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現象在我國古籍中已有記載,《新唐書·田》中有記載:“三年十月,有壹大兩小三客星,初分於空險之間,隨東而行,似門。過了三天,兩個小星先沒了,他們的大星不空不危。”甘寧第三年是公元第八年。古書中的“客星”有時指新星(以前看不到但突然爆發的光可以看到的星,稱為新星),有時指彗星,這裏指彗星。虛、危是中國古代星座的名稱,相當於西方星座中的寶瓶座、飛馬座。這段話的意思是,公元896年,寶瓶座和飛馬座出現了壹顆大彗星和兩顆小彗星,壹起向東移動。有時他們很近,有時他們很遠,似乎他們在戰鬥。過了三天,兩個小的先消失了,然後大的在水瓶座消失了。這應該是彗星的分裂,但分裂前是黑暗的,沒有被看到。
希臘歷史學家也記錄了公元前372年冬天的壹次彗星分裂。近代最有趣的彗星分裂記錄是比拉彗星的分裂。這顆彗星分別在1772年3月8日,1805年10月9日,165438被觀測到,但沒有註意到兩次出現的是同壹顆彗星。2月7日,1826,又出現了。奧地利天文學家比拉發現了它,因此被稱為比拉彗星,其周期為6.6年。考慮到地球、木星和土星對比拉彗星的攝動,計算出它應該在1832165438+10月26日通過太陽點。因此,它比計算時間早12小時。第二次回歸應該是在1839,但這次視位置離太陽太近,觀測不到。Bila彗星在2月1846+01日再次經過近日點,但在2月1845+01日已經可見,在彗核中發現了兩個突出部分。1846 65438+10月,在距離太陽4.7個天文單位的時候,出現了異常,比拉彗星壹分為二。分開的部分壹開始很小很暗,很快就越來越亮。兩顆彗星都有自己的核和彗發。兩者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大,到2月10,距離為240萬公裏。比拉彗星的分裂引起了轟動。1859返回時,由於視位置離太陽太近,沒有觀測到,只好等待1865的返回。到了1865,很多天文臺都做好了觀測準備,提前精確計算了它的位置。可惜那時候已經沒有了它的蹤跡,再也沒有人見過它。1872 165438+10月27日,地球剛剛經過比拉原彗星的軌道,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天空中出現了壹場燦爛的流星雨,就像節日煙花壹樣壯觀。流星雨在這壹天的19開始,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停止,峰值在21。估計流星總數在654.38+0.6萬左右。流星雨的輻射點在仙府附近。
因為比拉彗星已經破碎,無數碎片散落在軌道上。當地球經過比拉彗星軌道時,碎片進入地球大氣層,形成流星雨。自從1846年比拉彗星分裂以來,在彗星頭部原來的位置周圍分布著壹些碎片。1885 165438+10月27日,地球經過比拉彗星的軌道和路徑,流星雨再次發生,五個小時出現了四萬顆流星。
根據觀測記錄,仙女座在1798、1830和1838年都出現過小規模流星雨,這說明比拉彗星之前5億公裏就有碎片分布。從1872年仙女座流星雨可以看出,比拉彗星後方3億公裏處也有碎片。即碎片沿彗星軌道分布約8億公裏。可以看到比拉彗星是逐漸碎裂的,在彗核分裂之前就有碎片分布在軌道上。
從1885開始,再也沒有看到更大的仙女座流星雨,但是每年的10月27日,165438,總有壹些流星從仙女座流星群中射出,而且壹年比壹年弱,所以可以推斷比拉彗星的碎片逐漸均勻地散落在軌道中,這些碎片也可以說是彗星死亡後的殘骸!
布羅爾彗星(18681)在1868年5月出現了4個彗核,周期為5.4年。從1879開始就沒見過了,可能會像比拉彗星壹樣壞掉。彗星18601在1860年2月27日被壹團黑暗氣團尾隨。3月11日,主彗星壹分為二,只能觀測三天。3月14後,無法觀測到。因為它的軌道是拋物線,所以未來的情況是未知的。布魯克斯彗星(1898V)曾經壹分為五。Watnam彗星(1957 ⅵ)在1957年5月1日出現兩個彗核,主彗核和第二彗核的亮度分別為13和16,角距為8″.5至1959。1945年,南非天文學家提托發現了1顆短周期彗星,公轉周期為5.18,後來它們的下落不明。1982年2月5日,在哈特爾發現了1982b和1982c兩顆彗星。它們之間的角距離小於1,運動方向平行,它們的軌道與Pedo發現的非常相似。Hatle認為這兩個是Pedo找到的,但不知道什麽時候分的。彗星分裂後平行移動是非常罕見的。
相比之下,掠日彗星比其他彗星更容易分裂,因為它們的近日點離太陽太近。太陽給了它們太多的潮汐力,導致原子核分裂。比如1965 ⅷ彗星在10月20日1965 10時過近日點,兩周後分裂成三顆彗星。
這顆彗星起初分裂成幾塊,後來越來越多的碎片分裂成碎片。這些碎片逐漸分布在軌道上,然後它就不再是彗星了,或者可以說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