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壹種以教育為特色、以信仰為基礎、以慈悲為核心、以解脫為旨趣的宗教。教育的特色體現為度盡天下所有眾生的宏願;信仰體現為壹切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的信念;慈悲體現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核心教義;解脫體現為超越壹切的究竟涅槃。佛法的內涵是無法用人類有限的認識所限定的,它可以隨人的心量和智慧的層次而無限的擴展,只有從本質上認清佛法的脈絡,才不至於產生由自身理解認識上的局限所導致的偏執和自我混亂狀態。
從壹個側面看,佛教具有壹種超越時空的富有變通性的方便智慧,它是以解決當下的實際問題的面貌而出現的。那種將佛教當作古籍文獻來研究、考證的方法,自有其特定的學術意義,但對於有誌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是不甚相應的,重要的是依據佛陀的開示轉變心識。佛法是借助於千姿百態的事相來揭示隱藏於事物背後的內在規律,引指望月般地引導眾生遠離執著,走向光明與自在的解脫之路。執著於文字概念的分別,很容易墮入執指為月的心理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