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二)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二)

……

茯苓能加速白細胞減少癥的恢復,使健康人的紅細胞在體外增加25%左右,並能有效延緩血細胞在孵育過程中的耗竭。實驗表明,茯苓能顯著提高小鼠血漿皮質酮。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茯苓湯有鎮靜作用。茯苓與戊巴比妥鈉的協同作用。茯苓湯(10g/kg)未能顯著延長戊巴比妥鈉的麻醉時間。劑量為40g/kg時,麻醉時間較對照組明顯延長,鎮靜指數隨劑量增加而增加。這種協同作用可能是由它們的中樞抑制作用引起的,也可能阻礙戊巴比妥的分解和排泄,導致麻醉時間延長。

抗癌

茯苓有壹定的抗癌作用。臨床上食道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癥都是脾虛濕盛、痰飲、濕熱瘀阻者。

益氣健脾

中醫認為茯苓可用於脾虛泄瀉。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引起的泄瀉帶下,茯苓有標本兼治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同用。還可作為補益肺脾、治療氣虛的輔助藥物。

治痰

茯苓用於痰飲咳嗽,痰濕入絡,肩背疼痛。茯苓對脾虛有治療作用,不能運化水濕,止聚生痰。半夏、陳皮可同用,或與桂枝、白術同用。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與半夏、枳殼同用。

(二)茯苓食物註意事項

陰虛火旺、口幹咽燥者不宜使用。

腎虛、小便過多、尿頻、遺精的老年人慎用。

茯苓衍生物

(1)茯苓餅

茯苓餅又名茯苓餅,是北京的壹種滋補傳統名吃。煎餅是用茯苓霜和白面做成的,中間是蜜餞松塔和碎仁,均勻地溶有蜂蜜和糖。其形如滿月,薄如紙,白如雪,味美香甜,風味獨特。早在800年前,南宋儒家就有記載:“茯苓,白面,水,黃蠟。”但是這種油煎餅不好吃。清初有人提出“餅貴而松,餅好而瘦”的觀點,於是後來的餅越做越薄。因為滋補,慈禧愛吃,所以價值百倍。

材料:糯米粉200克,茯苓200克。輔料:100克白糖。

制作:將茯苓磨成細粉,加入米粉、糖和水,調成糊狀,在鍋裏用小火攤成煎餅。

用法:可經常食用或搭配食物食用。

功效:健脾補中,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失眠浮腫、大便溏軟等。氣虛虛弱所致。

(2)茯苓粉

茯苓粉的功效

茯苓粉是中藥茯苓的粉末,沖泡後壹般呈白色、淺灰色、深灰色。性平,味甘淡,含三萜類、多糖、膽堿、脂肪、卵磷脂、鉀、鎂等元素。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不僅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力,還能使血液中的氧合血紅蛋白為組織細胞釋放更多的氧氣。同時還能增強細胞(包括皮膚、粘膜、毛發等)的活性和活力。)並使其處於健康狀態,從而使我們的皮膚和頭發更加滋潤,達到美容的效果。

茯苓粉怎麽吃

(1)崇福

最好先用涼開水攪拌成糊狀,然後用水浸泡,用熱牛奶沖服。

(2)煮粥或做面食。

茯苓粉、大米各30克、紅棗7枚。先把米煮開,再放入紅棗,放入茯苓粉至粥成,用筷子攪拌均勻。常食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可用於頭暈、乏力、心悸、失眠等癥。

(3)茯苓奶茶

茯苓粉10g,牛奶200ml。先將茯苓粉與涼開水混合均勻,再加入煮牛奶。

用法;每天早上空腹服用可以延緩衰老,健脾強身。

(4)薏苡仁茯苓粥

薏米200克,茯苓粉10克,粳米200克,雞胸肉50克,香菇4朵。首先,將蘑菇浸泡後切成方塊;雞胸肉去皮去油,放入鍋中煮30-40分鐘後取出切成肉丁;茯苓研磨粉;然後將薏苡仁用清水反復洗凈,用熱水浸泡1夜,瀝幹,加7倍清水煮沸,煮沸;將粳米用5倍清水煮1小時,將兩次凝塊合並,加入香菇、雞丁、茯苓粉,煮至粘稠狀。吃的時候可以加調料。

(5)山藥、薏米、茯苓米粥

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山藥50克,粳米100克。先將粳米、薏米、山藥加適量水,煮至半熟,加入茯苓粉,拌勻,煮熟後空腹服用。

(6)茯苓粥

茯苓粉15g,粳米100g,胡椒粉、鹽、味精少許。①粳米淘洗幹凈。②將粳米、茯苓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米爛,再加入味精、鹽、胡椒粉,攪拌均勻。每日早、晚餐各服兩次,可健脾和胃,促進水腫,可用於老年性水腫。

(3)茯苓

茯苓,中藥學名。將茯苓的白色部分切開,茯苓通常是中藥飲片。古人稱茯苓為“四季藥”,是因為茯苓功效廣泛,不分四季。當它與各種藥物合用時,無論寒熱、風濕諸癥,都能發揮其獨特的功效。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藥時有利尿、健脾和胃、寧心安神的作用。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具有明顯的抗腫瘤和保肝作用。但虛寒精滑者,或氣虛沈者,忌服。

(4)茯苓餅

茯苓餅的傳說

茯苓餅又名“福明餅”,是閩南民間傳統手工食品。它來源於這樣壹個傳說。清兵入關建立清朝後,對廣大人民實行民族壓迫。順治五年(1648),農歷八月二十六,清兵攻陷同安,屠城三日,無辜百姓三萬余人。在鄭成功“抗清復明”的旗幟下,同安地區人民奮起反抗,與清軍進行了長期的“拉鋸戰”。為了便於大規模有組織的反清活動,城裏壹個叫李的商人蒸了壹種餅叫“復明餅”,意在復明。每個蛋糕裏都有壹張紙,上面寫著聯合行動的時間、地點和信號。這樣,屬於“反清復明”組織的基本人,在買了“復明蛋糕”之後,就會自覺地參與到清的行列中來。當時有個規定,不讓孩子吃“復明餅”,主要是怕孩子不懂事,吃“復明餅”容易泄露紙條的秘密。所以,到現在,同安還有壹種說法,牛仔和收豬糞的小孩都不想吃“復明餅”。因為“福明”和“涪陵”的方言音差不多。因此,世代相傳,“復明餅”被稱為“涪陵餅”。

茯苓蛋糕的制作方法

配方:茯苓50克,面粉450克

制作:

(1)將茯苓幹燥,粉碎成粉末,與面粉混合。

(2)將茯苓和面粉混合均勻,加入泡打粉,用清水揉成面團發酵,做成5cm見方的餅。

(3)將茯苓餅放入籠中,用武火蒸熟。

吃法:65438+每天0次,早餐。

功效:健脾滲濕,寧心安神。氣虛濕阻型高血壓患者宜食用。

茯苓的食用方法

(1)茯苓的常見食用方法

開胃湯

茯苓15g,山藥12g,谷麥芽各30g,鮮、幹鴨肫各1,水煮服用。治療孩子消化不良,不要想著飲食。

茯苓豆腐

原料:茯苓粉20g、豆腐500g、胡蘿蔔、香菇(3人)。

烹飪方法:將茯苓粉和豆腐混合均勻,用鹽和料酒調味,然後將胡蘿蔔和煮熟的蘑菇放入鍋中炒至半熟,再將豆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小火慢燉,最好從鍋裏調味食用。

健脾祛濕,消食減肥,因為這種藥膳的主要成分是豆腐,腎功能不全和痛風的人不宜多吃。

荷葉茯苓粥

材料:荷葉1片(鮮、幹均可),茯苓50g,粳米或小米100g,白糖適量。

練習:

1.將荷葉湯煎煮去渣,在去渣後的湯中加入茯苓、洗凈的粳米或小米;

2.壹起煮粥,煮之前用白糖調味。

該粥具有清熱解暑、寧心安神、止瀉止痢的作用,對心血管疾病、神經衰弱有輔助治療作用。

(2)茯苓的處方

治太陽病,汗出後汗,胃燥不安,失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止渴:豬苓(去皮),澤瀉(126銖),白術(18銖),茯苓(18銖),肉桂(去皮)。五味奉上,搗成粉。白飲,取方寸刀,每日三次。(《傷寒論》五苓散)

治小便多滑數不住: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明礬水蒸,文火焙幹)。上兩味均分細粉。喝稀米調壹下。(《儒教》)

治水腫:白水(凈)兩元,茯苓三錢,玉立人(杵)壹元五分。加入姜汁,炒熟。(《不知醫療之必要性》茯苓湯)

治皮膚水,四肢浮腫,皮膚潮濕,四肢動:防己,黃芪,桂枝,茯苓,甘草。五味,六升水,兩升開水,三份不同溫度。(《金匱要略》中的季芳茯苓湯)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眩暈:茯苓、桂枝、白術、甘草。取四味,六升水,三升開水,三份不同溫度,排尿有益。(《金匱要略》桂苓疏肝湯)

嘔吐、心下脹滿、膈間積水、頭暈者:半夏壹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壹法四兩)。取三味,用七升水煮壹升,然後在不同溫度下服用。

治療腹瀉有很多優點:白茯苓-二,南木香半二(紙包炮)。前兩味為細粉,紫蘇木瓜湯炒兩幣。(《101個選擇》)

治濕瀉:白術壹兩,茯苓七塊半(去皮)。剁細,水煎壹兩次,吃前服用。(《原發病型》霍玲湯)

惡心要喝水的有:茯苓半斤,澤瀉四兩,甘草兩兩,桂枝兩兩,白術三兩,生姜四兩。取六味,水壹桶,煮三升,澤瀉二升半,溫服八次,每日三次(《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治丈夫元陽不足,精氣不穩,津液頻出,小便混濁,夢遺頻出,女子久寒,帶下,白帶,帶下,尿頻,或無子(不孕):黃蠟42,白茯苓42(去皮分塊,用豬苓壹分,同。世間茯苓為末,熔黃蠟為丸,大如彈珠。中空咀嚼,充滿唾液,慢慢吞咽,以尿液清澈為度。(《局》未夕丸)

治心虛多夢,或白濁:白茯苓末兩塊錢。米湯調服,壹天兩次。(《任齋誌方》)

治心汗,別處無汗,壹心孔有汗。想多了就會出汗多。心有病,就要養心。取茯苓末與湯艾同服。(辨證論治要點)

治虛止渴,上實下虛,心火灼灼,腎水幹涸,無力施救,致渴證:茯苓壹斤,黃連壹斤。最後把瓜蔞煮糊,丸紅大。每次熱湯服五十粒藥丸。(《德生堂經歷》)

治頭風不足頭暈,暖腰膝,治五株七傷:茯苓粉,曲米酒飲。(《茯苓酒大綱》)

治療方法:用白蜜和茯苓敷七天。(“填充肘部背面”)

上壹頁全文完(*** 19503字)全部內容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