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皇權加強士族被削弱,這也使得戶口整理工作進行的更順利結果更精確。故《隋書》
記載的官方統計我認為是可信的。隋人口的巔峰是在煬帝大業五年破土谷渾之後。此時國內尚
未開始動亂,人口增長速度放緩但總的說來仍在增加。加上新置河西四郡,是年隋的戶數無論如何也該突破900萬戶了。
大業六年,公元610年,楊廣征高麗,天下始亂。緊接著的,自然又是諸侯混戰的局面。直到628年唐朝統壹,其間殺戮不止達18年,人口大量折損。
李唐號稱中國封建盛世,天下承平逾百年,加上氣候持續轉熱而使得農業的發展事半功倍,境內戶口數長時間內都是在較快速的增長。據《杜佑通典》記載,太宗時唐的戶數約為300萬戶。太宗之前高祖治世8年,假設這段時間足以使得口戶比恢復到正常水平,則太宗時
人口約為1600萬。高宗永徽三年,長孫無忌奏稱天下戶數380萬。此時唐王朝根基已穩,高門大閥的地位又再次下降,統計所得也更可靠壹些。高宗,武後執政時期,
唐朝的人口增長率比之創業期的太宗時期可能更快。《舊唐書》稱中宗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天下戶數約635萬戶。這個數據與實際數量相比是只少不多的。
接下來是著名的開元盛世了,這壹時期人口增長率並不見得比高宗時更快,但是
唐近百年的積累下,到玄宗朝終於放出萬丈光芒。《通鑒》記載玄宗開元十四年戶數706萬戶,口數約4100萬。這壹年唐朝廷大規模清查隱瞞人口,故我相信這是所有數據中,比較可信的壹個。《杜佑通典》稱天寶元年唐戶數834萬,略低於《舊唐書》所載。此時的人口杜佑稱是4500萬,這樣的話,口戶比約為5.4。這個比例放在其他時期是很“安全”的估計,但是終唐壹朝,少有口戶比低於5.7的。故而《舊唐書》850萬戶4900萬人的記錄可能更可信壹些。
唐戶口的最高峰,是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此時的戶數約為900萬,人口在5100萬到5400萬之間。
關於唐極盛時期到底有多少人口,向來分歧很大。我基本都是按照古籍所記錄的來推算的,但是近來看到不少專家的著述稱唐的人口最少有6500萬,有西方學者甚至說唐的極盛,中國人口為1.4億。暫時看來,這也只能是各執壹詞了。
公元756年安史兵變,戰火燒遍北中國,人口再次急劇減少。此時北方民眾為避戰禍,大舉南遷。自西漢末開始的南移,到此時發生決定性變。以後中國的人口重心就明顯向南傾斜了。
《通典》上有記錄唐乾元三年口數1700萬的,但這相當不可靠,此時兵亂未消國內動蕩,戶口統計如何進行?這可能只是局部地區的口數。直到憲宗年間,唐號稱中興,《舊唐書》
記載憲宗元和年間戶數在240萬到250萬之間,口數約為1600萬,這等於說,唐在隋末動亂後百多年裏人口的增長全都白廢了,回到高祖太宗時期的水平線上。以後百年,唐的戶口數也像唐的國勢壹樣再也沒能恢復過來。在黃巢兵亂以前,唐戶數的最高峰不超過500萬,不僅不如開元之初,也不及武後執政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