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祖沖之的《綴術》在什麽時期被定為學校課本的?

祖沖之的《綴術》在什麽時期被定為學校課本的?

《綴術》是中國古代的壹部算經,匯集了祖沖之父子的數學研究成果。這本書被認為內容深奧,以至“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故廢而不理”(《隋書》)。《綴術》在唐代被收入《算經十書》,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課本,當時學習《綴術》需要四年的時間,可見《綴術》的艱深。《綴術》曾經傳至朝鮮,但到北宋時這部書就已軼失。

祖沖之出身在壹個家境殷實的富庶人家,他的爺爺愛好天文,父親飽讀詩書,從小便受到優良教育的祖沖之在爺爺和父親的引導下,對古代哲學和天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祖沖之的智商奇高,學習能力和領悟能力非比尋常,祖沖之在12歲時便將前人流傳於後世的大部分有關術數、天文、哲學的文獻整理成冊,並對這些古籍進行仔細的考察和精密的推算。

圓周率這壹巨大的光環,讓很多人忽視了祖沖之的博學多才。他在南京求學、任教、做科研期間,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最值得壹提的,是他在天文歷法方面的貢獻。

這主要是指祖沖之於公元462年編制成功的《大明歷》。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編制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在《大明歷》中,祖沖之首次運用“歲差”測定每壹回歸年的天數,結果跟現代科學測定的只相差50秒。其中所使用的回歸年日數、交點月日數、木星公轉周期、五大行星會合周期等數據也都相當精確。此外,他還發明了用圭表測量冬至前後若幹天的正午太陽影長以定冬至時刻的方法,這個方法也為後世長期采用。

祖沖之申請改用《大明歷》的舉動,對傳統的天地、星月、歷法帶來沖擊,因此引來朝臣壹邊倒的質疑。守舊勢力擡出古聖先賢的招牌來壓制祖沖之,認為“冬至時的太陽總在壹定的位置上,這是古聖先賢測定的,是萬世不能改變的”,並且指責說,“祖沖之以為冬至點每年有稍微移動,是誣蔑了天,違背了聖人的經典,是壹種大逆不道的行為”。

當時的祖沖之只有30歲出頭,步入仕途不久,官階很低,但他無所畏懼、據理力爭。他寫了壹篇有名的《駁議》,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和多年來親自觀測的數據,證明冬至點的確是有變動的,堅定地表示:“決不應該盲目迷信古人。既然發現了舊歷法的缺點,又確定了新歷法有許多優點,就應當改用新的。”祖沖之嚴謹求實的精神和有理有據的駁議,贏得了這場大辯論。最終,宋孝武帝決定在宋大明九年(465)改行新歷。

可惜好事多磨。就在大明八年,孝武帝死了,改歷的事也被擱置。南齊時又有壹個太子支持改歷,也因太子去世而錯過了機會。壹直到祖沖之去世後10年,即梁天監九年(510),《大明歷》才以《甲子元歷》之名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