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金屬鑄造史

金屬鑄造史

在古代,中國、印度、巴比倫、埃及、希臘和羅馬都曾鑄造過武器、祭祀器皿、藝術品和家用電器。早期的鑄件由金、銀、銅及其合金制成。青銅時代是人類文明史上光輝的壹頁。後來出現了鑄鐵件。中國早在戰國時期就廣泛使用鑄鐵件,技術傳統源遠流長。附圖為天工吳凱鑄造釜圖(見冶金史)。金屬鑄造

冶金和鑄造是相輔相成的工藝過程,中國古代的“冶鑄”壹詞就反映了這壹事實。雖然鑄造技術在後世已經發展成為壹門相對獨立的機械制造技術分支,但它仍然離不開冶金技術。

(1)鑄鐵鑄鐵歷史悠久,但發展速度緩慢。直到1722年,萊奧米爾發明了沖天爐,開始用顯微鏡研究鑄鐵的顯微組織和斷口,情況才有所改變。1734年,斯維登伯格寫的《德·費羅》問世,對鑄鐵技術有了初步的理論認識。1765 ~ 1785期間,由於蒸汽機的出現,機器制造業大量使用鑄鐵,從1860開始運輸部門也使用鑄鐵鋼軌。1788年為巴黎自來水廠生產了總長60公裏的鑄鐵管。對鑄鐵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了鑄鐵的技術進步和理論研究。

②鑄鋼熔點高,成分控制(如脫氧等。)比較復雜。直到1740出現坩堝煉鋼,工藝才開始發展。

③鑄鋁1886發明熔鹽電解制鋁。到20世紀初,鋁及其合金的鑄造工業發展迅速,居有色金屬鑄造之首。但傳統銅合金鑄件的比重逐漸降低。

目前,金屬鑄造方法已經發展到可以滿足各種需要,可以經濟地制造復雜形狀和各種尺寸的鑄件。

金屬的鑄造性能包括:①流動性,液態金屬填充鑄型的能力;(2)收縮傾向,由液態變為固態,容易產生縮孔等缺陷,線性尺寸收縮量大,影響鑄件最終尺寸精度;③熱裂傾向。壹些金屬和合金在鑄造過程中容易出現裂紋和偏析(見金屬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