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偉華先生編著的《周易與預測學》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6 月第 1 版 ) ,張延生先生所著《易學入門》 ( 團結出版社, 2004 年 10 月第 1 版 ) 。這幾本書中,都講到了《梅花易數》起卦的方法。張老師的書中,講的尤為詳細。但筆者仔細閱讀過這些著作後,發現雖然都是梅花易的“按數起卦”法,但介紹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而致使用同種方法起卦,最後得到的卦象不相同。這些不同點,主要表現為起卦過程中動爻的求法不壹樣。到底哪種起法是符合《梅花易數》原著所說的呢?筆者對此問題進行了考證,在本文中給出了壹個明確的答復。
下面先分別說說這兩種不同起卦法中動爻的求法,再考究《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法,從而給出壹個符合原著的起卦方法來。由於在各種著作中,對於“年月日時起卦法”都是壹致的,與原著也壹樣,故再不作介紹。
壹、兩種起卦法
《梅花易數》原著中的起卦方法可以概括為八個字——“卦以八除,爻以六除”。意思是要確定某數對應哪個卦,則用該數除以八取余數,該余數對應的先天卦即為原來的數對應的卦。要確定哪個爻發動,則“以重卦總數除以六,以余數作動爻” ( 引號中內容,見《梅花易數》原著 ) 。關於為何要“卦以八除,爻以六除”,邵偉華先生的《周易與預測學》中有精當的論述——因卦有八個 ( 八經卦 ) ,每卦有六爻。在張延生老師的《易學入門》中也有精妙的論述。但是,在起卦過程中到底怎麽用“數”,在這兩本書上的論述是不壹樣的。下面分別來看。
為方便起見,這裏選用“按字起卦法”來說明之。
1 .《周易與預測學》中的起卦法
邵偉華先生所著《周易與預測學》中,對此方法進行了介紹,而且有具體的舉例 ( 花山文藝出版社, 1990 年 6 月第 1 版, 118 頁 ) 。這裏引用該例:以“信男”二字起卦。
“信”是 9 劃,除以 8 余 1 , 1 對應“乾”卦,故上卦是“乾”。“男”是 7 劃,除以 8 余 7 , 7 對應“艮”卦,故下卦是“艮”。兩字總筆劃數為 16 , 16 除以 6 余 4 ,即 4 爻發動。最後得卦“天山遁”變“風山漸”。
沈柏春先生所著的《梅花易數預測學》 ( 實際不能算“著”,應該是“編著” ) 中,又加了壹個原則,即“用繁體字,數筆劃時有折即算壹劃”。取動爻方法和前面壹致。按該書中所說方法,再來考察上例的起卦結果。
“信男”二字繁體和簡體壹樣 ( 留疑!暫看作壹樣! ) ,“有折即算壹劃”,則“信”為 10 劃, 10 除以 8 余 2 , 2 對應“兌”卦,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則下卦也為“兌”卦,合得六爻的“兌為澤”卦為主卦。二字總筆劃數為 20 , 20 除以 6 余 2 ,則為 2 爻發動。最後得卦“兌為澤”變“澤雷隨”。和前面起卦結果截然不同。
當然,上面兩種方法結果不同主要是因為數筆劃的規則不同所致,再沒有本質的區別。還有壹個***同特點是取動爻時沒考慮時辰。
2 .《易學入門》中的起卦法
張延生老師所著的《易學入門》中,對按字起卦法也作了詳細的闡述。如對兩個字的起卦法,原則是:
將前壹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上卦;將後壹個字的總筆劃數除以 8 ,余數定下卦。 ( 上卦數 + 下卦數 + 時辰數 ) 除以 6 ,余數定變爻位置。
這裏數筆劃的原則是“用繁體字,有折即算壹劃”。
細心的讀者可能註意到,這裏取動爻時考慮了時間因素。另壹個重要區別是:取動爻時用的數為“上卦數 + 下卦數”, 而不是前後兩字的總筆劃數。即:即使這裏不考慮時間因素,取動爻時的方法仍和前面不壹樣。
仍以“信男”二字來看。“信”為 10 劃,故上卦為“兌”;“男”也為 10 劃,故下卦也為“兌”。合得六爻卦“兌為澤”。不考慮時間因素下取動爻,應該為“上卦兌卦數為 2 ,下卦兌卦數為 2 ,上卦數 + 下卦數 = 2 + 2 = 4 , 4 除以 6 余 4 ,故為 4 爻發動”。最後得卦“兌為澤”變“水澤節”。
當然,若考慮時間因素,則所得主卦仍為“兌為澤”,變卦則依不同時辰而變。
若我們用統壹的數筆劃原則——“用繁體字,有折即算壹劃”。則上面其實提供了兩種取動爻的方法。到底哪種是《梅花易數》中所講的起卦法呢?
二、《梅花易數》中的起卦法
筆者手頭沒有原著的《梅花易數》,但有壹本《梅花易數預測學》可供參考。該書基本是對《梅花易數》壹書的白話翻譯,其中多有疏漏和解釋不當之處。但幸附有《梅花易數》部分原文,使其仍具有壹定的參考價值。與網上某些資料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