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朱氏資料

朱氏資料

姓氏名稱: 朱

拼音: zhu[壹聲]

序號: 0017

介紹

介紹文件

介紹文件

朱姓起源

關於“朱”字

赤心木——“朱”字的含義

“朱”字,在最古老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寫作本或者米,小篆寫作米。

在現代漢語中,朱字的含義就是“紅色”。

在我國最古老的漢語字典——《說文解字》中,對“朱”作了如下的描述:“朱,赤心木,松柏屬。從木,壹在其中。”原來,朱姓的“朱”字,它最原始的意義並非紅色,而是指稱壹種樹心為紅色的樹木。淵博的古文字學家們解釋說:古“朱”字是所謂“合體指事”文字,它兼有象形和指事的特點。從圖的甲骨、金文我們也可清晰地看到,“朱”字由“木”和“壹”兩個構件組成:“木”像樹木之形,“壹”是壹個指示性符號,原本寫成“.”形狀,標在木中,象征樹心。清代大文字學家段玉裁說得明白,朱是赤心木,所謂“赤心不可象,故以壹識之”。就像“本”字的壹指樹下,“末”字的壹指樹上壹樣,“朱”字的壹指樹中。

知道了“朱”字的原始含義是壹種赤心樹,對朱姓起源來說,才破譯了第壹個密碼。要知道朱姓與赤心木的關系,仍需進壹層的分析。

遠古史和圖騰學的知識告訴我們,人類在童年時代盛行各種圖騰崇拜,這些遠古的先民們,往往以某種動物或植物作為氏族群體的神聖象征,並認為全體氏族成員都為這種圖騰的後裔。最古老的朱姓的形成,也是這種圖騰崇拜的結果。

在采集農業的原始階段,人類主要生活在森林地帶。對這些賴以生存的樹木植物,人類本能地產生出各種依戀、親切、敬畏甚至崇拜的情感和心理。其中便有這麽壹支血緣氏族群體,對他們周圍的赤心木產生了這種神秘而深厚的特殊情感。他們把這種赤心木叫做朱木,並把它當作本氏族的神而崇拜,認為自己就是這種神聖的朱木的後裔。於是,朱木便成為這個氏族的族徽和圖騰,這個氏族便把自己稱為“朱”氏族,久而久之,這壹習俗被本氏族代代相承,並得到了周圍其他氏族的普遍認同。於是,作為後世壹部分朱姓的血緣先祖——古老的朱氏族便形成了。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古代的朱人不但把朱木當作氏族的圖騰,把自己氏族叫朱氏族,且往往將他們棲息、生活的地方也叫做朱或朱方。

最早的朱方在哪裏?因史無明載,我們今天已無從查考。但有壹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最早的朱方,當在生長松柏類赤心木的我國華北地區。因此,最古老的朱氏族,也應當發源於中原和華北地區。

當我們按照上古史的演進軌跡去探索朱氏族時,我們發現了文獻所記的最早朱地是古朱驤氏所居的朱。《路史·後紀》記載:“朱襄氏都於朱。”這裏的“朱”地,典籍又寫作“株”,在今河南淮陽縣境內,《續漢書·郡國誌》因此有“陳有株邑,蓋朱襄之地”的記載。因此,雖然我們不能武斷地認為今河南淮陽境內的古朱地是朱姓的發源地,那至少應是古代朱人早期的遷徙地。

在最早的文字材料甲骨文中也有“朱”地,如“蔔賓……在朱”(後上壹二·八)、“田朱”(遺壹二—)。這裏的“田朱”即在朱地狩獵,朱為地名,當在河南境內離商都不遠的地方,很可能就是上面的淮陽縣古朱地。由此可見遠古朱人至商代仍有壹部分居住在今河南境內。後世河南成為朱姓的壹大郡望,很可能即與此有關。

大約在三皇五帝時代,北方和中原的朱人大批南遷江南,最後徙居、散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這些朱氏先民南遷之後,便把原在中原北方地區的地名“朱”也搬到了南方。但這時的朱地已不止是指稱某個地名,而是泛指整個朱人所在的西南地區。這種觀念不久便得到了周邊氏族的認同,所以中國古代先人不但把我國西南方叫朱方,甚至把西南天空叫朱天。

朱人南遷之後,仍崇拜朱木為圖騰神,但已不能尋見北方松柏類赤心木了,於是,朱人便以南方生長的赤色木取而代之,仍叫朱木,這就是《山海經》中所記西南地區的“朱木”。今天雲貴地區朱姓較多,可能也與此有關。作為朱氏族圖騰的神樹——朱木,在今存的上古文獻中仍能找到壹些蛛絲馬跡。

朱姓來源主要有四

壹、出自曹姓,為帝顓頊之後裔。

相傳帝顓頊有個孫子叫吳回,在帝嚳時為火正祝融。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為妻,生有六個兒子。其中,五兒子名安,曹姓。周武王滅商後封曹安的後裔曹挾在邾國(今山東曲阜附近)。戰國時,邾國被楚宣王所滅,子孫去邑以朱為氏。朱挾就是朱姓的受姓始祖。此支朱氏世居沛國相縣,是為江蘇朱氏。

大約公元前27世紀,中國中原地區的華夏民族開始建立起最早的國家政權——壹種酋邦,並產生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壹位君主。這位君主的稱號,就叫做“黃帝”。

黃帝本姓公孫,他的父親原是統治今河南省新鄭壹帶的有熊國的君主,名叫少典。少典娶有蟜氏部族的女子附寶為妻。

傳說附寶與少典成婚後,某夜在郊外田間散步,擡頭仰望天空,欣賞滿天星鬥。突然天空發出壹道萬丈光芒,如閃電,似銀蛇,繞著北鬥七星旋轉不停。最後,這道光芒由天而降,竟落到附寶身上。附寶只感到腹中忽然壹動,後來就因此有了身孕。與壹般女性懷孕不同,附寶足足懷胎24個月,才在壹個叫軒轅的地方(在河南新鄭西北,壹說在山東曲阜)產下壹位聖嬰,他就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同始祖——黃帝。

黃帝最初隨父親少典姓公孫,並繼承了有熊氏的稱號,因生在軒轅,就取名叫“軒轅”。後來,黃帝成為部族首領,他的部族主要活動在姬水流域,他因此又以姬為姓。

黃帝的姬姓部族興起之日,正值原來統治中原、與黃帝有血緣親屬關系的炎帝部族走向衰落之時。黃帝利用這壹大好時機,聯合其他中原部族,“振德修兵”,組織了壹支強大的軍隊,然後向炎帝部落發動了——次猛烈的進攻。經過壹場空前血戰,黃帝打敗了西方的炎帝部落,“誅炎帝而兼其地”。緊接著,黃帝又率部消滅了東夷蚩尤部落,並經過壹系列南征北戰,第壹次統壹了中國大地上的大部分原始氏族、部落和民族,建立了中原華夏民族最早的原始國家政權——酋邦。

黃帝自然成為這個新興的早期國家政權的君主,被尊為帝。當時被征服的各氏族和部落,都遵從黃帝的號令,成為黃帝統治下的子民。而黃帝又把自己的眾多兒子、親信、貴族分派到四方,去監督、管理天下臣民。久而久之,黃帝與酋邦內務原始部族的關系,便由領袖與臣屬關系演變為父子親屬關系。各部族的成員,都認黃帝為父,他們的後裔子孫和分衍的各個姓氏,便也遠溯黃帝為始祖。這樣,黃帝不僅成為姬姓,而且也成為包括朱姓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始祖。

黃帝的酋邦統治著當時天下近萬個小邦國,實際上是很多原始的部族。他制訂了許多制度,他統治的時代是幾千年來被中國歷代政治家們所歌頌的文明典範。據《淮南子》等書記載,黃帝時代,中原華夏地區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民幸福長壽;社會安定,強不淩弱,眾不欺寡,貴賤平等相待;法律簡明不繁,官員公正無私,君臣上下同心;甚至出現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城郭不關,邑無盜賊,人們互相謙讓,各族和平***處的太平景象。

邾俠——朱姓的開國大始祖

《紫陽朱氏建安譜·得姓本源》記載,邾俠是曹姓始祖晏安的第27代孫。晏安生均連,均連生彩白,彩白生季劄,季劄生主廷,主廷之後傳21代,就到邾俠。

公元前11世紀,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周武革命,西方的周政權消滅了中原商帝國,建立起周王朝。武王滅商後,實行壹項著名的政策,即在封同姓貴族的同時,又廣封異姓諸侯。當時,晏安後裔所建曹國早已滅亡,武王克商,奪得曹國舊地,改作他的弟弟姬叔振的封邑,即為西周曹國(今山東定陶縣)。同時,武王又尋找古曹國遺族,得到晏安苗裔曹俠,遂將他封到邾(今山東鄒縣),以繼顓頊、晏安的香火。 史書記載,當年邾俠草創的邾國,只是壹個方圓僅30華裏的小部族國家。當時,邾國只是魯國的壹個附庸國,它的壹切內政外交、國家大事,實際上都必須聽從北鄰大邦魯國的旨意。

邾國本是原東夷邾氏族的故地,這裏原采生活著壹個崇拜蜘蛛圖騰的氏族。商周鼎革後,邾地為周朝奪得。曹俠封邾後,在這裏建立氏族國家。當年曹俠封邾時,率領他的曹姓族人同遷邾地,但當地土著邾氏族仍為主體。此後曹姓與土著邾氏族通過長期的融合,形成壹個新的民族——邾國民族。他們繼承了邾人的蜘蛛圖騰,故以邾為國名,以邾為氏,同時又繼承了曹人的血緣標誌——曹姓,此即成為後世中華民族主體成員之壹的曹姓朱氏。

邾國的名稱,經傳又寫作“邾婁”,戰國時又通稱“鄒”或“騶”。專家學者們研究的結果,認為邾婁是當地土語,邾是正名,而鄒、騶則是戰國後所用的同音通假字,與偃國稱燕之類相同。

邾俠開創的邾國,後來又有較大的變化和發展,並衍生出小邾與濫國。他也因開創之功而被後人尊為朱氏、邾氏、顏氏、鄒氏、婁氏等姓的大始祖。

邾國的“邾”字寫法很多,但總的看起來形狀都很像蜘蛛,由此可知,邾國的先人,這支曹姓部落,曾經以蜘蛛作為本族的圖騰。建國以後,便以“蛛”作為國名,後來為了方便起見,改為“邾”字,“邾”字的讀音在古代有兩種讀法。在齊人所作的《公羊傳》壹書中,“邾”字讀為“邾婁”,魯人作的《左傳》壹書中讀為“鄒”。為什麽會有這兩種讀法呢?這是因為古人讀字時有急聲和慢聲兩種。如果讀成慢聲,就是“邾”和“婁”的合音,讀成“邾婁”;如果讀成急聲,就成了“邾”或者“鄒”。這兩種讀法在古籍中被寫成“邾國”或者“鄒國”,其實指的是同壹個國家。

邾子國

邾顏為周宣王所殺之後,邾顏的弟弟邾叔術被周天子任命為新的邾國君主。

邾叔術是邾國歷史上壹位大仁大義的賢君,他繼位後沒有將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卻主動讓位給侄兒——邾顏的兒子邾夏父。為了感激叔叔的大恩,邾夏父硬是將邾國五分之壹的國土劃割出來,送給了叔叔邾叔術,讓他做了壹個獨立的國君。叔術的小封國,叫做濫國。

自西周末年叔術讓國、夏父繼任邾君後,過了半個多世紀,歷史進入春秋時代。春秋時期邾國的最早壹位國君是邾夏父的孫子——邾儀父。

《世本》和作為傳統經典文獻的《春秋》經傳以及朱姓譜乘中,都記載了春秋200余年間邾子國的君位傳承世系:邾克—)邾瑣—呻邾篷僚呻邾猩鬥邾徑—)邾華—)邾穿鬥邾益牛邾革,時間從公元前678年至春秋末年。

邾儀父,名克,文獻又稱邾子克,是邾國歷史上壹位承先啟後的人物。

邾儀父做邾國君主時,中國歷史進入春秋時期,周天子的中央王朝大權旁落,而四方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當此之時,朱姓祖先所建的邾子國,因國小勢微,根本無力在群雄逐鹿中壹爭高下、叱咤風雲。相反,它只能時而依附此壹大國,時而又投奔另壹強邦,在大國的庇護和相互牽制中以圖生存。為此,歷代邾君都積極參與了當時各大國的政治盟會、軍事戰爭等重大活動。

邾國東、北、西三面鄰魯的地緣形勢,決定了邾國的對外關系不得不以魯國為重點。早期的邾國歷代君主,都認識到邾魯關系對邾國的重要,因而自立國之日,邾便成為魯國的附庸。春秋時期,邾國務君也都設法想與魯修好,並多次參加魯國召集的盟會。魯隱公元年,邾儀父便與魯訂立蔑地之盟,以修兩國之好。然而,自當年邾顏參與魯國政變,魯人便對邾失去信任。進入春秋後,魯國更時時虎視邾國,企圖蠶食甚至吞並邾國領土。在文化意識上,魯人又以“周禮之邦”自居,鄙視、瞧不起邾國,甚至把邾貶為夷人。這樣,春秋以來,魯、邾關系大部分時間都很緊張。如公元前716年,魯即發兵侵略邾國,前704年,又再次侵邾。此後,邾魯即常年交戰不止。

為了對付魯國的威脅,自邾儀父開始,邾國便不得不投靠其他大國以牽制魯國,保護自身安全。最初,邾儀父投靠齊國,於公元前681年,參加齊國主持的北杏之盟。齊桓公稱霸,邾國是積極擁護者。邾儀父的依齊制魯的政策,為邾國贏得極大

好處:有齊桓公在周天子前美言,邾國在建國300多年後,到邾儀父手裏終於正式被周天子封為子爵國,在列國諸侯中占有壹席之地。可見,邾儀父在邾國歷史上,實有極大功德。

邾儀父之後,繼任各位邾君,對大國霸主都采取見風使舵的靈活政策。公元前659年,邾與魯國壹起參加了八月由齊主持的檉地之盟,可轉眼間,魯卻於九月出兵襲擊邾國,敗邾師於偃,邾國開始意識到齊已無力保護自己。公元前642年,齊桓公死後,宋襄公繼齊稱霸,邾國又立即投向宋國懷抱,並與曹、衛等國壹起出兵跟隨宋襄公攻打原來的保護者——齊國,邾齊關系破裂。次年,邾國又積極參加了宋主持的曹南之盟,成為宋國稱霸最積極的支持者。更有甚者,曹南之盟時,鄙國因故未趕到,只好跑到與宋關系密切的邾國那裏,想請邾文公幫忙向宋襄公求個人情。哪知邾文公卻秉宋襄公旨意,把(曾阝)國之君抓了起來,並殘酷地將人家壹國之君殺了來當作人牲以祭祀社神,引起了中原各國的非議。公元前639年,當宋襄公被俘,稱霸失敗後,魯國立即出兵討伐失去大國保護的邾國。但此時邾國的勢力已達到頂峰,在魯伐邾不久,邾即把魯的姻親之國須句滅了。次年,魯再次出兵攻邾,奪取須句故地,恢復須句政權。幾個月後,邾即北攻魯國以報須句之仇。魯僖公輕視邾國,不加防備,結果,邾軍大敗魯國於升陘,並奪了魯君僖公的甲胄懸掛在邾都魚門上以示慶賀。公元前627年,魯僖公為了復仇,親自率兵攻打邾國,奪取了邾國的訾婁。接著,又派公子遂伐邾。公元前620年,魯再壹次攻占須句。作為報復,前 613年,邾又攻打魯國南方邊陲,魯即派大夫叔彭生伐邾。前 599年,魯又派公孫歸父伐邾,並奪得邾國都附近的繹邑。邾魯的仇恨日益加深。

宋國衰落後,晉文公繼宋稱霸,邾國立即又改投晉國,尋求保護。公元前592年,邾國首次參加晉國主持的斷道之盟。前586年,邾又參加晉國主持的著名的蟲牢之盟。此後近兩個世紀,邾國都追隨晉國,參加了由晉國主持的盟會和由晉國為盟主的對他國戰爭。邾國借晉國的保護,牽制了魯國和日益強大的楚國。如公元前529年,邾莊公即到晉國告狀,說魯國朝夕伐邾國,邾國有亡國的危險,請求晉國出面幹涉。於是晉昭公不見魯昭公,以示對魯國的警告。邾國正是借大國晉的勢力,來保護自己免受魯國的侵略,同時進壹步向周圍小國擴張n如公元前591年,邾便仗恃晉國勢力,襲殺鄙子。但是,邾國在受晉國保護的同時,往往也要受晉國的欺侮。因為依周文化看來,晉魯畢竟是同姓親族,而邾是異性夷蠻,所以在邾魯之爭中,晉國有時便偏袒同姓魯國。公元前554年,晉國便以邾常侵犯魯之故,將邾君悼公華抓了起來,並強制為邾魯劃定國界,將大片美地良田劃歸魯國。邾國吃了大虧還無處申訴,因為它仍得借助晉國的勢力。

公元前524年,邾莊公乘邴國種稻農忙之季,出兵襲擊邴國,壹舉攻占邴城,盡俘邴國君民而歸。(禹阝)君只好賠款贖回夫人與己同歸,但女兒卻被邾君霸占。第二年,宋國討伐邾國,攻取邾國蟲邑,迫使邾國盡釋邴俘,並與宋在蟲邑會盟。這是邾國最後壹次大規模對別國實行軍事擴張。此後,邾國便開始走下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