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立夏的節氣習俗是什麽?

立夏的節氣習俗是什麽?

我國自古以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農耕。《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歡悅。”古時,迎夏的隊伍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和馬、甚至於車上的旗幟都是紅色的,這預示著熾熱的夏天就要到來了。

直到現在,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依然不少。

1.掛蛋、鬥蛋立夏當天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泡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脖子上。孩子們便三三兩兩圍在壹起玩鬥蛋了。蛋有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壹個壹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決出勝負。蛋頭勝者為第壹,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的習俗。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裏會疲倦多病。

2.稱人稱人的習俗在立夏吃罷中飯後進行。人們在村口或臺門裏掛起壹桿大木秤,秤鉤懸壹個凳子,大家依次坐到凳子上面稱壹下。司秤人壹邊打秤花,壹邊講著吉利話。稱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壹。”稱姑娘說:“壹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則說:“秤花壹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

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裏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裏。

至於立夏“稱人”習俗的來歷,民間傳說與孟獲和劉阿鬥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以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咐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壹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恰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立刻去拜阿鬥。從此以後,每到夏日,孟獲都依諾前來拜望。過了許多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鬥。而孟獲不忘丞相重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拜望阿鬥,每次去則都要稱阿鬥的體重,以驗證阿鬥是不是被晉武帝虧待了。他揚言如果虧待阿鬥,就要起兵攻晉。晉武帝為了蒙蔽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鬥吃。阿鬥見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飯,飯量大增。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鬥雖然沒有什麽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虧待他,日子也過得太平,福壽雙全。這壹傳說,雖與史實有出入,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能給阿鬥帶來福氣,人們也祈禱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3.立夏飯立夏當天,許多地方的人們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發展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

南方很多地區的立夏飯是摻雜豌豆的糯米飯。桌上擺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肴。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計。民間相傳立夏吃蛋主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得到補充。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日,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耗,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似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走遠路,寓意主腿。帶殼豌豆狀如眼睛。古人眼疾很多,人們為了去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壹年眼睛似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寧波的立夏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壹樣粗細的筍壹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

(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說吃後夏天不會長痱子,皮膚會像軟菜壹樣細膩。

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

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壹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窮,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

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壹個隆重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

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人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之祝願。

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面粉加少許食鹽烘制而成)為主。

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人水浸泡後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

周寧縣純池鎮壹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壹是米糊,壹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非常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鄰裏互邀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

的風俗有些類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可當做是立夏嘗新的另壹種形式,“七家粥”是收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壹大鍋粥,由大家來分享。“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壹大壺茶,再由大家坐在壹起***飲。

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麽美味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舊時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