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秦朝焚書坑儒燒了多少書?為什麽沒有燒完?最好有評價。

秦朝焚書坑儒燒了多少書?為什麽沒有燒完?最好有評價。

首先說壹下焚書的理由,李斯及其門客的總結大概是:昔日諸侯相爭,各有其國,而且是爭相招士,所以養成私人教學和遊學的風氣。現在天下已經統壹,法令從壹而出,百姓應當努力從事農工,士則應該學習法令制度和各種刑法。但現在這些儒生所教出來的士人,不學習時下有用的實際學問,整天只知道鉆研古書,亂發議論,妖言惑眾,導使黔首對陛下所創的法令制度起懷疑,為害之大,不是任何罪行可以比擬的。同時,這些人只要說到有新法令頒布,就用他們所學的那套舊經典——駁斥,不但個人在內心不服,而且出外就群聚非議。以批評陛下來成名,以唱反調為高明,嘩眾取寵,成群結黨來專門制造謠言誹謗政府,這種情形要是不迅速設法禁止,就會造成百姓不再信服政府任何行政措施的危機,必須要禁! 但是李斯提出了壹些折中的措施:比如實用學問的書簡,如醫藥、蔔筮、園藝等不再焚燒之列,有人想學習政治、刑名法令之學,可由官方辦理的學校教授。

具體焚燒了多少書,並無據可考,但按照當時秦朝刑法之嚴,恐怕焚燒的數量是個天文數字,另外對於政府的荒唐舉措,廣大人民群眾群策群力,各顯神通,

焚書令下達後,人們挖地窖、築復壁,將書藏進去,當然這項行動不能請人,也不能在白晝公開進行,只能利用深更半夜,鄰人、家人都睡著時,壹個人偷偷起來摸黑做。因此,許多白發蒼蒼的老學究,平生第壹次拿起鋤頭或泥鍬,弄得滿手都是水泡,但他們為了保存傳統文化,只有興奮和喜悅,沒有半點怨悔和恐懼。還有的人怕藏書遲早會被找到,幹脆將自己的腦子變成書窖,日以繼夜地背誦,能記多少算多少。他們也有集體合作的,大家分配妳背《周禮》,我背《詩經》,他背《春秋》、《易經》……等等,這是日後由他們自行寫出,或他們口述,而別人用今文(小篆)記載的古籍眾的多來源。這類行動以齊魯兩地進行得最為積極,也是若幹年後古文(大篆)經典出土的唯壹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