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人比較迷信,認為雞養過六年就會通曉人性,容易幻化成妖怪害人。
這句話完整的應該是?雞不過六,狗不過八。?此句俗語出自古籍《易妖》,書中記載?犬不八年、雞無六載?。這本書從三國兩晉的時候開始流傳,書中都是記錄的壹些妖異之象,《易妖》中認為,凡是不合常理者皆為?妖?,世上出現的壹些不合常理的特殊現象,都是壹種天下將亂,將有大災難的預兆。
古人非常迷信,對於這樣的傳聞深信不疑,書中對此句話的解釋是,家中飼養的雞犬禽畜都不能活得時間太長了,因為它們跟人壹起生活得太久了,對於人的言談舉止就會非常熟悉,慢慢就會通曉人的性情,時間久了就會幻化成妖怪,做出壹些禍害人們的事情。
關於這個傳聞,有這樣壹個故事,古時候有壹戶富貴人家,男主人養了壹只白犬,這只狗十分善解人意,每天跟隨男主人可以說是形影不離,而男主人對它也是非常喜愛,不管走到哪裏都會帶著它。
後來,這家的男主人暴病去世,之後,他養的白犬也不知所蹤,人們認為它是因為傷心才離家出走,所以也並沒有放在心上,但是壹年以後,忽然有壹天富翁又回來了,他的家人看見後非常驚恐,但是這個人卻解釋說,自己當時並沒有死,只是昏死過去,後來幸得壹位高人所救,後來他隨高人四處遊歷,知道今天才回來。
他的家人見他言談舉止與之前完全壹樣,所以也就不再多疑,全家都非常開心,後來就這樣過了半年左右,壹次,恰逢他的生日,他在席間多喝了幾杯,然後就趴在桌上睡著了,這時,忽然外面刮過壹陣陰風,大廳裏的蠟燭全都熄滅了,等到眾人重新掌燈後,發現家裏走失的白毛老狗正趴在桌子上酣然大睡。
大家忽然明白,原來回來的主人是這只白狗所幻化而成,於是,大家趁它熟睡之際,將它亂刀砍死。
這樣的傳說,在秦漢到兩晉這段時間,流傳非常廣泛,上到王宮貴胄,俠盜黎民百姓,都會時常進行談淪,而且對於家中飼養的家禽寵物,都不肯養的時間太長,唯恐他們會做出壹些妖祟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