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誌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誌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清風。”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釋義: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於傾聽。當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高山,鐘子期說:“好啊!簡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當伯牙心裏想到流水,鐘子期又說:“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
不論伯牙心裏想到什麽,鐘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他的心意。當鐘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這樣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撫琴。
出處:
春秋戰國時期列禦寇所著的《列子·湯問》中的壹篇,是神話傳說。
伯牙鼓琴,誌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清風”,並不是原文,而是根據《列子·湯問》中的原文仿寫的句子。
擴展資料:
伯牙鼓琴遺址現存爭議的有兩處:壹處是武漢市漢陽區月湖湖畔的伯牙琴臺,另壹處是石首市調關鎮境內的調弦口。漢陽古琴臺始建於清嘉慶年間,抗日戰爭時期毀於炮火,解放後又重修。調關古調弦亭建於宋朝,由於年久失修毀於民國,後壹直未予修復。
古琴臺始建於北宋,歷代毀建多次,現有建築大多為1949年後重修。新建的古琴臺規模不大,布局精巧,主要建築協以庭院、林園、花壇、茶室、層次分明。
百度百科-伯牙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