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頓·亨特,美國作家。早年曾在空軍服役,做過空軍飛行員。在二戰時期,他曾駕機執行過對德國的偵察任務。
杏林子,本名劉俠,民國31年二月二十八日生〈1942-2003〉,陜西省扶風縣
杏林鎮人.寫作風格:文筆溫柔感性,字裏行間顯露不怨天尤人,也不向命
運低頭的堅毅.近年來更以理性堅定的思維突破層層障礙,為弱勢團體爭取
壹席空間,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壹.
奧斯特洛夫斯基,H·(1904~1936)蘇聯作家。出生在烏克蘭壹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產黨。由於他長期參加艱苦鬥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同年底,他著手創作壹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壹壹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壹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誌,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
沈復(1763~?)
清代散文家。字三白,號梅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壹生長期作幕僚,奔走南北,遊歷過許多地方。嘉慶十三年(1808)五月間,隨翰林院編修齊鯤出使琉球,參加冊封琉球國王的盛典,十月間歸國。在此期間,寫作了《浮生六記》。
流沙河,當代詩人。原名余勛坦。1931年11月11日生於四川省金堂縣城。1948年在成都讀中學時,開始寫作。在成都《西方日報》、《新民晚報》、《青年文藝》等報刊上發表詩歌、短篇小說等,加入本地中學生組織的青年文藝社和麥穗文藝社。1950年在《川西日報》副刊上發表壹些詩歌和短篇小說,同年9月被作家西戎介紹到《川西日報》副刊任編輯和見習記者。其間與人合寫中篇小說《牛角灣》。1952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同年9月調四川省文聯工作,先後任創作員和《星星詩刊》編委。1954年參加中國作家協會重慶分會。1955年在《西南文藝》上發表《寄黃河》等優秀詩篇,受到好評。1956年出席全國青年創作會議,進中央文學講習所學習。同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窗》(中國青年出版社),詩歌集《農村夜曲》(重慶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詩集《告別火星》(作家出版社),發表組詩《草木篇》(1957年《星星》第壹期),作品以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為賦,抒發愛憎之情,寓意頗深。但卻被錯劃為右派。此後,在省文聯工作。1966年5月,被迫回家鄉做鋸木工謀生,歷十二年。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工作。復出後發表了不少詩作,《故園六詠》榮獲1979~1980年全國優秀新詩獎。現任《星星》詩刊編輯。
作家簡介:
張曉風,1941年生,江蘇銅山人,生於浙江金華。八歲後赴臺,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並曾執教於該校及他處,現任臺灣陽明醫學院教授。她篤信宗教,喜愛創作,小說、散文及戲劇著作有三、四十種,並曾壹版再版,並譯成各種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臺灣十大散文家選集》,編者管管稱“她的作品是中國的,懷鄉的,不忘情於古典而縱身現代的,她又是極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稱其文字“柔婉中帶剛勁”,將之列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稱其文“筆如太陽之熱,霜雪之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瓔珞敲冰。”皆評價甚高。 張曉風專輯*代表作: 科幻短篇:《潘渡娜》*
散文: 《步下紅毯之後》
畢 璞
簡介
畢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筆名。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肄業。卅八年來臺後,曾任大華晚報及徵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主編,公論報副刊主編,婦友月刊總編輯等職,現已退休專心從事創作。
畢璞的筆齡將屆五十年,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畢璞的筆路甚廣,她寫散文、小說、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品。不過近年她已減少產量,只寫散文和短篇小說。
畢璞作品產量雖多,但是她壹向只為興趣以及有所感而寫,「以我筆寫我心」是她的寫作信條。她的文章清新雅麗,在平淡中蘊含著哲理,言之有物,非壹般花拳繡腿者可比。畢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來」、「寂寞黃昏後」、「心燈集」、「秋夜宴」、「綠萍姊妹」、「無言歌」、「清音」、「春花與春樹」、「明日又天涯」、「畢璞自選集」、「老樹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種。她壹篇早期的散文「第壹次真好」,曾選入國中國文課本中。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壹個父親的劄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98年底以前作品結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居裏夫人即瑪麗居裏(Marie Curie),是壹位原籍為波蘭的法國科學家。她與她的丈夫皮埃爾居裏(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們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並因此與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爾(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居裏夫人繼續研究了鐳在在化學和醫學上的應用,並且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又獲得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
朱自清(1898-1948)
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
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筆名余捷、知白等,原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生於江蘇東海縣。出身書香門第。其祖父朱則余,號菊坡,原籍紹興,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姓朱。祖母吳氏。父親名鴻鈞,號小坡,母親周氏。六歲時隨全家定居揚州。少年時即不茍言笑、學習認真、沈著倔犟、潔身自尊,品行與學業俱優,喜歡看小說,頗有誌向,曾自命“文學家”。在揚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裏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懷裏永遠洋溢著詩情和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