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四部文明的特色

四部文明的特色

《四部文明》是由我國著名國學大師文懷沙先生擔任主編,陜西震旦漢唐研究院編纂的大型古籍文獻叢編,由西安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陜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部文明》二百巨冊,收錄古籍原著壹千五百六十余種,壹萬八千二百余卷,總計壹億四千余萬字。其中《商周文明卷》三十冊,《秦漢文明卷》四十冊,《魏晉南北朝文明卷》三十冊,《隋唐文明卷》壹百冊。

《四部文明》是對我國先秦至隋唐兩千余年間的歷史文化進行全面的、學術的、總結性研究的大規模纂述,是展現中華文明前半期的精髓與核心的集大成之作,堪稱周秦漢唐文明集成。

與歷代所修纂的大規模叢書不同,《四部文明》無論在編纂思想、編纂體例、以及文獻收錄和底本選擇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特色,大體而言,有以下數端: 罕見與實用並舉的原則:

匯印古籍,其要在據善本,《四部文明》所收各書,均在全面了解存世版本的情況下,經與國家圖書館、省市圖書館、大專院校圖書館及海外圖書館等商借底本,或選擇孤本、珍本,或選擇初印本,或選擇名家校勘本,匯集了大量的古籍善本。與《四庫全書》相較,僅以《十三經》為例,《四庫全書》為生員手錄,書成於眾手,魯魚亥豕,手民之誤,不可勝舉;而《四部文明》不僅收錄了宋代各種刻本的《十三經》,還收錄了開成石經本《十三經》,此外更廣泛搜羅了宋明以來《十三經》的諸多珍、罕註疏本,因此在所收文獻的可靠和完善方面,與《四庫全書》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四部文明》廣泛搜集罕見文獻,使大量孤本、珍本古籍化身千百,極大地取便於學術研究。其中收錄了唐寫本4種,宋本101種(宋刻本68種,影翻宋本33種),元本19種(元刻本18種,影元本1種),明本121種(明刻本118種,明抄本3種),清刻本311種,經藏本7種,日本古刻本3種等壹大批稀見古籍原本。其中宋本《十三經》、宋本《老子》、《莊子》、《荀子》、《列子》、《管子》、影翻宋本《韓非子》、《國語》、《戰國策》(以上《商周文明卷》),宋本《史記》、《漢書》、《後漢書》、《說文》、《古文苑》、《東漢文鑒》(以上《秦漢文明卷》),宋本《三國誌》、《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陶淵明集》、《六臣註文選》、《世說新語》、影翻宋本《鮑氏集》、《江文通集》(以上《魏晉南北朝文明卷》),宋本《隋書》、《舊唐書》、《新唐書》、《杜詩補註》、稿本《全唐詩》、清抄本《大唐開元禮》、《唐會要》闕卷(以上《隋唐文明卷》)等等珍罕古籍在學術研究方面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前商務印書館在張菊生先生主持下,輯印百衲本二十四史,名山事業,為史學結成碩大之果。時《隋書》用元大德本,今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宋中字本、宋小字本兩本拼合,闕卷乃以元大德本補足,成《宋本隋書》,使沈埋數百載之故籍壹朝彰顯於世。在搜羅珍善本的基礎上,又以實用為目的,對常用文獻及普通古籍,以精校、精刻本為主;對雖非珍本但已為學術界所熟知的著作及版本,也作了廣泛的收集,以取便於專家讀者的研習與參考。 集成與精粹結合的宗旨:

根據《四部文明》編纂的宗旨,既向集大成的方向努力,使之成為周秦漢唐文獻的集大成之作,又突出反映各時代文明成就的重點方面,清晰地跟蹤描繪中華文明發展的演進歷程。匯集壹個時代的文獻,盡量做到全面,不使重要文獻遺漏,《四部文明》對先秦至隋唐的文獻做了全面的搜羅整理和匯集,是全面反映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及隋唐各個時代文明成就的文獻巨編。

在我國文化史上,先秦諸子思想的活躍,秦漢經學、史學的發達,魏晉南北朝思想的解放,隋唐文學的發展高峰,都是顯現時代特征的文明成就,在《四部文明》中,依各時代文明成就的特征,在文獻的搜羅上有重點的突出,以利於讀者充分了解不同時代我國歷史文明的走向。 文獻搜羅的完整性:

我國自古有易代修史、總結文化遺產的傳統,尤其是漢代對儒家經典的搜集整理,清代考據家對文獻的考證清理,為總結我國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囊括壹個時代的文獻全貌,從孔子整理六經開始,就有了這方面的努力。宋代以來,有意識地總結文化的工作更是作出大量的成績。《冊府元龜》、《文苑英華》、《太平禦覽》、《太平廣記》等宋四大書,明成祖時期的《永樂大典》,清代的《二十四史》、《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民國時期的《四部叢刊》、《四部備要》,以及新近出版的《傳世藏書》、《續修四庫全書》等等,都是大規模清理編纂古代文獻的工程。但是以時代劃分,匯總壹個時代的總體文獻於壹編的大型斷代文獻纂述,還要以《四部文明》始。以往的各種叢書,或兼收並蓄,或以類相從,斷代文獻全編,則付闕如。以往的大規模叢書,即使其規模超過《四部文明》,但如學者要檢閱某壹個時代的文獻全貌,則如大海撈針,茫無頭緒。而《四部文明》以時代劃分,集中劃壹地匯集各個時代的文獻全貌;因此,《四部文明》分之則是分別展現先秦文明、秦漢文明、魏晉南北朝文明和隋唐文明的大規模文獻叢編,合之更成為中華歷史前半期文明成就的總匯。鑒於現代學術與教育發展的要求,文、史、哲、科普遍進行分時代、分學科研究的情況下,文獻以時代匯總的編纂方針,使得本叢書的實用性、收藏性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說,在中國古籍整理方面,象《四部文明》這樣的斷代文獻全編,對古文獻進行時代與內容的分合,是前人從沒有作過的,是空前的。此外,在具體文獻的收羅上,也盡量采用全本,如《唐會要》壹百卷,為治唐史所必須借重之重要文獻,自清人輯入《四庫全書》即闕卷七至卷十計四卷,庫本《會要》該四卷為後人所補,已非原貌,後民國間商務印書館出版國學基本叢書,收錄《會要》壹以殿版為式,至數十年來中華書局仍據商務本影印行世。中四卷抄本原貌學者罕覯,今以國家圖書館所藏清初抄本此四卷補闕,並附庫本所補四卷,以供學界研討。 資料編排的系統性:

在收集和編排上依照學術體系與學術慣例對所有文獻進行分門別類。在以往歷代編修的大型叢書中,大體都據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從目錄學角度,這樣的編排對於管理和查閱,有壹定的便利;但以學術研究出發,要集中查閱某壹時代的整體文獻,或某壹領域跨時代文獻的全貌,則非常困難。《四部文明》以當前學術體系為藍本,將各時代文獻進行新的分門別類,極大地方便了從事某壹領域研究的讀者參考和查閱。如《商周文明卷》,對收錄的各方面文獻,分列在:先秦圖誌、甲骨文存,先秦史表、金文類纂、古器圖象類纂、十三經匯函、四書匯纂、群經總義、先秦古史匯纂、國語匯纂、戰國策匯纂、諸子匯纂、先秦雜著匯纂、先秦地理著述類纂、全上古三代文、詩經輯纂、楚辭輯纂、先秦大家集匯等若幹分部中;《秦漢文明卷》,分列在:秦漢圖誌、秦漢史表、說文匯纂、廣雅、釋名、方言、史記匯證、漢書匯證、後漢書匯證、秦漢史部書匯、秦漢金石文匯、秦漢著述匯編、秦漢地理書薈、兩漢說部書薈、秦漢古逸書輯佚匯纂、秦漢文、漢大家集匯等分部中;《魏晉南北朝文明卷》,分列在:魏晉南北朝圖誌、魏晉南北朝史表、三國誌匯證、晉書匯證、宋書匯證、南齊書匯證、梁書匯證、陳書匯證、魏書匯證、北齊書匯證、南北史匯證、魏晉南北朝史部書匯、全三國六朝文、魏晉南北朝詩總集匯纂、魏晉南北朝別集匯纂、文選輯纂、魏晉百家小說、魏晉南北朝雜著書匯、魏晉南北朝釋道書匯、玉篇、魏晉南北朝類書叢編、魏晉南北朝金石書匯、魏晉南北朝地誌匯纂等若幹分部;《隋唐文明卷》,分列在:隋唐圖誌、隋唐史表、隋唐典章職官書匯、唐代譜牒科舉職官名錄書匯、唐代詔令奏議書錄、隋唐史部書錄、隋唐地誌輯錄、隋唐金石文匯、唐代類書選錄、隋唐釋道書薈、隋唐雜著叢編、隋唐小說匯編、全隋唐文、全隋唐詩、唐代詩文總集叢編、唐代詩文紀事叢編、唐大家集匯等若幹分部中;這樣的編列與輯集,對於研習某壹領域的學者,甚便使用。 古籍整理的學術性:

在全面搜羅文獻的同時,又不同於過往叢書簡單的文獻羅列,而是廣泛吸收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在保存文獻的基礎上,使文獻價值進壹步充分體現和易於利用。在底本選擇上,有大量名家校勘或批校本,以及整理、註釋本。在文獻整理上,或羅列不同版本,或匯集研究資料,或增加題跋,或標註出處,或校勘,或補遺,不壹而足,盡可能地提高其學術價值。如《全唐文》這樣壹千卷的大書,考慮到作為總集其作用主要供查閱之需,故本叢編對《全唐文》所收壹萬八千四百余篇文章逐壹進行核檢,將其原始文獻出處,壹壹註明,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文獻線索。《大唐開元禮》通行本為光緒間公善堂刻本,此次影印不用公善堂本,而采用國家圖書館所藏清初抄本,此本罕見而彌珍。此抄本雖衍訛舛誤頗多,但經過清代大考據家王念孫等人悉心校勘,朱墨斑斕,浮簽滿紙,李璋煜輯其校勘成果成《大唐開元禮辨證》,附於全書之末,因此使之成為有關此書的重要研究成果,匯入本編,為學術界提供十分難得的資料。

古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壹大支脈,是傳承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根基所在。《四部文明》是規模宏大的曠代巨編,是展現中華歷史與文明的山容海納之鉅構,更是當前陜西省在建設文化大省和文化強省進程中的壹項重大文化工程,它的編纂完成,對於繼承和弘揚我們祖國燦爛的古代文明,總結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產,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大發展,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傅光(《四部文明》執行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