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民俗文化總結報告

古代民俗文化總結報告

中國民間文化——風水文化與風水建築

風水被大多數人視為無稽之談。在科學發展的今天,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風水學的理論並非壹無是處。大多數人也將其視為中國的壹種傳統文化。《黃帝宅經》雲:土地好,苗旺盛;翟吉,人丁興旺。短短十個字,風水的精髓就完全展現出來了。風水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風是流動的空氣;水是地球的血液,壹切都依賴於它。

有風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活力,萬物可以生長,人可以生存。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正是因為有空氣,有水,有適宜的溫度,地球上才有生命。所以,風水理論也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建築中的風水理論。

中國有很多風水建築。人們在建房選宅時會註重風水的好壞和環境的朝向。人們經常用美麗的風景,傑出的人和其他詞語來贊美他們的地方。風水文化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壹。那麽,什麽是風水文化呢?是迷信還是科學?

“風水”壹詞最早是在《葬書》中提出的。“齊乘風而散,界水而止。古人聚而使之長存,事跡止,故謂之風水。”所謂風水就是:太極生兩儀(陰陽、陰陽),兩儀生四相(五行),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通常人們把風水分為龍、穴、沙、水、向、意、形、天。所有高級風水師都是按照這些原理來做的,但要結合人類命理和自然來計算;以前風水大師的壹句名言是:壹命二運三風水四品五德五學。

中國古人把風水稱為風水,也叫地理。我們可以壹起讀為:風水風水地理學——地理學(觀天)、地理學(測地)、風(空域)、水(水文水質)、地理學(地形地質)的研究分析理論。

在地球上,水和人類依賴最基本的物質,體積最大的物質是風和土。(空)、水、地(陸)。在地球上,除了來自天體的物質,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三生萬物,包括人類。可見,古人所說的風水是指地球上的壹切物質,風水學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微觀物質(空氣、水、土)和宏觀環境(天地)的理論。按照古人的認知,除了陸地和水,其余都是空間,空間裏只有風。古人認為風、空間和天空是聯系在壹起的。風水學中的風不僅僅是空氣,還有空間和天空。老子曾說:壹命二,二命三,三命萬物。壹個是天,所以總有壹天會生水,壹個是地,第三個是水。翻譯成白話就是:自然,天地生水,天地生萬物。風水壹詞起源於伏羲時代。根據太昊伏羲開發的簡易地圖,推斷出地球有壹段風水時期。

《素問經典》記載:“顏地說:壹霧,二風水,三山水,四丘,五河,六河,七小河,八缺水,九缺水。”這裏所指的風水,應該是風水的本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風水壹詞的定義是:指住宅基地和墓地的地理情況,如脈絡、山川走向等。《辭海》中也有解釋:風水,又叫“堪輿”。舊中國的壹種迷信。人們認為,住宅基地或墓地周圍的風向和水流情況可以導致居民或被埋葬家庭的命運。也指相宅相墓的方法。但這兩種說法都不準確。壹是把風水等同於壹種迷信,不肯定其科學內涵;第二,風水和風水沒有區別。風水是從古至今壹直傳承的文化現象。表面上看,是壹種民俗,壹種擇吉避邪的技巧;從本質上講,古人研究人與環境的關系是壹門新知識。簡單來說,它與現代的“人居環境”和“環境地理學”有些相似,但兩者仍有本質區別:後者是壹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但由於缺乏科學理論和實驗依據,前者摻雜了許多唯心的說法和迷信的內容,以至於我們不能把它當作壹門科學,而只能把它當作壹種“幻數”。

近年來,由於對傳統文化研究的深入,中外學者對風水逐漸達成共識。他們認為,風水是中國古代為尋找建築吉祥之地而提出的壹種景觀評價體系,是古代人對居住環境的選擇、處理和布局的藝術。風水的範圍包括房屋、宮殿、寺廟、墓葬、村落、城市等諸多方面。其中,涉及死者埋葬地點的稱為“陰宅風水”,涉及生人住所的稱為“陽宅風水”。風水有糟粕也有精華,不能簡單地用完全積極或者完全消極的態度去看待。也有學者認為,嚴格來說,風水和風水是有區別的。風水是客觀存在,其本體是自然;風水是主客觀之間的活動,其本質是人。

中國風水學是宇宙學、天文學、天體運動方位、地球物理學、地磁方位、水文學、地質地貌學、環境景觀、自然生態建築、社會倫理學、美學、人類信息學、氣象學、空間選擇、時間選擇、民俗學、做人哲學、玄學、易學、預測、陰陽、五行、行氣。這是中國古代人民偉大智慧的結晶,應該為我們的後代所學習和發揚。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家比較熟悉的風水建築大概就是故宮和十三陵了。北京有壹條貫穿紫禁城和十三陵的龍脈。古代的國王住在他們的前面,休息在他們的後面,所有這些都在龍脈之上,受到眾神的庇護。紫禁城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紫禁城裏的龍脈與昆侖山相連,昆侖山與天空中的生機相連。故宮的交泰殿是故宮的龍洞,北京的龍洞,中國的龍洞。從靜態風水來看,故宮後面有景山,前面有金水河,位於山川之間,真山金水依山傍水,為延壽穿宅之式。從後宮後寢分析,從前宮前三殿來看,主要建築太和殿、鐘勇殿、保和殿都占據了吉祥的位置;從後寢和三宮來看,朝慶宮、交泰殿、坤寧宮也在吉祥位置,特別是延長吉祥位置,使其長久更穩固。整個紫禁城完全按照風水的壹般模式建造。

明十三陵也是如此,它是明朝皇帝的陵墓,建於永樂七年。為了尋找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風水師在昌平找到了這座山,經朱迪親自踏勘確認,命名為“天壽山”。後來明朝的皇帝們陸續在這裏建墓,明十三陵依山傍水,美麗自然。十三陵所在的地形,北、東、西三面環山,南面開闊。山裏的溪水在與郁陵前河匯合後,向東南奔流。陵前神道兩側的兩座小山分別是“龍山”和“虎山”,符合東青龍西白虎的四靈方位格局。根據風水理論,天壽山綿延,“龍脈”欣欣向榮。陵墓向南而立,主峰高聳於後,左右為“護沙山”環繞,向南延伸至北京平原,前景壹片光明。陵墓的“唐明”(基址)平坦寬闊,山上植被茂盛,脈紋“生機勃勃”。這真是壹個為陵墓而造的天堂。這次北京之行,我還聽說了北京另壹個著名的風水建築——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大樓。這家建行位於北京西二環金融街25號。

“金融街”元代叫“金城廣場”,明清是商鋪、銀行聚集的地方。從清末到民國,中國大部分銀行也設在這裏,是歷代各金融機構青睞的寶庫。“現在的‘金融街’建於8月1993,2005年建成。南起復興門,北至阜成門,東至太平橋,西至二環路,總面積103公頃。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工商銀行總行、中國人民建設銀行總行、中國銀行總行、農業發展銀行總行等全國性銀行總部聚集於此,證監會、保監會、中保集團、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網通等壹大批知名金融保險證券單位和電信企業入駐。馬來西亞豐隆集團等國外著名銀行機構等200多家國內外金融和非金融機構在此落戶,成為中國掌握最新國際金融信息、了解世界金融動態的國家金融中心。”雖然就在這塊“風水寶地”之上,但建行總行卻“坐落在壹個蕭條的地方”。建行前面的立交橋是斜的,空著遇到“立交橋煞”,而它的西北角正對著路口,被“馬路煞”沖刷,都是放錢的征兆。相傳時任行長周小川從香港請來著名風水大師為建行設計出謀劃策,試圖力挽狂瀾。於是就有了這個被北京人津津樂道的“風水建築”。金融街上的建行大樓是黑色的,這在世界建築史上是罕見的。風水中,黑色屬水,水也顯富貴。黑色不僅催財有力,還能化腐朽為神奇。在西北角的重要位置,建築被設計成兩把鋒利的刀形布局;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頂端,有四個形似水閘的旺財設計,寓意財源滾滾;在十字路口和立交橋的西北角,還有壹對漢白玉,號稱中國最大,用來發財。勇者中間豎立三根旗桿,寓意三支高香,以示對天地之神的崇敬。在這樣的風水架構保護下,近年來,建行蓬勃發展,成為中國四大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原行長周小川也晉升三級,從總行行長升至證監會主席兼央行行長。

真正的中國古代風水,應該是古代人類繁衍、治國、保民等社會活動形成的壹種生存知識;研究自然對人類的作用是壹門高深的學問;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壹種趨吉避兇的手法;是流傳千年的民俗活動;它是中國以天人合壹為核心的哲學思想的獨特產物;是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形成的人居環境選擇和優化的實用技術;它是由中國古代人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學術混合而形成的壹個廣泛的學派;科學與玄學並駕齊驅,精華與糟粕並存,落後於現代技術,超越現代科學,這是壹個系統的理論;是寶貴的非物質歷史文化遺產。

風水可以改變命運,贏得神力,古人高度肯定。風水學告訴人們順應自然規律,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優化自然環境,才會有陰陽好宅,有了好風水地方的吉祥感應和蔭涼,自己和子孫後代才會平安昌盛。所以,如果每個人都能得到壹個好的風水之地,運氣好的話,社會就會人人平安幸福和諧,民族國家也會因為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有壹個和諧的社會而繁榮昌盛。這就是風水對人類最大的好處。

但不可否認的是,風水並不是萬能的,風水只是影響生活的壹種力量。中國的風水雖浩瀚而淩亂,深奧而神秘,可證而缺數據,有用而多無科學依據,但仍有諸多局限,廣而無垠,深不見底,難學難操作,古舊而停滯。所以,希望風水同仁在今天從事考古的同時,能夠摒棄成見,努力開拓創新,與時俱進,不斷豐富。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