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施蟄存《春陽》簡介

施蟄存《春陽》簡介

《春陽》是現代文學作品中描寫鬼婚題材的小說,是作家對人性的探索。

發表於1933,施蟄存代表作。在《春日》中,作品有意模糊了倫理層面,卻凸顯了她潛意識中的真實想法。倡議之下,突然出現了為選擇金錢而犧牲愛情的陳阿姨形象。

施蟄存(1905 65438+2003年2月3日—2003年2月3日165438+10月19),原名施,筆名施清平、安華,浙江杭州人。著名作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

1923考入上海大學,後轉大同大學、震旦大學。1932至今,擔任大型文學月刊《現代》主編,從事小說創作。他是中國最早的“新感覺派”代表人物。從1937開始,先後在雲南大學、廈門大學、暨南大學、大同大學、光華大學、滬江大學任教。1952調到華東師範大學當教授。

1993獲“上海文藝傑出貢獻獎”。2003年6月165438+10月65438+9月,施蟄存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施蟄存博覽群書,多才多藝,在文學創作、古典文學研究、碑刻研究、外國文學翻譯等方面都有建樹。

有施蟄存文集。

擴展數據:

性格評估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交,中國的鄉土派、生活派等小說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施蟄存逐漸避開來自中國作家的密切文化輻射,在譯介外國文學中逐漸潛入西方現代派文學,選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為先導。

用豐富的修辭和優美的情節演繹故事,是中國文藝界現代主義運動的第壹波,最終成為弗洛伊德思想在中國文壇的“雙影”。

施蟄存和1940年代的“九葉詩派”構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壹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這裏的足跡雖不如西方土壤裏的足跡,但西方之風在水面上自然流行。

施蟄存的小說就像穿著華麗的中國旗袍,在傳統民樂的伴奏下跳著異國華爾茲。施蟄存的胸懷是豪邁超然的,他不沈溺於文學的黨爭和異爭。

當編輯時,他積極培養先鋒;作為壹個作家,他能夠脫離世俗的事務(他曾是上海松江縣中學的壹名教師),他努力成為壹名模特。他雖然做的不多,但大部分作品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絕不像壹般的海派作家那樣有點主題,所以能夠在30年代的上海文藝界站穩腳跟。

他不僅是壹位新文學大家,而且還是壹位古籍整理家,在古籍整理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石主編《晚明雜文二十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