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候,魯國有個很有名的學者叫作少正卯,講學做學問,是當時壹個很有名的人,被稱為“聞人”(聞在古漢語裏是聞達,出名的意思)。他的後代[1]以他為驕傲,就以“聞人”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聞人氏。後來聞人氏把姓氏簡化為聞,世代相傳,就形成了聞這個姓氏。又據《風俗通》和《名賢氏族言行類稿》等古籍記載,聞姓本是聞人之後,後改單姓為聞。由此可知,單姓的“聞”與復姓的“聞人”姓,實際上是壹父所出的同壹家人,不過是先有聞人氏,後有聞氏罷了。換句話說,聞姓是從聞人氏分支出來的。
那麽,聞姓是在可時而來的呢?據[2]考證推測,大致是在唐末和宋初形成的,因為,翻遍有關史冊,在此之前未有聞姓的記載和活動足跡。望族居吳興郡(今浙江省吳興縣壹帶)。
文天祥
另有壹支是單字聞姓,文天祥(護國公)軍敗後,其二十四子帶其後人從江西吉安遷居至湖北省浠水(麻城)市,並改文為聞。“聞”氏由“文”改來的說法最早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壹次修撰的《聞氏宗譜》:“吾姓本姓文氏,世居江西吉安之廬陵。宋景炎二年(1277年),信國公軍潰於空坑,始祖良輔公被執,在潛逃於蘄之蘭清邑,改‘文’為‘聞’,因家焉。”這裏所說的信國公就是文天祥,而蘄則是今天的湖北省浠水縣。還有江蘇省太倉市有比較多的聞姓聚居。700多年來,聞家宗譜都采納此說,聞家人也都自認為是文天祥後人,聞壹多研究界也大多承認了這個說法。然而,1992年,《聞壹多傳》的作者聞黎明以史學研究者的嚴謹態度對這壹問題提出了質疑。他說:“這種說法很難考證,且記載時間去事500年(1277年-1781年)”,“宗譜所言確否,尚待證實。”因為“聞”本來也是壹個姓氏。這個問題,聞壹多本人也產生過興趣。他在清華讀書期間曾想撰寫壹篇《聞氏先德考》,但終因資料不足,只在日記中寫下了“不得其詳”這樣壹個沒有結論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