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陽歸元寺位於武漢市漢陽區翠微路西側。清順治十五年(1658),由浙江僧人白廣在此創建。取名“歸元”,出自佛經《楞嚴經》,歸元無二法,方便眾門。歸元就是歸真,就是超越生滅的界限,歸真寂靜的本源。在佛教中,歸元寺屬於曹洞宗(禪宗七派之壹),所以它也被稱為歸元寺。與寶通寺、西蓮寺、正覺寺並稱武漢四大叢林。
歸元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了屢戰屢敗,屢興屢敗。現存建築建於清同治三年(1864)、光緒二十壹年(1895)、民國初年。新中國以來,* *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護文物古跡,不斷維護歸元寺,修聾作啞,使歸元寺煥然壹新。“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周恩來的關心和保護下,寺廟沒有遭到破壞,宗教設施和珍貴文物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從1973開始,歸元寺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大雄寶殿、藏經閣、五百羅漢殿、大石閣、鐘鼓樓、翠微閣等建築進行了修繕。1983年被* * *,列為漢區全國重點佛教寺廟。歸元寺現占地面積1.7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目前有十位僧人,住持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常明法師。寺內古樹參天,花木繁茂,泉水清澈碧綠,曲徑通幽,被稱為“漢之地”。也是湖北省佛教協會、武漢市佛教協會所在地。
歸元寺由北院、中院、南院三個各具特色的院落組成。它有三組主要建築,即藏經閣、大雄寶殿和羅漢堂。
山門內是中院,內有鐘鼓樓、齋堂、佛禪堂等建築,還有翠微泉、翠微谷、翠微亭等景觀。院內梅花、桂花、玉蘭、紫薇等花卉競相開放,松、柏、棕相映,山石、盆景交相輝映,形成壹片宜人的“翠微仙境”。這裏的翠微泉清澈見底,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經有關部門檢測,泉水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適合釀造各種飲品。翠微亭旁的墻上,有壹首嵌著白光的詩《翠微春》。
中級人民法院的主體建築是大雄寶殿。該寺始建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歷經多次維修。目前大雄寶殿重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經過近幾年的維護,它非常壯觀。大殿中央是釋迦牟尼的雕像,兩側是他的弟子阿難和葉佳,兩者都是拓沙的雕塑。釋迦牟尼的“偏右肩,交錯而坐”,非常莊嚴安靜,有尊嚴。佛像背後的背光是樟木雕刻的“五龍抱聖人”圖案。在佛像前,有韋陀、彌勒和地藏的雕像。在佛像後面,有壹組島嶼觀音像。只見島上觀音赤足立於頭上,龍女與童子侍立左右,身後是壹座高達八尺的泥崖,碧波萬頃,波濤洶湧。整個雕像向前傾倒。人們擡頭望去,只見觀音的衣袖仿佛在洶湧的波濤上飄飄灑灑地向妳飄來,增加了宗教藝術的感染力。
佛像前的祭壇是難得的木刻珍品。祭壇高4.8米,寬10尺,寬2尺,深5寸,前柱嵌入式,寬5寸,高6寸,分五格刻畫空樓。圖案描繪了唐玄奘回長安取經時,受到君民歡迎的場景: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西遊記人物;有李世民、文武百官、禁衛軍和普通百姓;在亭子的墻壁,車馬的山川,建築的條幅,香爐,燭臺等。,所有的儀式都要舉行。縱觀全局,紛繁熱鬧,史無前例。吊柱下緣為五龍雲,四周盤旋,四條虎腿支撐,生動有力。相傳這件香樟木雕耗時十人壹年完成,技藝精湛,令人驚嘆。
大雄寶殿前的韋陀廳裏,有壹尊木雕韋陀像,身披鎧甲,手持杵,巍然屹立。中國古代武將的形象,用來表現印度古代神話中“四天王三十二將”的保護神形象。這件木雕是用壹整塊樟木雕刻而成,線切法是唐雕風格。它是歸元寺的藝術瑰寶,是中國雕刻藝術的寶貴遺產..
北院的主體建築是藏經樓。藏經閣建於1920至1922。它是壹座亭子狀的建築,有兩層和五個開口。高約25米,動物頭頂有大脊,魚角上有爪,鬥拱上有飛檐。古樸精致,四柱擎天,二鳳朝陽,五龍戲珠。整個建築,門窗,朱漆雕琢,精美壯觀,金碧輝煌。它是武漢唯壹的磚木結構古建築。這裏有許多佛教文物,除了藏經外,還有佛像、法器、石刻、木刻、字畫碑刻和外國經典。
這裏收藏的佛教造像有敦煌、雲岡、龍門、麥積山、炳靈寺以及各地數千個佛洞的石佛和石雕。藝術風格多樣,有金、銀、銅、石雕、木雕、瓷雕、泥塑、牙雕、玉雕等各種質地,還有壹些是東南亞國家的禮物。是國內收藏佛像較多的佛教寺院,部分文物為國內外稀世珍寶。如藏經閣正殿陳列的壹尊玉制悉達多喬達摩,重達壹噸多,雕刻精美,技藝精湛。是1935年太虛大師訪緬時仰光的佛教徒贈送給中國的。像這樣精美的玉佛在中國只有三尊,另外兩尊分別在北京和上海。再如南北朝時期埋葬的觀音石像,體態輕盈,開胸有結,有流蘇,瓶身幹凈。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還有兩尊紅木雕刻的達摩像,是清代康熙初年的優秀木雕。兩尊塑像,壹坐壹立,個性十足,生動地展現了九年法面向墻,閉目沈思,超然物外的形態。
藏經閣收藏的佛經有:清代龍藏部,信***714分48櫃存放。宋版《巖沙集》影印本,共593封。清末民初在上海印了壹本《頻、賈、臧》(缺“冷”字)。清末民初,商務印書館影印了日文版的《續集》和《大正集》。此外,還有兩件令人驚嘆的寶貝:壹件是69歲的湖南衡山人李順年在清光緒元年(1875)寫的佛經。“佛”字寫在壹張寬度不超過六寸的紙上,由金剛經、心經原文5424字組成。每個字只有芝麻那麽大,肉眼看不清楚;如果放在30倍的放大鏡下看,字字細致,筆法優美,真是書法珍品。另壹本是民國初年(1915-1924)武昌高僧妙容臨摹的《華嚴經》和《火焰鏡》。字體很漂亮,很少見。
有佛塔、香鍋、凈瓶、衣服碗、張西、念珠、如意、鈴杵、毗盧帽、袈裟等。藏品中所有的寶塔都很小,包括清代用木頭雕刻的七級寶塔和亭子狀的七個如來塔,每個高約2米,制作精美。還有佛牙、佛塔、佛骨的銅塔,還有日本、東南亞國家捐贈的佛塔。
鼎是宋乾德年間(公元963-968年)制作的陶瓷香鼎,粉白相間,由蓋、體、座三部分組成。蓋子上的孔布滿了雲紋,鼎的兩側布滿了動物的頭和耳朵。底座上緣是空樓裏的吊柱,裏面梅花盛開。制作極其精致細膩。還有明代宣德時期的青瓷鼎,清代的青銅香鼎。瓷瓶包括明代的碎瓷和天藍瓷,清代的洪軍瓷和彩釉瓷。
這裏也有很多字畫碑。館藏名家書畫百余件,元代黃子久、王蒙、吳、的山水畫,明代朱載、程正茂、王鐸、石濤、董其昌的山水人物,清代余、高、、王逸、沈南平、何子珍的篆書,寺內還有壹幅幅拓片、科洛刻本、釋懷素草書,如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聖教序》、劉公權的《金剛經》等。楚、劉的書法以淡、剛著稱,懷素的草書以如畫著稱,都具有很高的書畫價值。清代朱禪畫的《十八羅漢》、《五百羅漢》、沈權畫的《鹿鶴同春》彩畫、明代畫家、王充畫的菩薩像、唐代顏畫的觀音像等。,都細致入微,栩栩如生,堪稱藝術珍品。更有價值的是宋代古拓片《於吉圖》、《華》等,它們詳細記錄了中國古代的山川、河流、沙漠、湖泊和地理,記述了漢武帝下西洋到唐宋時期治理塞外等大事。它們是兩種非常珍貴的歷史模式。
南校區的主體建築是羅漢堂。說起羅漢堂,民間有句諺語:“上有寶光(成都),下有西苑(蘇州),北有碧雲(北京),中有桂苑(武漢)”。也就是說,這四座寺廟中的五百羅漢殿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是佛教五百羅漢像的精華。
佛教中關於五百羅漢的來歷有很多說法:壹是《十讀法》中說,應時在世時,經常有五百弟子聽法講經。第壹,釋迦牟尼涅槃後,參加第壹次大會或者第四次大會的500名僧人。在《文婧舍利弗》中,也有記載說,在法王米多羅摧毀佛法之後,500名阿羅漢復興了這個神聖的宗教。在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莫傑托共有佛教僧人1000人,其中500人是修成正果的羅漢僧人,另外500人是普通僧人。國王的名字叫無憂王,他們都很崇拜他們。因為五百羅漢平時不揭真相,所以無憂王不知道他們是羅漢,只是把他們當成普通的佛教高僧。壹個叫摩訶婆的普通和尚發表了違反教規的言論,引起了佛教僧侶的混亂。無憂王決定處決這1000名佛教僧侶。這時,500名阿羅漢穿過雲層離開了,隱居在賈斯米諾國的壹個山谷裏。無憂王知道後專程登門道歉,並按照500羅漢的樣子在京城造了500尊雕像。自此,五百羅漢流傳下來,流傳到中國。盡管眾說紛紜,但羅漢被認為是“斷了壹切煩惱,值得世人扶持的聖人。”
中國漢傳佛教尊奉五代五百羅漢。當時的王錢在天臺山方廣寺建造了500尊銅羅漢。鹹德元年(954),經吳越王錢許可,道謙禪師在杭州凈慈寺創辦了五百羅漢堂。985年,宋太宗雍熙二年,制作了516尊羅漢(16羅漢、500羅漢),安放在天臺山壽昌寺。從那時起,全國各地的大型寺廟中又建造了500多尊羅漢。至於五百羅漢的名字,五代時天臺山石橋寺有壹個五百羅漢的名字(福宅北路),今已不存在。此外,南宋紹光四年(1134),工部郎高道肅記載的江陰軍(甘明遠五百羅漢尊豪碑),壹壹命名五百羅漢。佛教研究者認為,碑中提到的500羅漢的名字,並無典據,只是附在宋代的壹種說法。然而此後,每座寺廟都修建了500座羅漢堂,都使用它的名字。
歸元寺羅漢堂是壹座新穎的藝術寶庫。門前的對聯是:“莆田供大羅漢;眾皆離歸袁。”對聯有:“自造白光,祖德惠玲久,至今三百余年,復為廣廈羅漢;同治以後,國家復興,民心衰弱,願出二十八品,講法華。”門聯和楹聯均為曹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所題。
羅漢堂建於清朝道光年間,鹹豐年間(1852)毀於兵,光緒年間(1895)重建,1902年竣工,距今已有200年歷史。羅漢堂呈“天”字形建築格局,“天”的四個口為四個小院落,為龐大深邃的大殿提供了良好的通風采光條件。駱寒是按“田”字排列的。雖然廟裏有500多尊雕像,但並不擁擠。這種建築模式既巧妙又合理。
歸元寺的五百羅漢是王父子在湖北省黃陂縣用九年時間塑成的。時至今日,黃陂還是湖北的雕塑之鄉,泥塑歷史傳統悠久,技藝精湛,藝術家眾多。《歸元叢林羅漢碑》記載,《歸元寺五百羅漢》是以南嶽衡山朱升寺五百羅漢石刻拓片為基礎,經過加工、提煉、創制而成。工藝采用“脫胎漆塑”,又稱“金身抱沙像”,先將泥胎塑成模型,再逐層塗上格布生漆覆塑,稱為漆布空塑,最後用金粉裝飾。其特點是防潮、防蛀、耐用。在過去的兩百年裏,羅漢堂數次遭受洪水襲擊,羅漢堂到處漂浮,但水退去後,羅漢堂依然完好無損,顯示了高超的雕刻技術。
走進羅漢堂,都被他們生動的形象所感染。只見他們有的盤腿而坐,有的躺在石頭上望著天空,有的在研讀佛經,有的在驅邪。表情上,有的勇敢,有的溫柔,有的天真淳樸,有的歷經滄桑,都歷盡滄桑,栩栩如生。比如第463位羅漢,是壹位憤怒的尊者佐藤,身邊有六個為羅漢挖耳朵、捂嘴、捂眼的少年,被稱為“六賊演彌勒佛”。六賊是眼、耳、鼻、舌、身、心。它警告佛教弟子不要被世俗的感情所感染。雕像中,孩子的天真無邪,孩子氣的調皮,羅漢善良淳樸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讓人發自內心地贊嘆大笑。
“數羅漢”是人們參觀羅漢堂的壹件趣事。傳說人們隨意從壹個阿羅漢開始,然後依次倒數自己的現存年齡。這最後壹個阿羅漢的身份、表情、動作,都可以表現出算數者的命運。這項活動為人們參觀羅漢堂增添了許多樂趣。
在羅漢堂外的地藏堂,有地藏的塑像,堂內的木刻神龕更勝壹籌。其間的拱形飛檐、魚角動爪、雙鳳旭日、飛龍滾輪、浮雕吊柱、花卉、人物,都是極其精美絕倫的,是我國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歸元寺在昌明方丈主持下恢復叢林制度,管理有序,佛教活動正常。近年來,舉辦了幾次宣講活動。
昌明大師(1917 I),湖北省芷江縣人,19歲出生於芷江縣彌陀寺,20歲時受足戒。然後去湖北玉泉寺,湖南清溪寺,新華寺,羅漢寺聽課。1943年加入“南嶽佛道救難會”抗日僧伽救難隊,赴抗日前線救死扶傷。1950年任彌陀寺住持。1958-1960就讀於中國佛學院,回到歸元寺,1965任歸元寺監。十年內亂期間,周總理曾寫信反映歸元寺的混亂狀況,隨後有關部門接到周總理的指示,采取措施保護該寺。1979年被尊為歸元寺第48任方丈。
1980起,昌明法師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武漢CPPCC常委,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省人大常委,湖北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名譽理事等
1985年,昌明大師弟子龍星大師被任命為輔殿。
自1984起,歸元寺舉辦僧伽培訓班,培養年輕僧人。以昌明法師為主管,賢光法師為教務長,教授天臺、法學、佛教歷史、文化知識、政治常識等課程,為寺院培養了壹批愛國愛教、具有佛教知識的人才。
為了方便香客,服務社會,歸元寺還增設了攝影部、食堂、書畫展、素食餐廳等服務設施。這裏的素餐味道鮮美,清新淡雅,豐富不滿足,深受遊客歡迎。東坡糕和什錦包在歸元寺被稱為“梅爾”。素火腿、珍珠菇、銀耳甜湯、油炸素雞卷等素菜都在相關部門的評比中獲獎。
細數羅漢布關於吉兇的問題。歸元寺很受歡迎,吸引了大量國內外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