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儒林外史20個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20個人物形象分析

儒林外史20個人物形象分析如下:

1、嚴致中:

嚴致中是壹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

2、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後來離開了家算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3、陳四老爺陳木南:

太平府人。住在南京,寓在東水關董家河房。和表弟徐九公子借銀子去結交妓女,後欠了債務還不了就跑到福建去找表弟。

4、範進:

南海人,進士,官至山東學道。範進時年五十余歲,連秀才都沒考中,家中窮困不堪,他臘月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廣東雖然氣候溫暖,但臘月時節溫度也不高。周進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因此上演了壹出“範進中舉”的癲狂鬧劇。

5、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壹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壹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壹面。

6、蘧公孫:

蘧公孫本名蘧來旬,字酰夫,浙江嘉興人。因為祖父蘧祐做過南昌知府,所以被稱為“蘧公孫”。小說中,他首次出場是在第八回《王觀察窮途逢世好婁公子故裏遇貧交》。蘧公孫的人物原型是吳敬梓的好友李本宣。

7、楊執中:

楊允,字執中。是《儒林外史》中的壹個重要人物,從第九回在二婁公子和鄒吉甫的談話中被提起,壹直到第十三回退場,在近五回的篇幅中都有楊執中的出現。從人物塑造的角度來看,身為名士的楊執中是書中性格鮮明的壹個人物,並在全書中擔當了某些“極重要的諷刺主題”。

8、王冕:

王冕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壹個士人作為壹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9、鮑文卿:

鮑文卿做過安慶崔按察的門人,家中幾代戲行。後來自己成立了戲班子,經常在杜家兄弟家活動。

10、周進:

從這周進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蝕著文士的心靈,使壹些文人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他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

11、湯奉:

如果可憐的讀書人壹旦考中了進士,便可以名正言順的踏入仕途。而那些原本可憐的讀書人壹旦做了官,很快便會成為貪官汙吏。其中湯奉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這些官吏就憑借科舉得意,升官發財,作威作福:而貪狠、蠻橫則成了他們的***同特征。這就進壹步暴露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整個封建官吏政治的腐敗不堪。

12、馬靜:

科舉既然成了讀書人獵取功名富貴的唯壹手段,八股文自然就成了文章的正宗。於是無數的封建文人,孜孜不倦地鉆研八股文,其中最虔誠的八股制藝信徒當屬馬靜了。這不僅寫出了馬二先生之流受害而不自覺,而且也點出了他們不自覺的原因,正在於舉業是他們能做官的唯壹途徑,這就觸及了封建社會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科舉制度選拔人才的不合理性。

13、杜少卿:

《儒林外史》中不僅有對儒林醜類的揭露和諷刺,而且有對正面人物的肯定和歌頌。作者肯定的最多的是那些不慕功名利祿的知識分子,杜少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杜少卿輕視禮教,反對歧視婦女,反對納妾,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仗義疏財,平等愛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14、王惠:

南昌太守王惠,也是壹個貪官的典型。在他被任命成為南昌的知府時,他不關心民生生計,不關心有什麽冤情案件。而是了解這個地方有什麽人情可以靠的上,本地有什麽吃的玩的,有什麽特產,甚至於哪些案件可以通融壹下。

隨後他把府衙內的六房書辦全都集齊了,了解府衙內所有差事能得多少的余利,最後還讓大家把錢財充公。壹時之間,百姓們被嚇得被打的魂飛魄散,每日都戰戰兢兢,令人諷刺的是,在朝廷考察時,竟然被認為是第壹能員。

15、魯編修:

魯編修是壹個貧困潦倒的“窮翰林”,以能進入翰林院為榮。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後繼有人,但是,可惜的是他只有壹個女兒,所以從小就把女兒當兒子教,希望可以寄托壹點自己的希望。

但是女兒家終究是不能參加科舉不能入世的,雖然魯小姐學問了得,只可惜不是男兒身,不然“幾十個進士、狀元都中來了”。既然女兒不能去考試,就希望能招個好女婿,替自己了了這份心願。

於是找了個所謂的“名人之後”的蘧公孫,“料想公孫舉業已成,不日就是個少年進士”,沒想到這蘧少爺卻是個“雅人”,對於科舉這等“俗事”並不為意,不僅小姐傷心,連魯編修也深感後繼無人。

16、王冕:

王冕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

17、周進:

壹個皓首窮經、迷信經典、沈溺於制藝難以自拔的人。周進生活窮困潦倒,不得不忍受著士林人物的羞辱和市井小民的輕蔑。但始終堅信科舉是自己唯壹的救命稻草。

18、範進:

範進是壹個熱衷科舉,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他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全耗在科舉上,將中舉取得功名利祿當作唯壹的奮鬥目標,幾十年屢試不第,也不願從事勞動養家糊口,其靈魂完全被科舉的鎖鏈縛住了。

範進中了舉,雖然物質富有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但其靈魂完全被科舉毒化了,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說明他中舉後也成了封建統治階級中的壹員,也會與其他統治者壹樣欺壓百姓的。

19、嚴致和:

嚴致和是壹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壹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壹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20、匡超人:

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壹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壹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壹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