀉肝湯;若初起痰食凝結上焦,先...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卷二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第九]論壹首、證壹首、方十首

二升。分溫再服。案薤白。本草。辛苦溫。別錄雲。溫中散結氣。杜甫薤詩雲。衰年關膈冷。味暖並無憂。可見...

《胎產心法》:[卷之下]霍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