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毀掉了很多文化經典和很多珍貴的先秦文化;
3.嵌入人的思想,不利於創新發展,對後代影響惡劣。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專制帝王,在思想文化界首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確立了儒家的正統性和主導地位,使專制的“大壹統”思想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和成熟的制度定型。正是他完成了專制政治結構的基礎工程。所謂“內聖外王”,剛柔相濟,人治社會的政治理想,第壹次因為有了完整的官員升遷制度而得以確立。正是他使大家庭的生活方式成為社會中壹股堅定而穩定的力量,並使之進壹步延伸,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國家的基礎。
然而,如果我們從另壹個角度來看,漢武帝文誌的武功固然有其進步意義,但其對歷史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專制的“大壹統”思想固然可以增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但同時也將專制集權推向了頂峰;雖然大家庭的生活方式確實成為了超穩定社會的基石,但也讓人治政治成為了兩千年來不變的格局;至於漢武帝時代不斷的戰亂和襲擊,甚至已經造成了社會動蕩、民生雕敝的惡劣後果。它的利弊很難說。
有人說“壹個專制的時代必然是壹個嚴酷的時代”,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漢武帝時代。其實在人治的社會裏,壹個國王越成功,他的破壞力往往會越大,就像宋代詩人連赤生在自己的詩裏寫的:“漢武愛名馬,將軍下西洋。血百萬,70人在等。只要得到它,並唱壹首歌告訴神。”君主“化幹戈為玉帛,覆手為雨”很正常,但“大喜、驕橫、殺戮”對他們來說只是壹個普通的故事。為壹己私欲而戰,皇帝個人的好惡,其實關系到千萬人的生命。所謂“帝怒,葬屍百萬,流血千裏”,就是對皇帝個人行為的最好註腳。漢武帝作為壹代英宗,的確是中國古代最成功的皇帝之壹,但英宗也是凡人。從漢武帝對待神仙方術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偏執而瘋狂的心態,從“巫術之禍”的發生,可以看出他晚年的殘忍和喜怒無常——漢武帝這樣的“半偉人”往往出現在人治社會。受生理、智力、年齡等諸多方面的制約,漢武帝的個人行為只是暴露了人治社會的異同。
附:儒家思想的負面影響。
以孔丘為創始人的儒家法律思想是以家庭、倫理和等級制度為基礎的法律體系和思想體系。提倡“禮治”和“德治”,即“人治”儒家人治理論的精髓在於:聖賢決定禮儀;常規體序;法國的第壹個國王是順從人情的。儒家在禮法關系上強調禮治,在德法關系上強調德治,在人法關系上強調人治[1]。自漢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成為意識形態的壹極。後人僅僅是修修補補,它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主義本質上是儒家思想,它在現實社會中仍然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生活,並達到法律的各個層面。物極必反,沒有百家爭鳴的局面,沒有單壹的思維模式,沒有政治法律文化——也就是專制。歷史證明,人治和專制是壹脈相承的。為了樹立現代司法理念,地方環境法律思想的法治化與強調以制度和規則約束人的行為的法治觀格格不入。儒家思想是現代司法理念建立的主要思想障礙。這是法治概念的內在缺陷。
或者分析漢代獨尊儒術的利弊,對當今中國有重要意義。
漢朝的統壹是中國思想史上影響最深遠的事件之壹。春秋戰國以後,中國的哲學、社會、政治、人文思想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儒、道、墨、法、陰陽都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可以說是“九派流華”,大國風範已經奠定!秦時倚重法家,漢初崇尚道家。不同的學校和派別之間沒有區別。直到漢武帝,儒學才得以獨享尊榮,孔子被奉為千古第壹聖,流傳後世。
其實就思想體系而言,儒家並不比道家優越,只是其積極入世、接受和順應歷史進步的現實態度比其他學派更適合治國。同時,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在當時的所有學派中,只有儒家思想與當時中國的古典學術和歷史知識緊密結合,而這些古籍和經典本身就極具價值,從而使儒家思想成為教育的典範。可以說儒家。
閑話少說,就說漢朝的統壹思想,其正面和負面影響都是非常顯著的:
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思想的統壹鞏固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增強了中國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政治統壹和民族團結,使中國在經歷了兩千年的發展後,保持了秦漢的基本版圖。無論分裂以何種形式出現,持續多久,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國家的統壹,而這種統壹感幾乎是出於中國人民的天性要求。無論國家相隔多遠,大家都把統壹視為理所當然,大家都把為統壹做貢獻視為壹種榮譽。在分裂與統壹的是非面前,每個人都有無私奉獻的豪情。這種統壹感與當初奠定的“大壹統”思想是壹脈相承的,與中國幾千年的思想統壹是壹脈相承的,與儒家思想教育下形成的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是壹脈相承的。
思想的統壹也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民族融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外學者常常驚嘆於中國文化巨大的“同化”效應。中國歷史上所謂的“正統政權”、“中原王朝”屢遭侵略。除了元清時期的非漢統治,中國還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等民族爭霸的時代。然而,無論草原文化的規模有多大,最終都被淹沒、融化在了浩瀚的中原傳統文化中。在這裏,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華文明,真的像壹個博大精深的智者,微笑著讓妳在我懷裏折騰。反正畢竟大家難免會認同中華民族和中國人的心理,所以只有形式上的入侵和分裂,但很難從本質上撼動中國。
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簡單來說,首先,儒家占據正統地位,必然會使其他學派的光芒暗淡。久而久之,壹些原本有特色的思維方式不僅沒有發揚光大,甚至逐漸消失,大大壓縮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空間。
其次,對儒家思想的排他性推崇,使得中國的大部分智者和英雄都將精力投入到弘揚儒家思想上,由此,中國文化呈現出完全凝結的現象。最終儒家思想越來越精煉,但其衍生的條條框框的約束也越來越多。這種文化因為過於成熟而走向了糜爛和極端保守。所以聞壹多先生說,簡直就是壹潭死水。所以中國經過長時間的繁榮,就會走向腐敗,就會受到外來文明的打擊,從而獲得新鮮血液,註入興奮劑,重新煥發光彩。